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599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摘 要:演“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将是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过对青岛、长春和南通三地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的背景、制度内容和效果进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名称不统一、制度碎片化,基金来源不合理,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有偏差,护理人才和产品短缺等,并提出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完善多元主体筹资方式、合理划定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大力培养护理人才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下载 关键词:演长期护理保险;地方实践;探索经验;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

2、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9-0091-0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将是未来五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之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疾病结构慢性病化等风险因素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国外早已有之。由于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外的长期护理保险呈现不同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方式,但这一制度的确立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本国的社会矛盾。2014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5.5%,65 岁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 10.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

3、断加剧,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1990 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68.55 岁,2000 年达到 71.40 岁,2010 年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74.83 岁,按照此规律,预期寿命会进一步提高。而且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相对应的老年人护理也是由子女来完成。但是,我国近十年家庭规模不断地缩小,由 2004 年的 3.36 降到 2013 年的 1.98,“8422”或者“8421”已经成为家庭规模的常态化趋势。另外,女性就业逐渐的常态化,职业化的女性角色与原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冲突。当前我国的失能群体在不断地增多,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 4 000 万。

4、随着政策导向、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转变,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已经成为当前亟须深入研究和积极建构的政策制度。本文主要介绍青岛、长春和南通三地的长期护理实践情况,总结三地实践的经验,并分析当前护理保险实践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部分地区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实践情况 (一)青岛市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践 2014 年,青岛市 780 万户籍人口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53 万,占总人口的 19.6%,高出全国 4.1 个百分点。其中,半失能老人接近 20 万人,完全失能老人接近 10 万人,失能老人占老人总数的 19%。在老龄化逐渐加剧和失能群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青岛市的基本医

5、疗保险已经不能满足失能群体的庞大开支,所以青岛市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2006 年青岛市就开始探索医疗护理保险,青岛市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从 2006 到 2011 年,先后出台了老年医疗护理、医院专护等政策,在政策层面为医疗护理探索提供支持;第二阶段,2012 年对原有政策进行整合,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护理保险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第三阶段,从 2015 开始,以“政府令”的方式实现城乡全覆盖,重点是把护理保险延伸到农村,因为青岛市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和失能老人状况比城市较为严重。 青岛市在探索医疗护理保险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医疗和养老的关

6、系,其制度设计的核心就是把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适当的分开,把医疗和养老结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青岛市构建了四种护理模式,分别是医院专护、护理院护理、居家护理和社区(镇村)巡护。这四种护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同的地方,第一种医院专护主要针对的是重症的失能老人,主要依托二、三级医院,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并且按每床日 170 元的价格实行包干。2015 年底青岛市的医院专护有 15 家,床位的数量达到了 1 030 张,服务累计的人数达到了 2 640 人。第二种是护理院护理,这种护理模式的主要对象是生命历程后期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依托社区的护理院,主要利用社区的护理资源,按 65 元/日/床的价

7、格实施包干。2015 年底护理院的机构数量达到了 39 家,床位数量拥有 2 721 张,服务的人数累计有 4 183人。第三种是居家护理,主要利用家庭的资源,服务于那些愿意在家接受护理的老人,虽然在家护理,但需要依托社区的医疗机构。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的影响,大部分老人愿意在家安度晚年,所以这种模式的护理服务人数较多,达到了 30 541 人。第四种是社区(镇村)巡护,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农村的老年人,主要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采取直接进入农村需要护理的家庭进行巡诊护理。对于需要护理的对象,按每人每周巡护不少于 2 次,而且每年需要付出 1 600 元实施包干。目前此类机构数量达到了

8、4 000 余家,服务的人数已经累计达到 2 751 人。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资金来源问题,由于青岛市在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时没有财政的投入,也没有增加缴费群体的缴费负担,主要是通过调整基本医保基金的支出结构,分别从职工医保基金和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分别设立了职工护理基金和居民护理基金。据统计,2015 年共筹集的护理基金达到了 8 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有 5 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有 3亿元。经过三年的基金运行可以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的基金总体保持平稳。同时青岛市也加强对长期护理制度的监管服务,一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监管中,如实行 APP 智能监管,通过GPS

9、定位、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对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服务质量和基金安全;二是对失能人员进行生活能力评估,对护理服务机构实施资格准入和协议管理,护理服务通过 APP 进行智能监管。 据统计,2012 年 7 月到 2015 年 10 月,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待遇的人数达到 4.01 万人,基金支出累计 8.9 亿元。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减轻了护理家庭及个人的负担。由于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不设立起付线,参保职工的报销比例达到 90%,参保居民的报销比例达到 80%。综合上述的四种模式计算得出,护理保险产生的人均费用只有 56.2 元/日/床,相当于二、三级医院同等花费的 1/20;护理保险产

10、生的人均个人费用为 4.2 元/日/床,相当于二、三级医院的同等花费的 1/77。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护理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节约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第二,推动了护理机构的发展。由于政府给予护理机构政策上的支持,使护理机构得到快速的发展。2015 年青岛市的护理服务机构发展到 482 家,民营机构有 457 家,占到了 95%,成为护理服务的绝对主体。同时,从 2015 年开始,有 4 000 多家村卫生室陆续开展农村巡护服务,加快了农村地区的护理机构发展。 二、地方探索护理保险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对比上述三地的实践可以发现其存在共同点,有诸多经验值得未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探索的地方学习和借鉴。 (

11、一)制度的模式选择 在制度模式的选择上,三地区都将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成以社会保险模式为主的保险。有学者将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划分为两种类型:制度型长期护理保险与补缺型长期护理保险,其中制度型长期护理保险又包括国民长期护理津贴计划以及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也有学者依据筹资模式将长期护理保险细划为四种模式:长期护理津贴模式、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和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模式。但是,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社会保险型和商业保险型两类。就商业保险而言,我国早期一些保险公司也推行过护理形式的保险,如 “康宁长期护理健康保险”、“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至康长期护理健康保险”、“太平盛世附加老年护理保

12、险” 等产品,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也一直没有成为护理保险的主流。而且以商业护理保险为主的美国,Merlis(2003)的研究表明,美国老龄人无法负担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缺口,认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虽然通过民众负担一部分费用有效缓解了整个社会的财政压力,但这样做使得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势必会使那些工薪阶层及处于收入中下等的美国民众对该险种望而却步。因此,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试图以商业保险为主是行不通的。另外,从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可以发现,各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往往依托本国的已有的社会保障模式建构而成,如英国属于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其对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属于津贴模式;美国属于市场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其长期

13、护理保险属于商业保险模式。长期护理保险的建构需要考虑本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我国可以走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道路。 (二)制度的实际操作 从制度的推行层面、制度的内容层面和制度的配套层面这三个层面对三地区的实际操作进行微观的总结。在制度的推行层面,第一,在制度的推行背景上都面临着老龄化的危机。三地都是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背景下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探索。如青岛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9.6%,长春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 17.4%,南通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26.1%。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较强,对基本医保基金造成较大的压力,老龄化的加剧需要探索新的护理制度

14、。第二,在制度推行中三地的政府都敢于实践。这些地区都是政府部门积极地出击,勇于承担政府的责任。如青岛市从 2006 年就开始探索,并且结合实际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促使长期护理不断的完善;长春市人社局主动牵头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实践,听取各方的意见,最后形成护理保险制度;南通从 2000 年就开始探索,表明在制度创立的初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作为,当前虽然社会环境的倒逼迫使政府有所作为,但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勇于实践和创新。第三,制度推行都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知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时期的探索和建构。青岛市之所以取得当前较好的成效,因为从 2006 年就开始探索,至今已有

15、近 10 年的时间了。南通从 2000 年就开始探索,到出台政策,用了 13 年时间。尽管长春市探索时间较短,但也是在前期的调研、数据的测算和各方评估基础上,才逐渐的试点推开。虽然中央层面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地方不能操之过急,要全面的分析各地的社会、经济等条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制度的内容层面,第一,在制度的群体覆盖上,都是从小部分群体入手。青岛的医疗护理保险主要面向的是老年群体,长春的照护保险主要服务于完全失能群体,而南通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人群。所以,地方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先从部分群体入手,坚持合理的目标定位原则,然后逐步展开,切忌制度创立的初期就全面铺开,可能会导致探索的

16、压力大,不利于制度的长期发展。第二,在护理服务的提供上,都注重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如青岛充分的利用了民营护理院的资源,使其成为护理服务供给的主体。长春把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结合,实现护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政府可以考虑把服务通过 PPP 模式或者重新组合等方式来实现服务的有效供给。 在制度的配套层面,第一,在资源供给上都善于整合有限的资源。青岛市的四个模式就是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包括医院、社区、家庭民营机构等可以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最后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的全方位的护理机构网络。尤其是民营护理机构的发展,较好地激活了市场的活力,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长春市则把人社、财政和民政的力量结合起来

17、,形成探索的合力。这些都是将现有的有限资源整合,促进探索的推进。第二,在行为规范上都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三地都有长期护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这就为长期护理的推行提供了政策支持,减轻了实施的障碍。其他探索地区可以在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出台护理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促进本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三、地方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各地的名称不统一,基金来源的不合理,保障范围的偏差,护理人才和产品的短缺等,这些都不利于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名称及做法的不统一,造成制度的碎片化 从三地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不同表述可以发现,当前

18、对于长期护理的概念存在认知不统一的情况,青岛的叫做长期医疗护理,长春的叫做医疗照护,而南通的叫做基本照护。概念的不统一会直接导致地方实践的分散,进而使护理保险制度走向碎片化,我国前期社会保障建设的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制度的碎片化,因此在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的初期一定要及时地纠正这一导向的偏差。当前长期护理名称的不统一,一方面由于我国本身没有长期护理保险这一险种,是从国外“long-term care”翻译过来的,在翻译中理解有偏差,导致了不同的翻译版本;另一方面由于对护理概念的理解不同,导致了名称的多样性。当前辩论最激烈的有三个概念名称,即长期照护、长期护理和长期照料。长期照料使用者出于区别照料

19、与医疗的目的,认为照料更能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但是其只关注于与医疗的区别,而忽视了护理也需要医疗的过程,从而使护理的概念变狭隘了。而长期照护使用者认为,照护在字面上能更好的把照料和护理结合起来,比长期护理和长期照料更全面。然而“十三五”规划中却使用了长期护理这一名称,说明政策文件的导向中偏向于长期护理这一词。另外,同一险种各地的做法却差异较大,也是制度碎片化的隐患,但是考虑到处于探索阶段,这一问题可以先不作考虑。 (三)合理划定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实现制度的合理定位 新的保险制度必定要有其保障的范围,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划分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设的目

20、标是五险之外的第六个险种,不能与其他险种混淆,要把制度的定位搞清楚。首先,前文提到的属于医疗和养老范畴的一定不能划入长期护理的范围,因为医疗和养老已经有其各自的保险进行规避风险。其次,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保障程度一定要思考,保障范围可大可小,水平可高可低,所以需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来确定保障的范围。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处于探索阶段,对这一保险有很多难以预测的问题,不论是制度的长期运行还是制度存在的道德风险等都是目前难以预知的,这就对制度的设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了减少实践的失误和偏差,需要我们渐进的前进。在保障范围上,一定是由小到大,保障的水平由低到高,尤其在制度建设的初期,一定坚持保基本的原则。对于

21、高层次的护理需求,可以通过商业护理保险进行解决。 (四)大力培养相关的护理人才和鼓励护理产品的创新,保障服务的有效供给 护理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着服务的供给,首先要认清长期护理带来的护理产业的发展前景,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降低培训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掌握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并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在学校设立相应的护理学科,加大对护理知识的教学,并可以直接与相关的护理机构或者社区对接,实现人才的全程培养。另外,对于护理产品而言,可以鼓励市场力量的参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积极地引导相关的护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只有护理人才和护理产品得以繁荣发展,才能保证

22、长期护理保险供给侧的有效供给。 注 释 现实中,长春市对因病入住定点医疗护理机构接受短期医疗护理服务的参保人也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熊建.护理短板不补 养老产业受阻N.人民日报,2015-11-18(15). 张瑞.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中州学刊,2012(6):99-102. 戴卫东.OECD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Mark MerWhat Should They walla D; Philipson T. The rise in old-age longevity and the market for long-term care 杜鹏,李强.19942004 年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J.人口研究,2006(5):9-16. 崔凤,雷咸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2):69-75. 戴卫东.长期护理保险理论、制度、改革和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4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