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体发展的导师制研究初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352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个体发展的导师制研究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个体发展的导师制研究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生个体发展的导师制研究初探摘要:导师制由来已久,最早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比较研究生导师制而言,在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各项经费等多方面有很大不同,本文旨在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好的师资力量问题、导师发展规范问题、导师的评价考核问题

2、进行探讨,供借鉴。 下载 关键词:高校学生 个体发展 导师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及我国加入 WTO 以后面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挑战,社会对高校本科生的要求在提高,人才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一方面是对大众化教育质量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对高质量人才的渴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采纳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模式学分制。实施学分制后,学生将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学习空间,但习惯了保姆式管理的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适时推出导师制,以适应大规模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社会输送优秀高质人才。 随着导师制的实施,各方面的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我

3、们做了些工作尝试,解决了些问题,总结了些方法,最主要的也是共性的问题由三个,必须要下力气解决好: 一、师生比例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各个实行导师制的本科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个:一是增加人手,招募具备导师能力的师资,并配备到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额度,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仅工资成本校方也不会认可。二是提高效率,就目前一个导师带 30 名以上的学生的师资现状,在不增加人力和其他成本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工作质量,可通过两个办法来解决:第一,要明晰辅导员、副导和导师的职责,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问题尽可能由辅导员解决,较低难度的学术问题由副导解决,较高难度的学术问题由导师解决

4、,这样无论是辅导员、副导、导师都工作在自己较熟悉的范围,节约了导师有限的精力,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要实行动态的导师制。 二、关于导师发展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在推进导师发展制度化的过程中,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导师指导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规范导师的遴选; 第二,抓好新任导师上岗培训; 第三,建立健全“学术假”制度;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学相长。 三、建立科学的导师教学评价、考核与监督机制的问题 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评价监督机制充分体现出大学对师生学术自由权利的尊重,在我国建立科学的本科导师制评价监督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在学分制基础上,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完善

5、导师制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本科生导师制不是终身制,对不能顺利完成职责要求的应中止其导师资格。 学校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导师管理条例,制度化本科生导师工作,既要为本科生专业导师创造工作条件,又要加强对其工作考核,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成效,并与年度考核、聘岗等挂钩。其次要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完善管理,加强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考核与评价机制应以激发热情为主导,通过制度管理加以保障,做到按章执教,按规从学。采用多元评价的手段是必需的,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都应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评价、导师

6、自评、导师互评等几方面,评价内容应包括导师的工作态度与履行职责的情况、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工作的效果等,评价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总结法等。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形成明确的责、权、利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及导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是本科生导师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导师是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从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大都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的重任,其劳动应该受到承认。为了让导师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在报酬方面给导师的指导计算一定工作量,导师指导下学生取得各项成果应给予导师和学生奖励等等。此外,要注意协调好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

7、分工职责。导师的设置并不是重复当前高校普遍设置的辅导员制职能,而是形成互补的关系。辅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活动、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导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制定、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研实践等进行个别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其运作方式是互动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从以“管”为主到以“导”为主,可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广泛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将能更好地保障这一制度顺畅、有效地实施,进而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达到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费英勤,颜洽茂.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梁茜,宋琪,易辉.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伍红林.20 世纪 90 年代后美日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比较.江苏高教,2005 (责任编辑:刘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