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88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摘 要: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它的变革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强烈地呼唤着我国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准确把握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精神文化缺失的根源,对于重振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载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 人文教育 传统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裹挟中,大学中的功利倾向逐渐抬头。在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中,大学招生规模急剧膨胀,一座座“大学城“拔地而起。大学越来越重视实用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在评价

2、体系中,几乎所有的指标一律量化,以数字化测量代替多角度的综合衡量。为应对评估,一些大学纷纷制造数字化的“成绩“,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在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大学精神被淡化。而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一旦被淡化,其人文精神也将随之被侵蚀。 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人类对生活环境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一般而言,它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而狭义的文化则指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显然这一界定更着重于精神文化层面。如果将这一界定用于大学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那么,大学文化也就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

3、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精神文化既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从大学精神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来看,主要有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 二、我国大学精神文化缺失的现状 (一)大学教育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分裂。 重知识技能教育,轻思想文化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现象,大学的教育也难以摆脱其影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非独立的两种教育,而是文化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然而,当现代科技成为时代主流的时候,大学把发展科技与技术作为自己的全部使命。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在社会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大学中“适应论“大行其道

4、,大学不再关注人的精神和道德,成为了像流水线一样的制造和批发文凭的工具。 (二)师生关系疏离,大学生感受学校园文化和大学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少。 中世纪大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精神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出现了教育软件和多媒体教学等,师生之间的接触日益减少,教师的精神熏陶和人格感染作用无法体现。特别是现在大学城的新建,大学都在地广人稀的郊区,教师基本都在市区,教师上完课后,大学城里剩下的就是学生和小部分的辅导员,校园文化生活非常有限,学生无法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的资源。 (三)大学精神文化的教育功能弱化,功利性色彩增加。 大学精神文

5、化在吸收社会主流文化新鲜血液的同时,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大学精神文化条件的有限性和大学旺盛的文化需求形成强烈反差,而大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非理性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文化、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形成的负面影响刺激着大学精神文化的创造主体。同时,大学内各种刊物文艺节目,反映浅吟低唱的个人感受多,积极进取内容相对少,反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少。大学校中的商业信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商家赞助大学文化活动,以低廉的价格学文化的品位。大学精神文化呈现出失衡与偏离主流文化的现状。 三、大学精神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严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

6、展和确立,商业因素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巨大影响,大学行为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市场经济的印记。一方面,大学的功能与其育人主旨要求大学必须游离于商业的、市场的控制之外,守望传统的大学精神而“引导社会“。另一方面,大学又需要“适应社会“,不断地与市场经济和市场实践相联系,否则生存将遇到困难。市场经济对大学精神文化品性的侵蚀与如何进行大学精神的守望成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困惑之一。 (二)大学主体对大学精神文化功能的本质理解错误。 人们错误的认为大学的文化功能只在于传承文化,更有甚者认为文化功能是为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服务的,这些都导致了领导与师生对文化功能的错误认识。课堂上,老师对教授传统文化疲于应付,

7、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扬弃文化的乐趣,选择、创新文化的意义。补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并不是说要求大学生之去读儒家的“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而是要体会文化批判的乐趣,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去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文化要义, 学会如何去选择继承优秀文化。 (三)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包含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教师本应该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群体和主要力量,但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岗位考核的压力,使教师忙于完成工作量和论文、科研。学生也是大学建设的主体,而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把大学教育视为投资和机会,加之教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引导与管理,因此学生并未被纳入到

8、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广泛主体范围之内。管理人员的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仅仅围绕教学活动而疏于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关注。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不合理,没有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等形成合力,制约了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 四、推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师生对校训校史等的认识,使大学精神深入人心。 具体来讲,要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发掘学校的文化蕴涵,总结学校传统、学校精神、校风学风。不仅要做好学校教育思想、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的提炼概括、文字表述工作,更要切实做好诠释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络、大屏幕、新生手册、校报等方式宣传校史校训,保证大学精神深入人心,使学校

9、精神成为激励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多种宣传工具,让师生充分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建设好学校的广播电视网、校园互联网、校报、校刊以及宣传橱窗、阅报栏等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政治、文化宣传教育网络。加强大学精神文化信息的传播,强化大学优秀文化的传承功能,将儒家等优秀传统名言列示到宣传栏中,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三)加强大学城社团文化建设,充分运用社团加大大学精神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学生聚在一起,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品质的文化修养,

10、 有利于宣传大学精神文化。高校大学城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面引导,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团阵地。选配好社团指导教师,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学校增加投入,建设好各种文艺、体育设施,为大学城的各类社团组织提供必要的场所。如体育馆、由径场、篮球场、电影院、歌舞厅、俱乐部等,使学生、教师在学习工作之余,从参与大学文化活动中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卢晓中.大学精神文化刍议 J. 教育研究,2010.07. 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0. 郑付海.论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养J.枣庄学院学报,2005,(4). 王秀来.大学文化与文化大学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蔡汉军.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葛盈辉,金卫华.大学文化品位的营造与提升J.浙江社会科学,2005,(2) 作者简介:任臻,山东济南人,系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2010 级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