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西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西部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由于先天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提高综合国力目标均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下载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以高素质人才为依托。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一方面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另外一方面,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
2、又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如何促进当地经济与高职教育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学者专家的研究热点。 一、西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1.先天不足 从占地面积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占国土总面积超过 70%,但是由于西部自然条件较差西部地区多高山、湖泊、沙漠和戈壁,并且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因此交通极为不便,自然资源也较为匮乏。这样的自然条件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影响到西部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尽管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利用各种利好政策为西部地区引进人才,以加快西部经济发展进程,但是落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然影响到人才的引入,甚至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出现“宁愿在东部失业,不愿去西部
3、就业”的怪现象。 2.西部地区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收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中东部地区。经济的落后反过来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分布从整体看来,中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多于西部地区,并且优质高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西部地区较好的高考生源大都不愿意在本地接受高等教育,而是选择环境更好的中东部高校,并且在毕业之后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是回到家乡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始终存在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状况。 3.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内部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产业水平较低,因此经济效益较差,农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缓慢,而且西部地
4、区的工业化程度依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况。西部地区相对具有优势的行业也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工业,比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小。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国民素质也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传统研究型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向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学历和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学历层次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的重点集中在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上。接受这一层次职业教
5、育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又具有更强的务实精神,在选择就业时不会只把就业取向锁定在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而是愿意参与到西部经济发展建设当中。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有助于西部地区留住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2.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同时又具有技术特长的人才,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能够并且较快接受新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在职业上有很强的适应性。具备这些素质的劳动力必然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就业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教育的发
6、展有助于改善西部的确结构性失业的状况。也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程。 3.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为西部地区打造更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所谓经济发展软环境,指的是一个地区所具备的人文道德环境,例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法制健全等等。良好的软环境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先天自然条件的落后固然是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因素,但是当地落后的软环境也是不看忽略的经济发展的障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命题是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是诚实守信。而信用问题恰好就是基本道德素质的问题,高职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7、和人文素质。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加快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三、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策略 1.创西部地区高职教育新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应抓住机遇,探索适合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始应紧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打下基础。专业设置应具备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经济建设急需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
8、挂钩,加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采用新策略推进人才培养 为了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养人才:(1)“订单”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时就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毕业就可以就业,一离校就可以上岗;(2)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即学校依托企业,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学生锻炼实际工作技能,相辅相成 ;(3)采用“2+1”培养模式或者“1+1+1”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第三年在企业开展专业岗位训练的学习;或者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去企业专业岗位学
9、习一年,最后一年再回到学校加强理论学习,毕业之后再就业的模式。采用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结语 西部经济的长足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良好市场环境的建设,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应采用创新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以更好的培养西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社会劳动者。(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注:2013 年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对推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作用及运行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3jyxm450。 参考文献: 伏晓东.我国西部教育投入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骆习群.关于职业教育地位的四点基本认识J.职教通讯,2003 庞德谦,李全武.我国东西部产业结构之比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吴绍芬.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 杨益民.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