1、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摘 要:列宁通过一系列文章和讲话,特别是通过病重时期的 “ 八篇著作 ” ,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这些构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财富,对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巨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待列宁晚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原理,科学地运用该理论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下载 关键词:列宁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性 中图分类号: F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17) 06-035-02 一 .列宁对社会
2、主义建设的思考 列宁在总结 “ 战时共产主义 ” 和新经济政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文章和讲话,特别是通过病重时期的 “ 八篇著作 ” ,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 首先,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才能稳定,才能最终战胜一切敌对势力。在建立强大物质基础方面,一方面列宁多次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初步完成政治改造的任务之后,就必须坚决、及时地把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列宁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性基础只有大工业这一个。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大工
3、业的任务就是使俄国 “ 从农民的、庄家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沃尔霍夫水电站工程等等的马上。 ”1 列宁也十分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他说: “ 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东西。 ”2 为了提高劳动劳动生产率,列宁强调必须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做保障。第一,要建立坚实的工业基础;第二,要大量采用最新技术;第三,要增强工人 阶级首创意识。 其次,列宁针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呼吁要对苏维埃俄国的“ 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变动 ”3 ,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建立新型民主制的设想。一方面健全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另一方面强化人民监督权。列宁提出在保持无产
4、阶级政党的领导权的同时,要尽可能强化人民的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在改造国家机关方面,列宁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第一,要精简机构,克服官僚主义,以高工作效率。第二,要把真正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国家机关中,严格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第三,机构 改革不能草率行事,防止 “ 用热心和急于求成等等来弥补没有知识这种缺陷 ” 。 4第四,是坚决同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习气作斗争。 另外、在文化建设方面列宁也非常重视。列宁强调,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都遇到了由于文化的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异常落后的状况,俄国
5、就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日记摘抄中列宁专门论述了关于教育的问题。他提出要增加教育投资;要提高国民教师的地位,把 “ 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 不可能有的高度 ” 。 5而提高国民教师地位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包括资本主义文化在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列宁的意见就是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 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
6、6 最后,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了改造农业的合理形式,论证了合作社的意义和实行方法。在列宁晚年关于建设 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中,列宁提出了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为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正确、有效的理论支持,也给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参考。虽然列宁晚年关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在时间和空间上和当今中国都有差距,但是其战略构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起到极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面性 首先,在当今中国我必须承认我国的物质基础还不是非常牢固,经济水平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工业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GDP 虽然排名世界第
7、二,但 是人均占有量却少得可怜。经济发展势头仅仅依靠外国公司的投资,没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经济体系。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列宁晚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中首先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 ?在我国现今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并没有过时。我国当下还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各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时,必须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认为: “ 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觉自愿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 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7 效率的前提必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的
8、支撑,只有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领域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技术是前提,人作用更不能忽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所以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民在工作当中的首创意识, “ 提高劳动者的纪律、工作技能 ” , 8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中物质基础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的积累。 其次,民主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建国之根。我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 民。 “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才成为现实。 ”9 我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
9、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党建立了民主的党内外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我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但是因为我国经历封建主义的时间长,在反封建的过程中还不是很彻底,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还残留在少数政府官员心中,一些党政机关和干部还存有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在优秀人才的选拔中,在政府工作人员的任用上存在着任人唯亲 、钱权交易的腐败现象,把不能担当大任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这样容易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击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种现象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列宁在晚年时也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和国家体制的
10、建设,提出强化人民监督权和改造国家机关的设想。这对于现在我国的改革是由借鉴因素的。在当今中国,政府必须强化人民的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拓宽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继续完善人民监督体制,深化政府机关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是 否 “ 扮演 “ 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党的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但凡人民监督发挥得好,就会有效地抵制官僚主义,抵制贪污腐败,从而确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地执行。人民群众是现实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大人民群众人心之所想
11、代表了时代的精神,体现了历史的主流,预示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人民群众战胜了封建主义,就证明时代精神就是一种反封建的,反专制的反官僚的精神。人民群众敢于暴露,敢于揭穿,敢于唾弃各种贪赃枉法 行为,坚决反对 “ 四风 ” 。我党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给予人民群众实现这种愿望的便利条件,这样才能更完善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者巨大的差距。文化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从整个人类发展过程来看,没有文化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的推动力。 ”10 列宁晚年在建设俄国社会主义过程中强调,十月革命后
12、的俄国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都遇到了由于文化的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所以在我国要想建设好社会 主义就不能放松文化建设。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在保留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使文化建设有时代感,在建设文化工程中有创新意识,这样推陈出新才能发展好文化,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于
13、教育,进行文化建设需要做的 工作很多,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各方面专门人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 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2 教育质量的好坏决定这文化发展的好坏,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列宁在文化改革的设想中,把教育事业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突出了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社会地位。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第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教师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引领一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要使受教育者有 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只
14、有完成了这样双向的教育事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三、以整体性的态度对待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构想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因此在观察世界过程中必 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也就是把握世界组成的各个部分,并且把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以整体的观念考虑问题。 在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是一个整体性的构想,在社会主
15、义建设过程中是不能单个地、孤立地进行实践。 “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互相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13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好整体和部分这一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坚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一战略构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物质基础 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孤立地分割出来,而是要以全局观来对待这个整体。只有把物质基础发展丰厚了,才能给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只有更好地发展民主建设和文化教育建,才能进一步促进物质基础更好更快地积累,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6、注释: 1列宁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97 页。 2列宁选集(第 37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8 页。 3列宁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43 页。 4列宁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85 页。 5列宁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64 页。 6列宁选集(第 39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32?。 7列宁选集(第 37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9 页。 8列宁选集(第 34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17、第 169 页。 9中国共产党党史(第 2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010年版,第 1063页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册)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703 页。 11列宁选集(第 39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32 页。 12社会主义发展史纲 .叶庆丰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25 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 页。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0) 作者简介:邵骏鹏( 1989 ),男,江苏昆山人,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