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75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体育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港口 市 农村 文化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 及 建议 一、 港口 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港口 市地处 河北 南部山区,属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现有人口 150.14万人,农业人口 128.61万,占总人口的 85.7%。近年来 ,在党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区、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显雏形,各类文化活动日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并呈现出由单一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逐步完善。 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实施。 截止 2009年底,全市 62 个乡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 32个,占乡镇总数的 51.6%,其中 考中区 9 个,西吉县 4个, 二 县 5 个, 士大 5 个, 用度 县 9 个,建筑面积均在 300 平方米以上,总投资达 954 万元。 892 个村级文化室中,已配备电视、功放、 VCD和音响、乒乓球案、图书资料等活动器材的共有 98个。新建农家书屋 81 家,每个书屋按照 2万元建设资金配套,统一配置了图书 1500册,报刊 30 种,音像制品 100 张,书架 4 个,农家书屋标牌 12 个。建立文化示范户 14

3、2 家, 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 63个,组建农村流动图书网点 11 个,建设乡镇广播电视站 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 4 万户,村村通 39393套,卫星村 27 个,广播电视接收设施 139393个,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6%,电视覆盖率达 96%, 8 套以上电视节目入户率达到 88.6%以上 。 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 农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无场地、无设施 以及 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电视难的状况 得到了初步缓解 ,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农村文化活 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思想,在组织和引导农

4、村文化活动上“下苦力”、“做实功”。一是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2009年全市共组织各类“文化下乡”达 2600多场次,仅元旦、春节期间,各县(区)集中送戏 下乡 96场次,电影下乡 88 场次,举办科技、法律、卫生及理论培训班 65 场次,培训干部群众 2400 多人次, 送科普图书 30万余册、光盘 5000 余张、年画 30000 张,书送春联 12000余幅,送致富劳务信息 868条, 制作各类展板 180多块,发放宣传册 30 多万份, 受益群众在 450000人以上。 考中 区还组织 9支文化辅导员 156人,深入乡镇开展社伙、社戏的编排、业余文艺人员的辅导和培训,编排社伙 1

5、5 台、社戏 16场,受训农民文艺爱好者 215人次。二是以乡镇文化信息资3 源共享服务点为载体,以文化活动室为依托,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讲座。 2009 年共培训村组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 11.6 万人次,培训农民群众 28 万多人次。三是大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竞赛活动。各县(区)每年都要以篮球、拔河、跳绳、乒乓球、象棋、跳棋、下方、花儿、秦腔、歌咏、社火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 活动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赛事,寓教于乐。 2009年全市首届花儿电视大奖赛从 1元月份启动以来,县、乡、村上下联动,共举办花儿歌手选拔赛 65 场次,参与群众达 1000多人

6、次,上有 72岁的老人,下有 6岁的儿童;西吉县自 2005年起,已连续 5 年组织了全县性的社火大赛、方队大赛、秦腔大赛等 8 个赛事活动。四是各类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宣传文化部门都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灵活多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红歌大赛”等活动已深入民心,特别是每年的春节期间,从县城到乡村,说 仪程、舞龙狮、跑旱船、扭秧歌、吼秦腔、漫花儿、放焰火,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五是群众自娱自乐活动丰富多彩。全市现有各类群众“自乐班” 362 个,业余演职人员 2 万多人。 用度县整合县上零散秦腔自乐班子和农民秦腔艺术人才,组建了“ 用度

7、 县首家农民秦剧团”,他们还通过多年的扶持,在各乡镇分别成立了社火队、社区合唱队、腰鼓队、花鼓队、秧4 歌队、扇子队等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化团队 16 个,培养文艺爱好者 2000 多人,使其成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力军。今年春节, 用度 县 红河村 艺术团还专门组织 文艺节目 进城进行 专场演出 ,展示当代新型农 民的新风采 。 二 县神林乡神林村的 马玉英结合广大群众喜爱秦腔这一特点, 在自己家里组建 秦腔自乐班,让广大农民都来参与 , 每逢农家节庆,便在村上组织演出。如今村里人为老人祝寿、办喜事等,都要邀请自乐班演出助兴。 2007年, 她 又组织起了神林村老年健身队 ,开展 中老年健身操、

8、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夕阳美功夫扇等多种体育运动健身项目。 3、 文化产业 不断 发展 。 目前,全市从事文化产业 人员3500余人 , 二 县、 士大 县已经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有益之路。 二 县自 1998 年书画产业被列为全县十四项重点产业之一并推向 市场以来,积极在发展规划、政策扶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不断助推产业发展 ,先后建成了 二 书画民间工艺展销中心 、六盘山文化创业街、六盘山民间文化城、杨家店文化旅游创业村 ,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民书画院 二 农民书画院 、 二 县非物质文化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二 县雕龙精美画框装饰公司和 二 县魏氏砖雕有限公司。 2

9、009年 二 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民间文化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工资补助制度,对民间艺人按照高、中、初三个等级评定5 技术职称,并综合参考个人技术职称等级和作品市场分量、销售额给予不同等次 的补助,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活了文化产业开发市场。 士大 县主动出击,成功引进甘肃崆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 河北 泾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该公司以挖掘和保护泾水文化、开发泾水文化旅游产品为宗旨,利用陇东十几家 DM 传媒网络对 士大 文化旅游业进行有效宣传 ,并 开发了“ 士大 十大神话传说”精品剪纸系列精装礼品套册, 士大 山水风光麦秆画系

10、列产品,士大 民间刺绣、香包、皮影等系列文化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二、 港口 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文化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市情的影响,全市文化 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支出,全市 62 家乡镇文化站中,综合功能优良,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的仅有 5 家,占乡镇总数的 8%,大部分新建和原建的文化站因资金不足,设施残缺不全, 有的文化站设施被任意挤占挪用,造成文化场所日益缩小,甚至阵地丢失;有的文化站 面积不足 100, 只有几张桌子,多年来未购置图书、乐器及体育器材,致使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弱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部占用党员活动

11、室,已配套基本设施的仅占 11%,且图书更新慢,存量少,管理不规范。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的不健全,极大的制约着农村文化的 发展。 6 2、专 业 文化 人才 缺乏,乡镇文化干部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全市每个乡镇配备文化干部 1 3 人,除 考中 区外,其它各县乡镇文化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权划归乡镇,存在着“专干不专”的现象, 大部分 工作人员 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业务知识匮乏,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上力不从心,造成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档次难以提高。 另外,老年农村文化艺人的相继辞世,后备农村文化艺人的匮乏,一些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 。 3、部分基层领导文化意识不强。 部分基层领导

12、干部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认识不足,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 “城市生活不可少,农村可搞可不搞”,导致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设施建设,轻活动开展;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利益,致使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效果不明显。在文化项目创建上存在应付考核验收的现象,从平时的抽查和调研情况来看,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往往是通过创建验收后无人管理,成为摆设,文化站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 7 4、

13、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从业人员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产业龙头企业。 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产业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小型个体经营者,部分民间艺人只满足于小打小闹、养家糊口,缺乏闯市场、创品牌的勇气和理念;文化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县外销售网点建设有待进一步疏通。 5、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文化活动匮乏。 我市属劳务大市,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现象严重,这些人员因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教育,文化活动 相对单一, 致使一些不良风气有机可乘 。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提出,将发展文化事业提上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

14、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 ,并 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列为政府 8项主要任务之一 , 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自治区党 委、 政府、 港口 市 委 、政府也将文化建设列入全区 、全市 工作重点,提出明确要求,所8 有这些都对 今后 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近年来,我 市 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 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

15、家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 市、 县(区) 财力的增加,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只要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必将促进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农村文化 包含着 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 等诸多元素, 是原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建设适应 新形势需要的 农村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民本思想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显 。 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 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才能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农民, 同时,也让广大农民群众“ 生

16、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并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 和谐 进步 。 1、 抓住一个 关键 领导重视 。 农村文化建设得好不好?活动形式多不多?内容载体丰富不丰富 ? 关键在于 提高各级领导对 文化建设 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 主体,特别是 乡、 村两级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扭转基层领导长久以来形成的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事业的错误认识。 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建立9 市、县(区)、乡、村专业文化人才和文化专 干队伍的 硬性指标考核体系 和奖惩体系。 2、建立一种 机制 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

17、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项目的投入逐步加大,对社区和乡镇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为此要 紧紧盯住国家 和自治区 对文化投入的投资动向,继续做好一批事关 乡镇文化设施建设 水平的提高,事关 乡镇 文化整体功能提升的基础项目的申报 工作 , 力争在 2012年全部完成 62 家乡镇综合性文化站建设,并配置相应的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设备。 鼓 励各县(区)建立 政府拨款、融资、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积极引进民间资金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 同时 ,必须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心下移至村,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适

18、当、设施良好的村文化阵地设施 , 形成联动文化、中心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带动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 3、 紧 盯一个 目标 服务基 层。 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角也是农民。农民文化繁荣与发展最终是要以农民为主体。 用什么样的文化服务农民?用什么样的产品扶持农村? 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 的 开发 力度 , 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 针对农村和 农民需求,大力 创新 农村先进文化的10 形式和内容 , 生产和提供 适合农村特点和 使农民喜闻乐见 、寓教于乐的 优质文 化产品, 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通过农民的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活农民的创造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邻里和睦团结

19、、干群关系融洽的良好风尚 。 全市各级文化部门还要特别关注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文化需求,组织和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健身舞、扭秧歌、扇子舞等活动。 4、健全 全方位的 示范网点 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积极发挥 各级文化部门和专业 文艺团队、特色团队的作用,注重 挖掘培养 基层 文化骨干型人才, 不断引导和 壮大 农民自办文化 的队伍,培养和树立更多的农村文艺人才和文化大户, 从而构建 县、乡、村、户四级示范基地, 专业与业余、公办与民办、 文化示范户 与 产业带头人相结合 的农村文化团队体系,形成文化活动的合力,服务于农民群众的格局。 每个县(区) 要 建立 2 3 个文化建设重点乡(镇),每个乡镇 要 建立 3 4 个文化建设示范村,每个村 要 建立 5 10 家文化示范户。 5、 创新多种 活动 形式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必须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港口 市 作 为全区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大市 ,民俗文化、民族文化 积淀 丰富,这些民间文化最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