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顺白玉山风景区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旅顺口区的白玉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目前景区山地资源开发度高、大山文化宣传力度大、旅游产品开发周期短,但在景区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特色不突出,内容雷同;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提出明确定位,突出自身特色;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管理设备,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等对策建议。 下载 关键词 白玉山风景区;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 F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 2017) 09-0078-03 旅
2、顺白玉山景区是我国 AAAA 级风景区,坐落在军港的北岸,海拔 1341米,位于旅顺城区中心,登上白玉山巅,旅顺港及新老市区全貌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来旅顺旅游的游客都会登上此山,一览军港风光。当地人常说 “ 来到旅顺不登白玉山,就等于没有来过旅顺口 ” 。白玉山风景区风光绮丽,不仅有巍峨的高山还有日俄战争后的遗迹。白玉山因早年山石洁白如玉而得名,该地既是大连著名的风景区,还因为其历史背景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一、旅顺白玉山风景区发展现状 1.山地资源开发度高 旅顺白玉山风景区景色宜人,当地旅游局对山地资源进行了系统而又全面的开发,充分体现了白玉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等特点。白玉山景区风
3、光旖旎,景色宜人,兼具雄、奇、秀、险、幽等特色,在大连地区实属罕见。景区内不光有巍峨的大山、深不可测的石井、重生叠嶂的天然石洞,还有着日俄战争后留下来的大量文化遗迹。如此大力度的开发使得旅客们能够在游览过程中更加体会到该景区的迷人之处。 2.大山文化宣传力度大 我国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随着千百年来的积累,形成了大量的文化名山,大山文化也深入人心。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雅士和名宿大儒无不对中国大山所蕴育的文化和承载的生活心驰神往,多年以来积淀深厚的大山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旅顺白玉山景区以大山文化作为宣传,将人们对大山的精神皈依和对大山文化的价值取向融入到景区的宣传中去,使得人们由于大山情节和
4、大山文化而对白玉山景区心驰神往,游客渴望登顶大山之上,登高远望,激荡抒怀。 3.旅游产品开发周期短 白玉山景区的主要核心价值在于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耸入云的奇山和部分 日俄战争后的历史遗迹是景区吸引游客前来的主要原因,人们在此感受自然的美好和文化的熏陶。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开发都有其规律,自然景观的开发要以严格保持自然景观的原有样貌为前提,切不可对其进行大量的人为加工,而破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历史遗迹的开发也要遵循此原则,其目的是保证历史的真实性,让人们可以更加贴近历史。况且由于旅顺作为军港,多年来一直封闭,直到近些年来才对外开放允许游客前来参观,所以大量的历史遗迹得以保存良好。因此以上
5、述两种开发形式作为该景区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的白玉山景 ?,旅游产品的开发周期自然相对较 短,且多为天然形成,无需耗费大量投资和较高的技术。 二、旅顺白玉山风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景区特色不突出,内容过于雷同 旅顺白玉山景区同其他类似景区相比并没有突出其自身特点,导致其旅游形象并不突出,知名度无法同其他旅游景点相比。白玉山景区与其他以大山为主的景区一样,也是以自然和人文景点的观光为主,但是这与其它类似景区旅游内容过于雷同,而白玉山自身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与其它名山大川无法相比,自身的资源条件也相对一般,导致白玉山景区在目前市场的运作中并不成功,知名度偏低,无法吸引 到大量的游客。 2.景区基础设
6、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白玉山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线路上的指示牌、卫生间、垃圾桶等设施不足,相对而言较为粗糙,还有待提升。另外在景区虽然有很多的小摊点,但是这些摊点所提供的食物和饮品过于单一,如面包、方便面、煎饼果子等,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景区内也没有成熟的饭店和旅店,而一些饰品经营店内部设施缺乏整体布局,环卫设施亟待建设,这些都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 3.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 旅游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气息浓郁的旅游 景点能够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常常通过一栋建筑、一座雕塑来获得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动人的传说。自然的山石和人文的建筑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白玉山
7、景区旅游文化缺乏系统的整合,没有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景区的文化效益,文化是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只有挖掘出旅游景区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促进该景区长久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但是目前白玉山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入。 4.景区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 白玉山景区由于管理不规范而导致市场秩 序混乱。景区内外常会看到大量的小商贩,这些小商贩的商品来源没有固定渠道,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商品的质量无法保证,食品的卫生情况也没有保障,而且这些小商贩几乎都没有合法的经营资格,一旦与游客出现纠纷,游客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并且景区的大量店铺由于制度和管理不规范导
8、致其产品粗制滥造,环境卫生等方面也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都使得游客对景区产生不好的印象,口口相传,限制景区的发展空间。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一个旅游景区若想成功经营下去,一定不能人云亦云、 “ 千人一面 ” 。白玉山风景区要明确优势,深入挖掘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景区更加的吸引人,使景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白玉山景区地处军港旅顺,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日俄战争留下的 “ 白玉神社纳骨祠 ” 和 “ 白玉山古炮 ” 等。这些都是白玉山景区的特色所在。另外,积极开发旅顺白玉山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吸引游客。白玉山上可以开发的
9、旅游商品不胜枚举,如一些动植物标本以及军舰模型、工艺品等均为有价值开发的系列旅游商品,在包装时也要做到精美周到,让游客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2.提高景 区管理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是解决白玉山景区管理问题的根本。目前,白玉山景区大部分管理人员尚未经过专门的培训,而是由当地的村干部和农民兼任,这样的景区管理是充满弊端的。要建设优质的旅游景区,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高层管理人员要统筹全局,负责白玉山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将标准化景区管理流程引进其中,对旅游产品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景区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景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更多引进旅游管
10、理专业人才参与到景区管理中去。旅游业的竞争长远发展上来 看其实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新的管理模式、营销理念、高新技术等不断应用于旅游业。在当今,旅游人才作为具有物化和智能化特征的资本在旅游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 3.完善景区环境管理设备,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旅顺白玉山风景区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完善景区环境管理设备,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以保证景区能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景区内植被和动物的保护,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白玉山风景区的人工建筑应该与保护自然的主题相 契合,切忌对人文景观进行现代化改造。在能源的使用上
11、要注意环保,多采用新型清洁能源。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承担责任和义务。景区的管理部门要采 ?火源火种的检验设备,对来往旅客进行逐一排查,争取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当火灾发生时,要求火警人员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还要购置汽车尾气检测设备,对那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情节较轻者应让其驾车立即驶离景区,避免对景区产生环境污染,情节严重者要给予扣分或吊销驾照处罚并要求立即远离。另外在风景区中小型垃圾无公害化 处理场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定期对各处收集的垃圾集中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第三,培养游客正确的旅游价值观,倡导生态旅游,控制游客的流量和
12、流向, 确保景区处于最佳状态。 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在白玉上景区的管理上,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了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倡导生态旅游,政府应下令停止手工售票,统一进行网络售票,这样方便对售票总量进行控制,一旦检测发现游客量超过标准则依法处理。法规同时还要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管理,对随意乱扔废弃物、滥采乱摘 花枝、在墙壁上肆意乱写乱画等行为人视情节轻重进行口头警告教育或者经济上的处罚。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才能约束相应行为,促进白玉山景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旅顺白玉山风景区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深受游客的喜爱和投资商的青睐。为
13、了发挥白玉山景区旅游的绝对优势,消除现阶段景区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必须要对白玉山景区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将白玉山景区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魏小安 .2001 年旅游业绿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韩卫,李琛 .试论中国的旅游农业 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3, 18( 1): 20-23. 朱跃峰 .旅游业辟出致富路 N. 云南日报, 2001-07-23. 石方正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旅游学刊, 2000, 15( 6):29-31. 隋春花 .乡村旅游: 21 世纪新趋势初探 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 21-22. 童学理 . 农家乐吸引城里人 N. 解放日报, 2002-05-10. 杨桂华 .生 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 J.经济地理, 2003, 23( 1):1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中国旅游业发展 “ 十五 ” 计划和 2015,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王昆欣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高磊 .形象遮蔽下的旅游景区开发研究:以沐川竹海为例 J城市旅游规划, 2013, 10( 2): 122-123.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