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23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摘 要:劳动力迁移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迁移发展迅速。这与劳动力剩余、收入差距、就业机会、社会网络等都密切相关。然而,户籍政策、受教育水平、心理成本和生活成本等也成为阻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1998 年,中央政府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作为原则,希望逐步改革现行户口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各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迁移的作用。 下载 关键词:劳动力;迁移;户籍制度 一、劳动力迁移 1、劳动力迁移的原因 劳动力迁移并非中国特有现象,其他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过劳动力“迁移潮”

2、。究其根源,是经济迅猛增长加之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导致农业生产率持续提高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挤出,同时,城乡收入间逐步扩大的差距也引导农村劳动力逐步流向城市非农业产业,这是一种可用的刘易斯-托达罗模型描述的现象2-4。另外,城市中产业集聚、工业高速增长加之政府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带来的就业者搜索匹配成本的减少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驱力。社会网络减少了就业信息的获取成本、提高了雇佣概率,由这一因素引起的劳动力迁移在中国越来越频繁。 劳动力迁移规模持续增长。由 1982 年的 657 万人增长至 2010 年的 2.61亿人,增长了近 39 倍,劳动力流动人口比重占全国人口比重由 0.65

3、%上升到 0.98%,且这一趋势将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 劳动力迁移呈一定空间规律。劳动力的迁移的轨迹主要是由西部向东部迁移,由内地向沿海迁移7-8。东部沿海城市集聚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劳动力都是由内陆地区流入的。 迁移模式多呈“候鸟式”。与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迁移后永久定居相比,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呈现出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候鸟式”迁移模式。迁移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仅仅是农民的职业,而他们并不包括在城市现有社会体制内,其地域变动严重滞后于职业的转移。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 1、户籍制度的正式确立 我国户籍制度基本框架正式形成于 1958 年。受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户籍

4、制度除了提供人口统计资料及维护社会治安外,还有一个目的证明公民“身份”,防止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由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制度如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将非本地劳动力排斥在这些福利之外。 2、2000 年以后的户籍制度 从 2000 年开始,中央有关文件逐步开始肯定和鼓励劳动力的流动,确定“城乡统筹就业”,从政策上破除城乡分割体制。2001 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是各省推进小城镇户籍改革的起点,2006 年 10 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代严格的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合法固

5、定住所”作为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的入户限制。 三、户籍制度与劳动力迁移的关系 政府制定户籍制度时主要考虑的是该制度的制定对 GDP 增长的贡献作用和居民人均公共福利的增长作用,户籍制度是地方政府在促进 GDP 增长与保障公共福利之间的博弈。本文将外来劳动力的迁移分成两大类:正式迁移(迁移并获得当地户籍)和非正式迁移(迁移但并未获得当地户籍),下面分别分析这两类迁移与户籍制度的关系,最后从户籍的“含金量”角度出发分析与劳动力迁移的关系。 1、户籍制度与非正式迁移劳动力的关系 本文整理了北大法宝网各省份 2000-2010 年户籍制度改革资料,由于篇幅较大,故不在此一一列出。资料显示,各省对

6、劳动力非正式迁移都是默许的。这种制度的默许其积极意义:对劳动力而言,非正式迁移除了必要的交通成本几乎不需要承担其他成本,提高了劳动力迁移的积极性。对政府而言,劳动力意味着人力资本,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这种制度默许有消极的方面:“同工不同酬”现象时有发生,即户籍制度所谓的“就业歧视”。户籍政策还使得当地政府不用为非正式迁移劳动力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付出代价。 2、户籍制度与正式迁入劳动力的关系 对劳动力的正式迁入,各省都有相应的准入条件。户籍居民享有的福利大多是具有“竞争性”的公共资源,户籍人口越少,分摊到居民手中的福利就越多。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这种制度阻碍除了之前提到的不

7、用为劳动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付出代价外,也变相的促进了人均公共福利增长,同时,这种带条件的落户政策在阻碍竞争力低的劳动力正式迁移的同时又吸收了竞争力高的优质人力资本。大部分省的户籍政策针对于投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有固定住所、缴纳社保一定年限的劳动力的落户门槛是较低的,这是对资本的吸引;另外,对高学历、高技能、紧缺人才落户也不困难,因为这些是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对于那些资产数量少、自身竞争力不足想要正式迁移的劳动力,若满足不了入户条件,这些劳动力将一直被隔离在城市福利之外。 3、户籍制度“含金量”与劳动力迁移的关系 户籍制度的“含金量”可以解释为隐藏在其本后的公共福利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生

8、活服务公共设施、城市环境、社保制度等。这些福利越高的地区户籍含金量越高。但是,过量劳动力迁入也可能给当地政府带来一系列困难,如治安不稳定、城市拥堵、人均公共资源占有率下降、对当地劳动力就业的 “挤出作用”,当地政府在制定户籍制度时会充分考虑政府的公共福利提供能力是否与劳动力迁移相适应。当无法适应过多劳动力迁入时,政府就依靠严苛的户籍制度将其阻挡在城市公共福利之外。户籍制度“含金量”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与阻碍作用大小是成正比的。 四、研究结论 户籍制度的存在对劳动力迁移确实有一定作用,其原因可以解释为户籍制度隐含了相应的公共福利。福利越高意味着户籍含金量越高。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非正式迁移影响不大,但

9、是对劳动力正式迁移的作用是巨大的。原因就在于苛刻的入户条件。含金量越高的户籍越能吸引更多劳动力,但户籍制度“含金量”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与阻碍作用大小是成正比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短时间实现户籍完全放开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城市已经开始试行积分落户制,这是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战冬梅,战梦霞.英美日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4(3). 陶然,史晨,汪晖,庄谷中.“刘易斯转折点悖论”与中国户籍土地财税制度联动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1,(03).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托达

10、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李建平,邓翔.我国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和政策影响分析J.经济学家,2012,(10). 胡金华,陈丽华,应瑞瑶.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 号)EB / 253.htm,2011-4-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1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 号)EB/3/t20020331_30314.html,2001-05-15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1). 王美艳,蔡?P.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8,(06). 汪立鑫,王彬彬,黄文佳.中国城市政府户籍限制政策的一个解释模型:增长与民生的权衡J.经济研究,20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