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本论述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263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本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基本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基本论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基本论述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基本论述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基本论述题一、哲学部分1、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答:(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1、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这一伟大发现不仅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唯物史

2、观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论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论述了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货币成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划时代的功绩之一。这一理论与唯物史观一道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二)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1、解开了

3、人类的“历史之谜” 。克服了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不懂社会实践,以抽象的观点去观察人及其活动的根本缺陷,从社会实践出发,把生产活动看作是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历史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从而使困扰人类已久的关于人类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的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2、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自然观和社会观都是唯物主义,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3、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

4、定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为日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彻底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哲学基础,探索和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使他得以奠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科学分析人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此导致了阶级斗争的空前激化,社会革命不

5、可避免。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界限,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2、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答: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是人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最首要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革命的能动的哲学。(1)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内涵,阐明了实践的基本观点。其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 ,

6、是客观的,人可以感知的物质活动。其二,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其三,实践是“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活动。其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总之,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并且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标准,因为如果离开实践去争论“思维的真理性” ,就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只能是烦琐无聊的,毫无结果的争论。(3)马克思将实践的观

7、点引入历史观。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它是人类活动的领域,离开了人的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劳动,社会就不能再存在下去。实践的发展也改善着社会生活,不仅使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而且也使人自身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一切理论,包括错误的理论,都不是脱离物质生产条件凭空产生的,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说明。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

8、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 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末 20 实际初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

9、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4、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己联系实际5、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有何重要意义?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10、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有赖于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一定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所以,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实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实践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首先,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因为当具体制度和具体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就需要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要坚持和发展社

11、会主义。改革总的目的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再次,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二、党史党建部分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

12、跃过程中所产生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的科学理论,概括地来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描述,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它。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13、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的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是毛泽东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又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时在认识作为科学真理的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必须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

14、开来。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经验,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最深厚的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是主要创立者,但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创造的,它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是全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党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主要有两次:1、1945 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

15、改党章的报告 ,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为: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2、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六个方面独创性的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此之外,决议还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

16、个方面,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权威概括。在决议的基础上,目前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分为四个方面,共十二条。包括:三大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三大保证或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重要问题,即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与外交方针;三大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17、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经过 28 年的顽强斗争,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尽管这种探索进程有曲折甚至失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20 世纪初,

18、世界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更是东移到中国,并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为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度渡的问题,并对在这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思想观点。因此,毛泽东思想在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东方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3、毛泽东思想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20 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划阶段的重大标志

19、。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口号,实现了西方文化想中国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4、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准备。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如何认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

20、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21、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

22、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23、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毛泽东提出了要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的观点,提出防止“和平演变”最重要的是党内,特别是党内的领导人、领导集团。与此相联系,他一贯十分重视反对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终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

24、了来自国外的军事挑衅和种种压力。 毛泽东关于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展了。他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

25、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3、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答: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

26、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邓小平始终坚持毛泽东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邓小平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

27、清楚。而要结合实践经验和时代发展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经济建设实践中,把实事求是思想贯穿于重大方针政策之中,贯穿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之中,贯穿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实际工作中,正是在实事求是原则指导下,我们党冲破了

28、“两个凡是”的禁锢,大刀阔斧地进行拨乱反正,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正是依靠实事求是的巨大威力,我们党及时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历史新时期。新时期开始之时,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总体设计,其中包括: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全面实行对外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发展结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对香港、澳门、台湾提出“一国两制”主张,等等。这些都是

29、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能够尽快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之路的战略决策。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思想的继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它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中国的现状,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它要求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论在武装革命时期,还是经济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十分强调也十分重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他从来不主张照搬照抄,本本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

30、相结合得更加紧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光辉思想,解决了前进路上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的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4)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尊重和概括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设计和描绘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总之,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为它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31、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4、如何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答: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当前就是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1、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

32、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必须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活力;2、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使党的建设围绕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围绕着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这一中心任务把党建设好,也就从根本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33、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看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进程中。总之, 面对新世纪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只要我们党按照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如何用改革创新的

34、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胡锦涛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六项工作:(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

35、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三)积极推进党内民

36、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

37、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

38、善公务员制度。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

39、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胡锦涛强调,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

40、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三、科社部分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创造性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

41、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科学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设计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性。列宁领导了俄国早期的苏维埃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初步的宝贵探索,建设经验给后人以深刻启发。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但后来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42、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最终形成的科学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实践是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随着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它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首先酝酿,由邓小平在 1982 年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命题,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予以丰富,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予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一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2、为什么说邓小平社会主义

43、本质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1992 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出了高度精确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1、突破了过去仅仅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44、求。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发展生产力,单纯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忽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没把工作重点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位,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内容;2、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了社会主

45、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错误观念的拨乱反正。这一论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归根到底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3、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论述既讲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又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促进、保证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

46、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4、社会主义本质论,注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目的等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的结合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现实任务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创造和逐步建设“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文明社会。这种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不仅全面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基本原理,而且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任务和价值目标高度统一的基本规律。首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本质;

47、5、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邓小平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并没有限定在死板的定义中,而是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五个动词,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在动态过程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3、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谈谈对“一个巨变,两个未变”的国情的认识。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48、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十七大报告概括起来是三句话: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现时期,把这三句话加以概括就是:一个巨变,两个未变。一个巨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巨变。两个未变:第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未变;第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未变。所以,我们尽管发展得很快,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针对国情的这一结论反映了我们党中央的冷静和对问题和矛盾的正确判断,也反映我们党的工作作风越来越扎实。就国内来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失衡,概括地讲是几个不协调。第一是城乡不协调。城市发展得很好,而农村却很穷,这样国家就不能稳定;第二是东西部不协调。这个矛盾越来越鲜明,东西部的矛盾差距在16:1。所以要发展西部,振兴东部,振兴老工业基地使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达到合理的差距;第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很快,可是社会事业落后。十七大报告讲,要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第四是人与自然不协调。总的来说,我们增长方式落后,是高增长,高消耗,低效率。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