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财政、各事物的处理及企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企业长久,繁盛发展的一张底牌,拥有非凡的意义。为了企业的经久不衰,发展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必须将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融入会计管理之中。对于目前状态下的企业会计管理,还有大量的缺陷亟待解决,这些缺陷阻碍了企业全方面的发展,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要想解决企业发展的致命伤,必须加强、优化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下载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 缺陷 解决途径 一、现状及缺陷 当代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重
2、视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企业高层领导受到那些由于会计管理工作的不恰当而破产倒闭的企业的教训与启示,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法律、管理理念、分工、内容、审核督查等方面的缺陷。 (一)法律知识不到位 目前社会,缺乏对有关企业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关部门忽视了企业会计的发展指导策略。在企业中,高层领导缺少企业会计的法制观念,使其在企业的事物管理和迅速发展上丧失了动力。为了打破原有的单项经营和一体化经营模式,相关部门重点提出了“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各施其职,各自进行”的观点。由于目前企业管理的随便、散漫,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工作人员对于法律知识
3、知之甚少,不能全面,深层次的了解法律知识,会让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感觉行事,做出不正确的判断,损害了企业的利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经营权与所有权一把抓是现在大部分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高层领导自己出钱投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企业的管理,企业的运转紧靠高层领导一人,高层领导行驶的权利过于集中。 (二)错误的管理理念 千瞬万变的市场经济促进了新的会计管理模式的诞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要求也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企业的生存环境,快速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模式,为企业的生存打下厚实的基础。新的企业会计管理理念是“成为决策者”,加入到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队伍中,不能只着手于财务工作,打打下手。如
4、果企业是一个人,那么企业会计管理就是心脏,是中枢部分,关系着一个人的生死。建立正确健全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会计管理分工不当 没有确定的企业会计管理负责人,高层领导越权管理工作,直接干预具体事务,出了问题则推卸责任,找不到负责人。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打击了其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改变会计管理的方式,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人都有分工明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管理内容的混淆 我国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受到了国家的监督和控制,一些国家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受到金钱的诱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篡改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使企业在查核结算
5、的时候失去了真实的信息状况,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账目上动手脚,搞小动作,满足了自己,亏损了国家、企业。有些企业还会因为信息数据的不符而导致财务的损失,发展方向的转变。选择品德高尚的管理人员,严肃对待会计信息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策略。(五)会计信息审核查算容易,忽视会计信息的督查 处理会计信息的得当是否是检验一个人拥有会计职能的最简便的方法。当代多数企业只注重与对会计信息的审核查算,对财物的处理,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的重要。首先,要明确会计信息的原始数据,这是审核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不能严肃处理会计信息的原始数据,那么一些乱七八糟的发票和收据都可以上报
6、撤销,严重扰乱了工作人员的视线,加大了会计管理的难度。其次,就是对企业财物的核算和管理,它占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一些人会夸大数目,虚报财物,中饱私囊,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再次,是对于会计信息的收支记录。企业的财物流通性较大,可能预付定金,拖欠余款,赊账付款的比较随意。不能及时、真实地记录信息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最后,成品收入和预算成本是会计信息管理中重要的一步。某些企业为了吸引资金,获得利益,以假乱真,亏损盈利不分,计算不当,收益结算和成本结算不及时,这些都是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些企业只招收会简单计算的人,错误理解了会计信息,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督查,损
7、害了企业的利益。 (六)会计管理系统不完善 从目前国内发展的趋势来看,当前国内很多企业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会计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一部分企业不重视会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没有建立会计管理系统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没有组建相关部门来具体实施并配备适当的人员,其次是一些已经建立会计管理系统的企业,所建立的会计管理系统缺乏详细的可依照的理论依据,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可行性,导致所建立的会计管理系统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障碍,而且不能明确地划分责任归属,企业内的其他部门与会计管理部门的统筹协作性较差,其他部门不能很好地配合会计管理部门实施会计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完成。 (七)会计管理系统缺乏
8、合适的管理人员 一名合适、优秀的会计管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专业的工作技能,而且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就使得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决不能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应付会计管理工作。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会计管理工作,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实施的必要,通常情况下安排自己的亲人、熟人处理会计管理工作来敷衍了事,这种行为应该被强烈禁止,因为所安排的工作人员如果在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不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没有掌握会计管理工作的要领,是难以真正服务于会计管理岗位的,他们没有能力顺利开展会计管理工作,而且这种被内部直接安排的工作人员,不了解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战略部署和发
9、展方向,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会使得会计管理系统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八)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不能应用现代化技术 在当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可以灵活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并具有一定会计管理工作基础的高端人才,已经开发出可以在企业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办公软件,也可以就自己企业的发展状况自主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专用会计管理软件,会计管理软件的诞生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手工记账,打破了墨守成规的手工劳动方式,与传统的记账手法相比,这种现代化的会计记账方式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记录信息准确,信息传输处理的速度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可以实
10、现全面共享,并能有效地防止信息外泄。但是,我国目前的很多企业,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这种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方式,仍然使用传统方法,工作繁琐且容易出错,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传播速度过慢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意识到现代化会计管理方式的优越性,试图使用现代化会计管理方法,但是没有配备合适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软件设施”,即使在会计管理部门配备再先进的“硬件设施”,也是无济于事的。 使用与自己企业经营状况相匹配的会计管理软件,聘用可以熟练使用现代化会计管理技术的员工,才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网络系统,将现代化会计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做好法制培训,增强法
11、制素质 必须从企业领导做起,做好企业法制培训,增强全体员工法制素质,形成主动守法重法的风气。中小企业不能只注重当下的蝇头小利,应着眼长远的未来,应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匹配与企业政策的会计管理机制,符合实际能帮助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全体企业员工都要有企业利益至上的觉悟,团结一致地抵制不良风气禁止不良行为的决心,才能彻底消灭徇私舞弊现象,减少误差发生几率,增强会计工作水平,为企业管理模式趋于更完善更科学,做贡献,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增强管理思想 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对企业整体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有一个长期可行的计划,切不可急于求成,只顾眼前利益,只顾赚些小钱,因几棵树而废弃整片森林,切勿片面偏
12、执的思考问题,而忽视了企业全局的发展;其次,企业的领导班子采取相关制度措施来保证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使企业上下关注会计管理,防止员工对会计管理工作三分中热发展保驾护航,为建设企业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度,企业的壮大繁荣才是全体企业人的终极目标。 (三)健全政策机制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会计管理工作的政策机制建设上尚且还不够成熟,在各方面细节上还有待改善,在长远方向的把控力上还有待进步,这些条件都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所必需的。因此,企业需要切实考虑自我现有的发展状态和实力资本,有实际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的会计管理的政策体系,在这些政策的制约下进行会计管理工作,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纪律,有条理。另
13、外,各部门也要团结一心为尚不成熟的会计管理工作献计献策,必要时提供相应支持,相信企业的会计工作的进展一定会更加顺利更加迅速。为保证企业会计管理政策的可靠性,所以,新建立的会计管理工作政策体系一定要经过现实考验,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多次试用调研。在试用时认真对待仔细查找其中存有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错的及时改正,缺的及时填补,使相应的制度体系在应用前更加完善与合理,使之在应用过程中尽可能少出问题,为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提供原则指引和行为参照。 (四)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工作监督机制,会计工作相对杂乱,会计工作方式千变万化,且会计工作管理的政策性较强,会计人员水平又层次不齐,面临这种现状我们必须采取相
14、应对策对会计管理工作加以监督,适当限权,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后盾。会计监督并非我们想像的简单易行,不只是查阅一下费用单,账单而已。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存在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的资本筹募、资金使用、项目花销,入账实现,甚至财务成果的形成。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加强监督重点从以下两点着手: 自我约束。也就是:一设置企业内部人员互相制约的机制,换句话讲就是企业资金,物产及货币钱财的收缴,清算,登记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所有相关人员互相监管,互相限制防止权力滥用的的工作机制。二,设置企业的的财务凭证审核机制。为确保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会计部门应甄选出一些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会计工作人员并给与他们相对扩
15、大的权利,对会计凭证工作进行审查,可以选择全职进行也可其他位置人员兼任,从而形成会计部门的自我控制体系。 加强管控。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主导者,更是企业政策践行的引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也是保障各项财会制度顺利实施的组织者,他们对各项事务处理运用方法是否合理,严重影响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施情况。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增强管理力度,不断督导会计工作人员按规章进行会计管理与清算业务,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高标准和高要求。为了是管理人员方便的进行会计监管工作,企业可以将财会直接隶属相关监督上级管辖,严格遵守会计工作章程,如实汇报企业经营现状,依法纳税,依法接受国家审查,保证企业平稳运行的同时
16、方便国家财政管理。(五)培养会计人员整体素养 在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个完善的企业人才配置网络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日益需要更多的专业性较强且知识全面的人才,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的需要。财务工作人员除了担负企业财务工作外还应留心监督各项财会事务中的违规违法现象。这就需要一个标准的会计工作班子,他们在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同时,更重要的是踏实认真,正直守纪。 企业应严格禁止裙带关系现象,选拔各方面能力高的的人员从事单位的财会工作,并定期审查这些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同时影视党组织财务从业人员培训与训练,时刻不忘给他们充电不忘增强他们的专
17、业技术与本领。除了这些,企业还应把握责任落实和工作绩效等问题,讲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人某部门头上,从而使会计工作人员不能互相推诿,以达到监督管控的目的。另外可以适时组织考试,实行依成绩论赏罚的政策,使得工作人员更热情更自主的工作。同时,会计从业者必须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锻炼与法治思想的培养法律意识,在工作中坚守原则,遵守规范,与全新信息技术时代接轨。 (六)同其他机构相融 管理是一个各方面紧密结合形成的有机体,会计管理只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分支部门。除了会计部门包括生产部,业务部、技术研发部、产品经销部、人力资源管理部、物资采购供应部及物资保管部等等。会计部也并非孤立存在的,他与其他机构有机结合,会
18、计部门在发挥自身通过会计数据进行未来预测的特点的同时,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并互相配合,共同出力,无疑会给企业管理的实施锦上添花。 (七)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方法,开展会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就更加激烈。那么我们管理企业会计方式也必须有所改善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才能让企业在新形势下不被市场竞争规律的影响所左右,站稳自己的脚跟。这就迫使企业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方法比如增添会计信息量等措施予以应对。 第一,企业必须优化会计工作的硬件设备。像符合标准的电脑和其他先进的器材,让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现代化得以完成。 第二,对企业应定期为员工安排电算化培训,至少保证
19、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基础软件。开发创新也很重要,以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为参考,方便实际应用为标准,研发出更适合社会新需求的软件,力争技术与实用兼备。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资源共享平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相信企业各部门共同协作,定能高质量的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事务。 (八)建立创新型制度 首先我们可以从企业的财务工作部门分建设入手,健全财务管理部门系统宏观设置手段、优化体制,省去中间环节等,采用个人负责制,具体明确责任归属,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进行,在财务管理出现差错时及时有人出面管理负责,防止问题恶化等现象出现。我国目前的财务工作责任制度还不够缜密,是财务管理进步的绊脚石,在紧急突发情况出现是
20、常常出现无人问责的境况,让财务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控制,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建立现代化的会计管理系统,是当前会计发展领域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会计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发展,企业必须要重视会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为会计管理部门聘用可以熟练掌握会计操作软件且责任感强烈的复合型人才,配置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着眼于当前企业发展趋势,建立适合本企业实施的会计管理制度,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相关部门和会计管理部门的协作意识,配合并监督会计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使会计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徐媛媛.新时期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探索J.商业经济,2014,(1):54-55. 凌进.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及规范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7):176. 杨小琴.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