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攻坚阶段。企业如何在萎靡的经济形势下得以存活并持续发展,除了精准的市场定位,还需要精细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其中内部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载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演变 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企业风险管理五个历史阶段。内部牵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早已存在,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至 20 世纪中期,内部控制制度阶段逐步形成,此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者相互关联,构成内控体系。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的。这一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控制结构中,至 1992 年美国 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
3、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它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性控制和应用系统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几个方面。从整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科索委员会于 2004 年 9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基于这一认识,科索委员会提出了八要素理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定、执行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内部控制要
4、求单位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它要求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增强运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提高管理效率;单位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这有利于单位管理层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对运营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并且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权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守法和诚信是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石,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有效的内部
5、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第一,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可以说,内部控制渗透了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 第二,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
6、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第三,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I 务记录、财产保全、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第一,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控制。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
7、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作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发生差错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个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第二,授权批准控制。授权
8、批准控制是指企业业务活动发生之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种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授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在授权控制中心应恰当地确定授权范围,授权范围过大,会使领导层失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驾驭和控制能力,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反之,会削弱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影响工作效率。 第三,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即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活
9、动、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及产成品等财产物资购进、领用及库存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反映,防止企业财产损失和浪费,保证财产和物资的安全。 第四,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记录,确保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记录是整个会计控制的核心,包括会计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严格的账簿核对制度、原始记录的管理与岗位交接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第五,人力资源控制。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的品行,从而使内部控制政
10、策和程序得以有效贯彻执行。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工作,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第六,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通过内部各组织系统进行运行状况的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各组织系统全面、高效和经济地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一是确定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二是由企业领导赋予审计机构更充分的职能,加强其权威性;三是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