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521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近年来,德国、中国相继分别提出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 制造业发展战略,以激发本国制造业的活力,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两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德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典型特征及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制造业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提供借鉴与启示。 下载 关键词:德国制造业 国际地位 隐形冠军 理性严谨 中图分类号:F451.6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regional patterns of German manufacturing and i

2、nstructions to our country Zhang Yong(China Telecom CO.ltd Beijing 100033) Abstract: during these years, German and China continues to put forward “German industry 4” and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which can stimulate the local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have drawn wide attenty, and have a pivotal role

3、 in world manufacturaracteristic features and success factors of German manufacturing, affords lessons and revelation to Chinas manufacturestige hidden champion precision 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历程。制造业从工业社会开始,一直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即使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德国也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当前,完善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

4、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的后期,相比后工业化国家更加依赖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 德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分析 1.1 德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及发展重点 1.1.1 国际地位变化 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超过十分之一,并且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表明德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呈现提升的态势。 国际市场占有率。自 1980 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呈现出波动中走低的趋势,如图 1 所示,特别是 2008 年以来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2014年德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为 10.6%,较 2008 年的

5、11.8%下降 1.2 个百分点。 ?Q 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自 1980 年以来德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出一条“N”型发展态势,如图 2 所示,贸易竞争力指数自2000 年下降至 0.14,之后进入回升通道;与之不同的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近 30 年间呈现出一条“L”型的发展态势,1980 年至 2000 年,德国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由 0.6 下降至 0.2,随后回升到 2014 年的 0.3。 1.1.2 发展历程 德国制造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二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一段时期。第一个阶段,在 19 世纪末,德国

6、在完成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成了排在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造强国;第二阶段,德国制造业为应对亚洲制造业兴起,而进行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德国作为传统制造强国,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制造业竞争依旧保持在全球首位。 1.1.3 优势产业 尽管德国在工业革命和实现工业现代化方面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时间上是滞后的,但在半个世纪内发动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还能重新崛起,靠的就是以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德国制造业体系中的五大优势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和汽车配件工业、电子电气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化工制药业、可再生能源产业。 1.1.4 全球地位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最

7、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其在自动化工程与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德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具有高附加值及全球的整体竞争力特质,也是带动全球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和支撑。 1.2 德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相关及支持产业因素分析(即波特钻石模型四要素分析)德国制造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1.2.1 人力要素:劳动力成本低、技术水平高 从要素禀赋而言,德国并不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一直重视实业发展及技术传承的德国拥有数一数二的高水平劳动力技术优势积累,其专注单一领域做到极致的精

8、神可以弥补初期资源劣势问题。而如今的德国政府向社会大众提供高素质的教育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该国劳动力成本维持低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这有利于保持德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力。 1.2.2 文化要素:“理性严谨”的核心文化 理性严谨是德国精神文化的焦点和结晶,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可归纳为六大类,即:专注精神、厚实精神、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确主义与程序主义。 1.2.3 市场需求:以全球市场为目标 德国经济主要依赖于机器设备制造、电气工程、汽车与信息产业,上述产业总产值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开展,德国制造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化贸易的便利条件来弥补自身资源

9、不丰富的缺陷。 1.2.4 相关及支持产业因素:产业集群化 德国产业集群化程度很高,集群企业利用对销售市场、专业化劳动力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等的共享,实现聚集经济效益的获取。企业地理位置的集中使得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得到了快速的推动,同时也使得客户、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可以实现更加便利的交流与沟通,能够长期又准备的应对市场需求。 1.2.5 企业战略:专注于核心优势 德国产业的发展以全球未来趋势为导向,这其中既有自身的产业积累的发展需求也有文化上的野心,“软硬兼备”使得其能够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制造企业形成的文化氛围中不过多注重短期效益,而是以全面的监督体系与严谨的质量标准为依托,以“品质”为核心打

10、造“德国制造”的竞争力。一旦确定战略方向,?a 业集中、不断优化,使其能够引领产业上游,高利润率也就补足且超越了前期的投入。 1.3 制约因素 德国工业向全球进军的步伐中既有光鲜也有困境。目前有诸多因问题和素制约着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如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问题、有效的 WTO贸易体系的建立问题、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问题、在第三国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不确定性因素。 1.4 德国制造业成本构成分析 结合 2015 年的公司年报,笔者就德国制造业的成本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从中不难发现,在以五大优势产业为代表的德国制造业成本构成中,税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在 3%-4%之间。这和德

11、国政府出台的通过大幅度降低税收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有关;此外,德国十分注重以创新性制造技术开展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项目。五大优势产业中研发投入占全部成本的 8%12%,仅次于原材料和资本性支出所占的比例,这保证了德国制造业在全球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2 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分析 相较于其他模式,德国制造业有以下不同特点: 2.1 制造业及其分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的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超过 20%,在近 90 个机械设备制造部门中,有 17 个部门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以营业收入来衡量的话,电力传输工程、材料处理技术、通风技术、机床设备和农用机械等 12 个部门位居世界第一位。

12、2.2 注重可持续发展 德国的制造业作为提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能源转换、能源利用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供应。面对当前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高效、环保、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在未来将会具备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德国政府制定长期能源转型战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目前在海上风电的装备制造业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2.3 出口比重较大 德国制造业从一开始就主要依存海外市场,出口成为增长的首要引擎。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有 3/4 的产品销往国外,其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 32个行业分支中,排名全球市场第一位的有 17 个,8 个行业分支位居世界第二位。 2.4 中小型企业构

13、成行业基础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以中小型为主,是全世界企业“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之一。以机械设备制造为例,员工人数超过一千人的企业只占到了行业总数的 2% ,小批量产品是大多数机械公司所具有的主要竞争优势,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之所以能够排名全球第一,主要依靠于其高超的技术水平与超过 20000 的产品种类。 3 德国制造业发展成功的原因分析 面对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快速成长以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德国制造业不仅依然活跃于全球市场,而且实现了自身产业的更新换代,其技术水平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制造业能够保持如此强悍的市场竞争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看: 3.1 实施产品结

14、构的战略性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德国将高成本生产力、生产较高价值的高质量的产品作为核心产业来提升其竞争力。这使得低端制造业将逐步升级为高端制造业,发挥自身低成本高技术水平劳动力的优势实现产业竞争优势转化为以产品服务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 3.2 推动结构性改革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首先,大量削减税收,通过税率的下降使个人与企业的收入增加,从而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对手工业与中等企业作用非常明显。其次、对僵化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改革。2004 年,劳动力市场改革法规的实施,不仅使私人消费能力得到保证的,还使得在经济好转、订单增多的情况下,企业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3.3 增加创新投资占领技

15、术制高点 首先是企业对创新有强烈追求,其次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三者共同成就维持了德国在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与医药化工等领域长期领先的优势。 3.4 创造稳健的宏观政策环境 德国制造业能够持续发展和繁荣还得益于其稳健财政金融政策所提供的优良外部环境。德国一直保持财政金融政策的平稳运行以出发点是预防出现通货膨胀以及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担忧。平稳健全的金融环境保持了企业原材料采购、劳动雇佣、技术人才引入及研发环节得到较为稳定的利润率支持,也大大保障了雇员收入满意度,不至在金融及市场大波动情况下被动跳槽和担心生计, 有利于使供需环节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技术积累得到延续

16、,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情况下,也促进着企业增长速度增长。 3.5 实施产业导向的教育和培训制度 一是建设应用科学大学与工业大学,专注于工科和理科专业;二是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毕业后的年轻人中的一半可以选择国家认可的 350种职业培训课程中某一种进行学习,从而获得专业技术认可进入职业生涯阶段,获得企业认可度较高是其培训体制的一大优势;三是善待员工。德国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幸福指数,认为企业员工满意度与产品质量、与技工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是同等重要影响德国制造业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 3.6 培育强大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共同造就了德国制造业的强大,在个别细分领域,中小企业所具有

17、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其占据了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 60%-80%。这主要依靠的是德国政府始终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其战略导向,对创新项目的政策支持以及基于此而建立起来的良好外部环境所共同铸造的。 3.7 以信息化为依托占领制造业制高点 德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促进 IT 环境的统一化和标准化、重新评估已有外包合同、使用灵活的价格模型等等。当前,德国工业生产总值的 50%以上、工业产品出口总值的 80%以上是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实现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使用,使得其产品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同时逐步地降低了其管理成本,在高端制造、重型?C 械等领域已领先美国。 4 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发展我国制

18、造业应多研究德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通过上述对德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分析,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4.1 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的原则来发展制造业 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品开始主导我国各领域高端市场,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抓住市场蓬勃中的机遇,在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内消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比如:制造业应增加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各科学研究院/所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及转让制度,保障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时渠道的畅通。此外,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制造业的

19、支持与引导,为有能力搞科研创造的大学提供与企业间的牵线搭桥工作,让人才和创新能力充分得到挖掘 ,并为其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促进我国高新技术项目及企业得到长足的进步。 4.2 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增长处于颓势的新时期,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有资本企业市场化探索。从前文分析来看,这一战略德国也在相应的发展时期提出过类似战略。制造业不仅是消耗资源最多的行业,同样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与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所以,在发展制造业时,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类似 BOT、PPP 等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模式已经在我国广泛的开始探

20、索,并逐步获得了一些成效,也大大催生了高新技术研发市场的发展,在城市污水治理、排放污染治理等方面已经有国内外通力合作的案例,用市场换技术、用市场换经验、用市场换人才培养和先进商业模式已然是我国现如今发展此类领域的关键举措。 4.3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最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成果颇佳,给社会输送了大批普通技术人才。可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言,高级技术人才还处于极度匮乏阶段。这一点,我国可以适当地借鉴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德国的工业大学以及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模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当下职专学校与企业方面进行需求对接,通过政策性扶持手段加大现有教材内容的更新、寄予相关对接企业优待,促进双

21、元制职业教育的落地有声。 4.4 发展制造业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我国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德国的 1/20;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 30%,而德国占比为 46.4%,且都处于领域中的高端水平;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 26%,而德国为 46.8%。发展制造业应对中小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积极发展配套设施建设且给予政策性支持与鼓励,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应及时给予引导,使资源的利用率与配置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使就业容量得到增加。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已然发展为制造业体量第一与经济体量第二的大国,经济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阶段。制造强国的建设既是我国一项系统工程又是我国

22、的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德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其有益经验进行合理借鉴,从而加速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 参考文献: 史世伟.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与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J.德国研究, 2009, 24(1). 郑春荣,望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 2015(11). 李秦阳.德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6):167-168. 孟祺.德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 2013(3):38- 41. 胡权.德国工业 4.0 深度揭秘J.中国设备工程,2015(1):20- 23. 周静.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经验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 2013(6):39- 40. 杜传忠,杨志坤.德国工业 4.0 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82- 85. 杨海洋.德国制造业优势产生并保持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13(1):116- 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