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377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庭医生模式应用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摘要: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其推广和应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五市城乡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认知情况,发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推进提出建议。 下载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 认知分析 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2、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其核心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基础健康服务,参与该项服务的家庭在完全知情、自由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与服务团队签订协议,服务团队根据协议内容为其提供综合性的连续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对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增加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具有现实意义。江苏省 2012 年开始要求全省所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并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在全省推进,要经过?啄攴梗?逐步形成家庭医生与居民有比较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以及首诊在社区的家庭医生制度,从而实现“户户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选取江苏省

3、部分地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家庭医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普及和推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于 2016 年 3 月,在江苏省选取了经济发展程度具有差异性,位于苏南、苏中、苏北的无锡、苏州、南京、泰州、盐城 5 个城市开展,选取各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地点,对选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偶遇抽样的方式,随机发放问卷 9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7 份,回收率 95.2%。问卷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参保情况以及家庭医生

4、的服务情况等内容。回收后的问卷通过 Epidata 软件录入数据,再导入 SPSS 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此次调研的资料分析运用了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效问卷 857 份,男性 405 人,占比 47.3%,女性452 人,占比 52.7%;年龄在 25 岁以下占 11.1%,25-45 岁占 38.3%,46-60岁占比 26.3%,60 岁以上占 24.4%;有 78.2%的为城镇户口,21.8%为农村户口;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本科及以上占比 39%,高中、职高、中专占比 22.2%,初中文化水平占比 25.9%,

5、小学及以下占比 13%;有 50.5%为在职人员,32.2%为离退休人员,17.3%为无业;月收入在 2000 元以下占34.6%, 2000-3000 元占 60.9%,3000-4000 元占 19.3%,4000 元以上占19.8%;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公费医疗、新农合、城居医保分别占52%、3.7%、14.2%、20.4%,未参加社会医保的占 9.6%。患有慢性病的调查者占 44.3%。 2.2 调查居民的就医偏好及对社区的认知 居民生病时,首先考虑选择社区医疗服务站(村卫生室)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 454 人,占 53%,县级、市级及以上医院占 22%、25%。选择社区就医的原因有

6、就近看病方便、态度较好、费用低,分别占65.2%、35%、33%,认为环境较好、水平较高分别占 18%、13%。可见,居民倾向于去社区就诊主要是考虑到就近方便且费用较低。 2.3 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认知分析 调查显示,只有 8.5%的居民了解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有 40.4%的居民知道一些,还有 51.1%不知道。该数据说明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并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对这种服务模式还没有认识。此外,有 87.7%的居民没有签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协议,可见目前江苏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还很低。而在利用过家庭医生服务的 105 位居民中,满意的人数有 66 人,占 62.5%,一般的人数有 31 人

7、,29.2%,不满意的 8 人,占 8.3%,可见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从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来看,健康体检(67.3%)、建立健康档案(48.3%)、预约上门服务(57.6%)三项服务是居民认为非常需要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健康教育、中医药服务、健康指导、上门访视、电话随访和其他分别占 34.4%、33%、33.5%、29.9%、31.6%、4.4%,可见居民较为重视社区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工作。 2.4 对家庭医生服务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户籍、参保情况、月收入及是否有慢性病等因素对居民的家庭医生服

8、务认知产生显著影响(2 和 p 值分别为25.892、0.000;60.553、0.000;42.261、0.000;20.208、0.000;47.397、0.003;52.425、0.000;12.607、0.006)。年龄低者,了解的比例更高;文化程度高者了解的比例更高;城镇户口居民了解的比例高于农村户口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居民了解比例高于其他参保人群;月收入高的居民了解的比例更高。可见,对于文化程度较高,且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度更高,了解的也更多,这跟江苏省对家庭医生的政策实施从城市社区向全省推广也有一定的关系。 3 讨论与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在家庭医生服务发展较好

9、的国家,其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控制效果较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高。近年来,江苏省也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各种做法和经验,加快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目前全省已有 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推进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这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通过本研究也发现,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度还不高,且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农村户口居民对家庭医生表示不知道的比例更低一些;居民对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还不太认可;居民与家庭医生的签约率也还很低;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可见,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的范围和力度,以更好地发挥家庭医生服务

10、居民、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调查也发现,已经利用过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对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表示的满意度尚可,说明家庭医生制度在有实际需求的居民中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范围,发挥社区诊疗的优势,提高家庭医生收入保证其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建立完善家庭医生制度。 首先,要加大家庭医生服务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就医观念。根据服务的社区范围和服务人口的数量,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签约医生根据各自负责区域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组织开展科学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居民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

11、回社区”的就诊理念。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定点服务,对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及时提供全方面的医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和传统养生保健知识。通过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沟通,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居民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提高家庭?t 生的签约率,引导居民在社区就诊,促进社区首诊制度的逐步实施。 第二,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养,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家庭医生的培养,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加强医生的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服务技巧。通过家庭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家庭

12、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对疾病的敏锐的处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服务水平,加强其对居民健康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监测能力,充分发挥其“守门人”作用。 第三,加快分级诊疗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广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大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力度,在医保报销上规定患者必须在社区接受首诊或转诊;二是规范签约服务收费制度,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费用来源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构成,医保支付可以采用按人头付费和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方式进行支付,从而更好地控制费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三

13、是建立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对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激励措施,可以从绩效工资、岗位设置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其倾斜。绩效与薪酬职称挂钩,社区医生的考核成绩直接决定其薪酬水平和职称,以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第四,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互联网+”等新型方式。发展中医药特色的医疗团队和服务,在中医特色诊疗手段如推拿、针灸、理疗的基础上,将“治未病”的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运用网络服务,建立慢性病管理平台,由患者或其家属通过平台方便实时监测其身体健康水平。建立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健康档案云平台等,推广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监测每日健康管理状况,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鲍勇.杜学礼.张

14、安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31. 赵梦,朱兆芳,孙昊明等.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和利用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5):382- 384. 鲍勇,栾晶,梁颖等.上海市不同地区家庭医生满意度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7):1013-1014. 张玮.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2137- 2138. 魏登军,黎夏.国外分级诊疗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8- 10. 伍沛儿,何露洋,洪阳等.全科医生试点城市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4):223- 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