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保护”要注重民间主体专访浙江大学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阮云星教授胡笛 方人可 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幽静的小楼里,阮云星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阮云星教授不仅有大量的国内外田野调查实践经验,留日多年的他还带给我们大量国际前沿的非遗保护思路。日本的“无形文化财”保护经验曾影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其对“无形文化财”的分类区别保护,以及注重民众参与的以社区为主体的活态保护,尤其值得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吸收和借鉴,这一方式很好的解决了目前争议的主要焦点:老祖宗的东西要传承与保护,但如果没有存在发展的活力,这样的遗产还值不值得再花大量的财力物力去保护? 记者: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决通过,这是我国在非遗保护立法上的一大跨越,国际上对非遗产保护方面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阮云星:事实上,“非遗”的这一提法与日本、欧洲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探索、实践和成果,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相关进程都有很多关系。 在日语里面,“非遗”被写为“无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