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题目: 认知的工具:神奇的数字 认知的工具:神奇的数字 英汉数字词语文化内涵比较 072 对外汉语 徐佳美 指导老师 孙春颖 摘要: 在人类丰富浩瀚的文字语言中,闪烁着一只夺目的奇葩,那便是 数字。数字词语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展示着奇异的风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数字与文化,英汉文化中的数字,语言中的数字,模式数字与数字词语,英汉数字文化的内涵的异同原由,对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来简单论述了英汉数字词语文化内涵比较。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数字 文化 语言 比较 1. 数字与文化 在人类丰富浩瀚的文字语言中,闪烁着一只夺目的奇葩
2、,那便是 数字。数字词语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展示着奇异的风采,起着重要的作用。数,作为人类知识世界的发现与工具,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的出现使人们得以知对少、计比例,使生活周围的事物便于量化与认识。数使人们对自然在量的方面把握更趋清晰与准确。所以在当今的自然实证科学中,数学处于基础性学科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从过去到今天的人类文明中,数学起着基石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文化有 其重要影响。数字符号使人类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变为可能,并通过它记载对世界的认识。有人甚至将数字称作我们 “国人的第二代语言 ”(吴慧颖; 1996),由此可见数字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3、系。 语言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与思维工具,使人们得以把知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记录下来,借以巩固、保存和流传。(邢福义: 1990)数字作为一种符号,在这方面也起着语言方面的功能。随着人类文明推进到今天,人类的语言有了自己的丰富演变和发展,在这一发展、成熟和演变的过程中,人类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语言都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各自文化发展的烙印。自然地,数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在语言中融入了自己的影响。在各个地区、民族和文化中,都有其各自的模式数字,在语言中,不同的数字可以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内涵,而有的事物也可以用特定的数字加以指代说明。
4、由于各自特点不同,不同文化对于数字语言的借用方式、使用范围、融入程度、含义表达等方面又各有特色。从这些数字词语的特征与差异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映射的各种文化的历史特点、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等等。因为 “语言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语言和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思维,精神文化是思维的直接产物,物质文化是思维的间接产物。 语言影响和制约思维 思维又影响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 ”(邢福义, 1990: 13-14) 2. 英汉文化中的数字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东西方语言的代表,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各
5、自的特点。在这两种语言中,数字词语被使用的范围、方式和含义,各有独到之处。在中国文化中,数字尤其具有神秘色彩。本文拟通过对两种语言中数字词语进行对比,在其相似、差异与 空缺中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数字文化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数字所代指的语言和语言中的数字。 2.1 关于数字语言中用数字本身表示 “量 ”的特点,我们可以看一看英汉语中对于“多 ”、 “少 ”这两种含义借用数字所进行的表达 这两种语言在表示 “多、少 ”时,在用级位数字表示上有其相同之处,如汉语中有 “成百上千,成千上万 ”,而英语中则有 “hundreds of,thousands of”,表示数量之
6、大。在表示少时,汉语有 “一文不值 ”,英语中有 “ten a penny”。汉语中有 “三三两两 ”,英语中 有 “in ones and twos,in twos and threes”。在这些词语中英汉两种表达十分相似。但对于 “多、少 ”的表达也有差异的地方。在英语中,习惯一个数词后加 “one”的表达法来表示 “多 ”,如 “a hundred and one,thousand and one”。在美国俚语中,也有 “fprtyleven(eleven)”的用法,表示 “许许多多,数不清的 ”。在圣经 马太福音中以 seventy times seven 来表示极大的数目。而汉语数字
7、中,除 “万、千 ”之外, “三、六、九 ”等数都可 虚指 “多 ”,而其中以 “九 ”最具代表性。因为 “九 ”作为最大的系数词(十、百、千、万、亿是表示位级的数词),它在数系中的这一性质早已为我们祖先所认识。超过九,就要进位了,进位后的系数又归为一。 即使超过了九,如果不求精确统计和计算,不应用于工程、制作等实践,只是表示繁多、极多,为了述说的简便,仍不妨说“九 ”。(吴慧颖, 1996: 95)清代汪中述学一释三九说 :“生人之措辞,凡一二所以见其极多。 ” (吴慧颖, 1996: 95)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中这样写到: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以九回 肠。 ”这里的
8、“九 ”即是对于多的虚指。这样例子太多,难以枚举。但从中可以反映出中华古文化对于数的独到而深蕴的理解。 2.2 在表示比例,可能性方面,英汉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汉语中有 “十之八九 ”,英语也有 “nine-tenths”与 “ninety-nine out of a hundred”,以及 “nine times of ten”的表达法;汉语有 “十拿九稳 ”,英语中有 “ten to one”;汉语中有 “五五开 ”、 “对半分成 ”的说法,英语中则对应有 “fifty-fifty”;汉语中有 “半斤八两 ”,英语中则有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9、 other”和 “six and two threes”的说法。 3. 语言中的数字 在人们的一些日常用语、成语或古老的谚语中,数字虽未起到引申、象征的主干功能,但也在其中起着点缀、饰衬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英、汉语也有其相通、相异之处。如 “一箭双雕 ”这一汉语成语的意义是 “一举两得,通过一个举措可以完成两件事情或达到两个目的 ”,在英语中,也有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样的话与之相对应,二者的数词运用及含义极为相 似。再如汉语中有 “一而再 ”的说法,而英语中也对应有 “once and again”,在 “再 ”和 “again”上出现了巧妙的重
10、合。汉语中有 “千里挑一 ”,英语中也有 “one in a thousand”的说法。也有一些意合而数异的说法,如汉语中有 “一个巴掌拍不响 ”,英语中却说: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4. 模式数字与数字词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数字词语赋予不同联想意义的原因很多,有的有规律可循,有的只是随机约定,巧合而生。 而 “模式数字 ”对语言的影响,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何为 “模式数字 ”呢?美国人类学家査尔斯 威尼克主编的人类学词典将模式数字解释为: “一种在特定文化中经常出现于不同场合的数字。 ”我国人类学家芮逸夫先生主编的人类
11、学词典中对其解释为: “模式数字 又称巫术数目( magic number)或神秘数目( mystic number)是指习惯上或格调上一再重复,用来代表礼仪,歌谣或舞蹈模式的数字。也用来指兄弟姐妹或动物类型传统上所具有的数字。或用来代表故事重复出现行为的数字。 ”模式数字在文化中的体现将在语言中反 映出来,因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他文化现象只是反映该文化现象本身,而语言则不同。语言不仅反映着语言本身,而且担当着记录其他文化的职能。语言记录文化不仅代表现在言语作品的内容,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世界,就在记录着人类文化。(邢福义,1990: 11-12) 英汉文作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代表
12、,各自反映着本文化的特色。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 /文化中 “模式数字 ”的探讨,或许会对两种语言中的数字词语背后的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4.1 中西两种文化中有重合的模式数字 对于模式数字的探索,鉴于了解范围所限,主要集 中于 “1-10”的数字中。 “七 ”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都具有十分神秘的意义和色彩。西方文化的主源为基督教文化,让我们从圣经 创世纪来看,其中说,上帝在六天中创造了天地万物及人,到了第七天,上帝安息了,于是这一日被定位 “圣安息日 ”。在西方一些古文化的天文历法中,也很早就将一个星期的周期定为七天,这恐怕不是巧合所能解释的,所以 “七 ”便有了其神秘性。而在圣经中, “七
13、”还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数字。约书亚带着七位祭司绕耶利哥城而行,绕到第七次时吹响第七个号角,城墙便倒塌下来。此外,还有一些圣经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也 体现出了七的神秘与普遍。如:圣母玛利亚有七件欢乐的事和七件悲哀的事;圣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神话传说中天上有七仙女;音乐中有七个音符等等。此外,在前文还提到,圣经 马太福音中,将极大数目用 “seventy times seven”来表述。 4.2 在中西文化中,英汉民族还有自己的禁忌数字,这在西方表现得较为突出 “13”这一数字对于西方人来说象征着 “不吉、倒霉 ”。人们避讳这一数字的场合很多,如就餐时一桌不坐 13 个人,不能上 1
14、3 道菜;门牌、楼层、影院座椅等编号均无 13; 13 号是许多西方人 所憎恶的日子,就好似中国古历法中的 “黑煞日,诸事不宜 ”一样。 1970 年 4 月13 日,从 “39”号( “13”的三倍)发射台升空的阿波罗 13 号宇宙飞船因氧气瓶爆炸事故而告失败,更使对 “13”的恐惧心理上升为 “数字 13 恐惧症 ”。 在中国,忌讳数字反映并不明显, “4”这一数字有时会被一些人视为禁忌,因其与汉字“死 ”谐音。但中国文化中的这种忌讳程度要相对轻一些。同属东方文化的日本、韩国则对 “4”讳莫如深,只因 “4”与他们文字中的 “死 ”也是同音。 5. 英汉数字文化的内涵的异同原由 中西文化中
15、,各有自己的喜爱、惯用数字,在 使用特点方面,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主要诗由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的共识文化而产生的,因为数字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的一个规律反映,在个名族文化中都有相同、相通之处。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颇深,在中国文化也到处体现着受儒、释、道家思想的浸透,宗教的相似之处使文化也产生相似,如数字 “七 ”与 “三 ”等。 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不但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点。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在很多地方区别还很大,尤其中国文化中许多模式数字的内涵远非英语文化所能表达。许多汉语数字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无对应之处,如 “四、六、八、十 ”。即 便有的数字有对应含义,但在含义的深度、广度和
16、语言的丰富性上也较汉语相差很多。究其原因,有各自文化中宗教、神话传说的影响,也有各自民族所处地域、发展历史、民族性格不同而导致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6. 对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的意义 申小龙认为,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对立差异即是 “人文性 ”与 “科学主义 ”的相互对立。他认为: “所谓人文性是指汉语与西方语言相比较,在分析和理解上更多地依赖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环境,而较少形式上的规定,这种人文性具体表现在汉语的弹性实体、流块建构和神摄方法上 ”(申小龙,汉语人文性思想三题议 ,北方论丛第一期)。因而,进行英汉数字文化的对比研究、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异同,对于中西跨文化交际将具有现实意义。 英汉数
17、字文化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这次论文的撰写我学到了很多。从专家的研究中感受到了人类语言文字中数字的魅力;学习到了英汉两种文化中数字的共通、相异之处;了解到了模式数字的含义以及数字对跨文化交际和教学的意义。但是我知道对于数字的真正的研究来说,我这只是皮毛中的皮毛,要真正的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差异,还得继续努力研究,钻研其中。 主要参考文献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Y; Harcourt Brace,1921 2 C.Winick: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 NJ;Totowa, 1984 3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 4 吴慧颖:中国数文化 长沙:岳麓出版社, 1990 5 段宝村主编:世界民俗大观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6 芮逸夫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 7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9 8 Harry Hoijer:“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Language in Culture Confer-ence on the Interrelations of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e,edited by Harry Hoi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