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分析了同业业务,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银行同业业务虽然给微观主体带来了效率和利润,但由于其存在的风险,会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也提出了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宏观管理的有效措施,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 下载 关键词银行同业业务;货币政策;金融稳定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同业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与美国的影子银行在运作模式和类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的影子银行近年来主要发展银行同业业务,依附于银行体系。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寻求套利、规避监管
2、政策、削减贷款规模,实行了快速的扩张,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当前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情况 所谓的银行同业业务也就是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其中涉及到的主要交易对手有租赁、基金、信托、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其中同业负债还包括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拆入资金、同业存放,同业资产包括买入返购金融资产、拆出资金和存放同业。 当前我国的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情况有以下几个特征:同业业务规模的增速很快,数据显示,从 2009 年至 2013 年,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规模总体上升,同业资产规模的同比增速,超过了 30%,同业负债的规模增速也超过了 20%。在银行业的资产负债
3、表中,同业业务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以同业存放和买入返售为主的同业业务结构。我国的同业负债与同业存放为主,同业资产以买入返售为主。同业资金的主要净流入方是中小型商业银行。 2.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由于同业业务规避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存贷比、贷款额度等监管约束,对现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了影响,甚至造成社会信用的扩张,对宏观调控的效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1 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影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然而通过同业业务,银行可以在不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表外资金池账户和存款账户之间腾挪资金,影
4、响货币供应量的结构和总量,造成季节性的货币供应量波动,使货币信贷调控和监测的难度加大。 影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会受到同业业务的影响,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在资金来源中同业负债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准备金存缴基数降低,通过同业业务银行可以对存款规模进行灵活调整,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缩小,对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力造成了削弱。与此同时资金融通,金融机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摆脱央行资金融通的控制,影响了央行的再贴现政策和再贷款政策的实施。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由于同业业务的新的作用机制不受央行的监管,央行不能对信贷渠道进行有力的调控。对信贷
5、渠道进行有力的调控可能会造成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同业业务的信用链出现问题时,又会由于商业银行的囤积资金行为过度收缩信贷,造成“钱荒”。 2.2 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造成削弱 同业业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通过基金、证券和信托的渠道,同业业务可以绕开监管指标,创造额外的信用。这样会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造成直接的影响,扩大社会总体信用。 3.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3.1 现有的监管效力被同业业务弱化 当前通过资本充足率、贷款投向、信贷额度和存贷比等指标来监管银行的信贷增长。作为一种金融创新,银行同业业务能够对各项监管指标进行优化,对表内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也造成了较大的风险。银行业务
6、不受拨备覆盖率指标的约束,更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通过同业业务,银行可以将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发放贷款,腾挪信贷资产,不受存贷比的约束,不占用银行的信贷额度,造成监管效力下降的局面。银行还可以将实体经济的信用包装成为理财产品,逃避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3.2 流动性风险增大 期限错配是同业业务的主要盈利方式,因此而同业资产中的买入返售、还出资金和存放同业要期限不断增长。如果银行间具有比较宽松的整体流动性,则在期限错配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然而一旦国家收紧货币政策,风险加大,限期错配就可能使银行体系对同业之间过于依赖,难以实行内部流动性管理。2013 年我国爆发出的两次
7、钱荒就是流动性风险爆发的一个直接体现。 3.3 加大系统性风险 我国的同业合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多种合作形式并存。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但合作更为密切,分业经营的局面被打破。也会造成市场间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关联度,使金融系统更加脆弱,增大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3.4 经济泡沫化风险加剧 同业业务的发展会造成经济泡沫化的加剧。同业业务会拉长资金投放量,通过别家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商业银行将贷款发放出去,出现了若干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金融资产的泡沫化程度加剧。特别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向政府平台公司或房地产,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制造业企业却难以得到资金支持。 4.加强对银行
8、同业业务的宏观管理 4.1 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进行规范 首先,要对同业业务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求同业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度,不得在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要对金融同业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和日常监测,及时叫停虚假膨胀、盲目扩张规模的同业业务。要对同业业务进行透明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将同业资产规模的上限设定出来,从而对同业业务派生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进行限制,使非标准化信贷资产的比例减少。 4.2 对宏观审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相关性受到同业业务发展影响而不断增加,造成了潜在系统性流动风险的加剧,这就需要对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9、。 4.2.1 将以金融稳定,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起来。 首先要对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进行完善。受到同业业务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效力有所降低,需要及时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调整。可以对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进行改进,将同业存款计入 M2,并选取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补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定位为金融稳定和币值稳定。要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用更多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其次,要重视总体流动性的管理,货币当局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纳入更多的信用创造活动,可以在流动性管理的范畴中纳入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4.2.2 对现有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
10、,要对系统关联性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金融同业的大额风险敞口,避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例如可以要求每家银行控制“同业负债/总负债”和“同业资产/总资产”的比例。要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指导性限额颁布出来,例如对特定资金来源依赖性的限制、期限错配的限制、最低流动性资产的限制等等。在现有的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上进行增加,特别是关注金融衍生工具和表外业务的现金流动。 其次,对现有的监管工具进行改进。可以对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进行改进,确定日均指标,修订与同业业务相关的金融监管细节,对银行业务规模过度扩张及其约束。现有的机构型监管要转向功能型监管。 5.结语 随着我国同业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加大了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为了避免银行同业业务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减弱货币政策的效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参考文献 李方.新货币政策环境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完善J.经济学家,2013(10) 马天禄.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对金融调控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3(17) 周凯,张兰.关于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04) 贺建清.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J.金融论坛,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