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高校党组织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着力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决定同时指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社会利益关系 更为复杂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那
2、么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 那么究竟是哪些新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呢 ?决定中提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因而 ,如果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追根溯源、顺藤摸瓜 ,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作为研究的起点 ,来寻找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影响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那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 ,高校通过特定的组织向大学生群体施加影响 ,使大学生的个体发生有益的变化 ,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新形势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无外乎体现在三个方面
3、 ,即大学生的个体、大学生群体和特定的组织。 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 ,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信息来源的扩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过程 ,一般分为教育者、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三个基本要素 ,而从传统意义上讲 ,受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育者和存在于学生周围的环境 ,其中学校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成为学生接受的教育的主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信息来源。由于对于信息具有独占性、前瞻性 ,教育者向学生传授的信息 ,学生是无法从其它渠道获得的
4、,因而在以往 ,教育者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此外 ,由于学生社会关系的狭窄性 ,其获得其它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少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各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时候 ,可以通过讲授社会事实的手段 ,同时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对社会事实进行过滤 ,使过滤后的社会事实可以为所传授的主题服务。也就是说 ,以往 教育者可以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 ,树立起个人的权威性并通过给与学生的不充分的信息使学生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习得社会主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达到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而在信息社会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受教育者的信息来源极大的扩展和丰富 ,学校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被淹没在数量巨大的各种网络
5、信息中 ,学校教育的这种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和颠覆。同时 ,由于信息来源的变化 ,教育者因为对信息的独占性、前瞻性而获得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动摇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的地位 ,原有的依赖于权威地位的旧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被学 生所接受。 信息成分的失控互联网的不可控性使得学生接受的信息的成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引发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同时 ,大量的信息垃圾 ,如各种黄色信息、暴力信息在网络中泛滥也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侵蚀。 对现实生活的替代互联网络的出现还引发了其他的问题 ,给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生沉溺于网络 ,会减少他们与
6、外界人际接触交流的机会 ,形成人际沟通的障碍。现在 ,网络沟通多半靠文字符号传播 ,网络使用者也仅能用文字符号来判断语意 ,甚至用符 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网络沟通的过度依赖会造成面对面实际沟通技巧的退化。学生在网上易和其他人聊天、认识 ,在平日却不容易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同时 ,网络的虚拟环境、虚幻色彩容易造成学生现实认识的扭曲。网络的多媒体性 ,使网络世界足以能以假乱真。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彻底模糊了幻境和真实的区别 ,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比现实更真实。 作为一种传播方式 ,网络给学生提供的多是角色行为方式 ,却没有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当他们将虚拟的东西实质化时 ,对现实的认
7、识就开始了扭曲。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就会将虚拟世界中 的行为带到现实中来 ,这就将搅乱现实生活 ,发生角色混乱。 总之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我们那种借助于对信息的绝对控制地位而提供给学生筛选后信息以便于我们进行教育引导的方式已经失效了。 学分制的实行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学年制条件下 ,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在课上和课余活动时间 ,班级是一个稳固的学生群体 ,群体成员间频繁的交往形成了班级特有的班风、学风 ,稳固的班集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等方面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有利于我们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且 ,我们传统意义上
8、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就是建立在以班级为最基层单位的基础上的。 但是 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在全国高校范围广泛深入的开展 ,学分制主要变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即弹性学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实行学分制后 ,班级、年级乃至学院的界限模糊了 ,原来的行政班级概念逐步淡化 ,以班级为基础的紧密型体系变得松散 ,学生间的组合关系将随着地缘远近和兴趣爱好不断分化聚合和重新 调整。因此 ,以班级为基础的班级两委会的学生骨干体系难以存在 ,而班级作为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细胞已经名存
9、实亡。 高校扩招对特定组织的影响 1999 年 ,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逐步从按计划办学为主变为向按市场需要办学为主 ;从国有化办学体制变为“ 一主多元 ” 的办学体制 ;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 ;从单一的投资渠道向多元的集资转变 ;从由政府高度集权 ,对学校 “ 通、包、管 ”, 学校对政府 “ 等、靠、要 ” 的依赖性发展模式向学校自我发展型发展模式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 ,对于学生 影响最大的是缴费上学和取消分配。这给学生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 ,特别是组织的成员。 传统意义上我们的学生工作组织主要有思想教育和管理两项职能
10、,国家培养和包分配决定了学生必须要接受国家统一的要求 ,这是管理得以实行的基础 ,因而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与管理相结合 ,寓教育于管理之中 ,管理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这一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多年探索的结晶 ,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高校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 ,随着交费上学和取消分配的实行 ,使得学校与学生的 关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把大学期间的学习看作是一种智力投资 ,讲求投资回报 ,认为支付了一定的费用 ,享受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学校来说 ,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 ,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生工作组织自然而然的被
11、赋予了服务的职能 ,而且是要实现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正因为如此 ,原本建立在管理职能上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丧失了原有的实现的手段 ,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手段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对策略 发掘新的教育管理方式 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倡导自我管理当前 ,信息社会的到来和高校扩招使得我们以往的教育管理的方式已经失效了 ,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 ,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看 ,他们处于心理自我发现期 ,这一时期他们产生了认识和支配自我、支配环境的强烈意识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为明显区别于中学生的相对独立倾向 ,希望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受到外界更多的尊重 ,他们会思考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
12、行为纪律的合理性 ,一般不希望被动的出于服从和遵守的地位 ,而是要求主动参与教育管理。这就为我们在大学生中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 推进导师制 ,实行个性管理导师制 是与学分制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 ,如何设计大学的学习计划 ,必须有学生自己来确定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老师给以这方面的指导。实施导师制 ,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 ,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生活、学术成长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 ,以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构筑一种因材施教的育人环境 ,形成一个德智合一的育人机制。 构建面向新的大学
13、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强化宿舍功能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 ,而 且学生能在这里真实地展现其个人思想境界、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同一宿舍的成员朝夕相处 ,能形成共同的理解角度和很多相似的背景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 ,他们常会表现出思维与行动上的默契。这种精神氛围如果是积极向上的 ,往往会成为推动群体成员追求进步的无形动力。 重视非正式群体 ,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一部分同学与另一部分同学之间 ,在感情上互相吸引 ,交往频繁 ,关系密切而相互凝聚 ,从而结成的一个个人数不等 ,交往深度不一的小群体 ,在行为方式上游离于学生中的正式组织。
14、在高校在校生日益增多 ,并且由于班级 的淡化 ,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和增多是必然的现象。重视非正式群体 ,鼓励这些非正式群体成立社团 ,将非正式群体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轨道上来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职能的强化和剥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等学校面临的越来越多的职能和任务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除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以外 ,还担负起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帮困助学服务和日常服务等职能 ,而这些职能虽然在工作体系的中层实现了分工和分化 ,出现了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等等 ,但是在组织的最低端 ,辅导员往往是多种职能一肩挑 ,既要当好服务员、咨 询员 ,又要做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 ,会造成辅导员自身角色的混乱。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