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分析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本文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灾害信息公开的发展,着重从地震灾害信息公开的实效性和透明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信息公开的方式和信息公开的程度。 下载 关键词:信息公开 时效性 透明性 公开方式 一、时效性方面 5 月 12 日 14 点 28 分,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17 分钟后,即 14 点 45 分,新华社向世界范围发出第一条快讯,14点 47 分,新华社发出消息:“据中国国家地
2、震台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在四川汉川市(北纬 31.0 度,东经 103.4 度)发生7.6 级地震。” (后来相继修订为 7.8 级、8.0 级)。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进行了直播,开通了特别报道,报道有关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相关信息,并联系灾区采访的记者,及时收集灾区信息。随后,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地震后首次新闻发布会。及时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发布,使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汶川大地震的基本情况。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情况介绍会,通报最新灾情,成都、湖南、甘肃、天津、武汉市、昆明、海口市、内蒙古、合肥市等震
3、感明显的地区,也都迅速启动危机应急预案,及时公开信息让公众迅速了解当地地震灾情,减少了群众的恐慌中国的新闻媒体在地震一发生就迅速、及时地赶往灾区进行现场报道,其反应速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对政府部门的态度和采取相关措施的报道,缓解了公众的心理压力和恐慌,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管理工作的信心。 在此次地震中,政府主动公开辟谣,对谣言的流传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防患于未然。在地震发生不久,就有谣言流传重庆、上海、湖北、浙江、河北、北京等地仍有地震,但是这些谣言都被各地政府及时有效地控制。北京地震局利用手机网络发送免费短信提醒公众:据观测,北京地区没有地震。这些权威信息的发布减少了群众的恐慌。 二、透明度层面
4、 这两次地震发生后,政府都及时发布了全面的地震灾害信息,与前几次相比,本次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透明度高。5 月 12日报道的“发生在四川省汉川市的 7.8 级地震波及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截至 12 日 18 时,地震已经造成甘肃省 10 人死亡,14 人重伤。” 5 月 3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据民政部报告,截至 31 日 12 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 68977 人遇难,367854 人受伤,失踪 17974 人。紧急转移安置 1514.74 万人,累计受灾人数 4554.7565 万人。”在地震期间,每一天地震工作的总体进展,每一天人
5、员伤亡的具体数字、每一天最新的财产损失等,都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公开方式把数据如实公布于众。同时由国务院带头每天按时公布地震灾区人员伤亡数字,抗震救援等各方面的情况,力求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度最大化,让公众及时、详细、准确地了解灾区详情。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地震工作提出的各种问题,如:对地震预报的质疑、学校房屋质量问责、救援中出现的问题等都在信息公开中有所反应。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结束,工作逐渐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社会公众和企业组织等募集的大量救灾资金能否切实落到实处?是人们此刻最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把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公布于
6、众,解除公众心中对这一问题的困惑。四川省政府的网站开辟了专栏,对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为了防止资金被侵吞或被挪用,2008 年 6 月 1 日,民政部颁布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管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留下的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这不仅是对中国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次质的飞跃。滚动播报的各种救灾信息
7、,及时开辟的各类报道、专栏,把地震后的各种情况都淋漓尽致地报道出来,丝毫没有隐瞒,这让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对中国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都一致称赞。事实证明,灾情及时、准确的公开不但没有引起公众的恐慌而致使危机加重,反而因为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透明、公开,为危机管理工作赢得了支持,激发了全民一致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完成。三、公开方法的选择 灾害发生后,政府部门除了利用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还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通讯技术发布信息。一些门户网站也抢在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灾害信息,14 时 37 分,也就是在地震发生后的 9 分钟左右,新浪论坛就出现第一条网帖,而且网易、搜狐、天涯
8、、腾讯等论坛迅速成立专题,让网民及时发布当地信息,第一时间让各地朋友了解地震所波及的范围,化解地震所带来的心理阴影。根据视频网站优酷网的介绍,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优酷网上已经出现了十多条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地震视频实录。在通信、交通等基本设施几乎中断的情况下,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成为公众了解灾害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各地网民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将地震有关消息发布在网站上,QQ 群、博客等也成为网上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介的作用。截止到 5 月 19 日晚 10 点,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关于抗震救灾的博文总数超过 233 万篇,点击超过23.6 亿次,回帖超过 126
9、0 万条。 政府方面,则是借助政府网站发布灾情消息。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上,开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专题,及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抗震救灾的最新动态新闻进行播报,该网页主要分为要闻、重建家园、各方援助、部门救灾、地方救灾、抗震救灾访谈、部门地方专题以及救灾知识等几大板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还开通了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官方发布网站(http:/详细记录了抗震救灾指挥工作的组织,包括:救灾物资组、交通保障组、水利监控组、医疗保障组、通信保障组,并及时报道了其职能范围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成果。 另外,政府还有效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安抚民众。手机短信这一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信息公开
10、的又一有效工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被称为“第五媒体”。此次抗震救灾中政府部门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工具,快速、准确、全面地把灾情信息传递给公众。由于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很多有震感地区的公众都感到惶恐不安、谣言四起。针对这一情况,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采用手机短信向公众发布消息,及时辟谣。武汉市政府根据预案做好防范和应急工作,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告诉公众地震灾情,使大众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广东省气象部门启动危机应急预案,发送420 万条手机短信,及时稳定了民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告知公众灾情,数量超过 100 万条,及时遏制了谣言。贵州省将地震权威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及
11、时发布给公众。郑州市政府也利用手机短信多次发布河南地区地震信息预报权威消息。各级政府纷纷通过手机短信这一信息传播方式把地震的权威信息及时发布到每一位公众,对社会舆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公开程度的大小 汶川地震后,中国允许外国记者进入灾区采访,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美联社、法新社、联合早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记者纷纷深入四川灾区进行采访,采访的媒体从刚开始的 20 多家迅速增加到 100 多家。洛杉矶时报驻京记者听到地震消息便登上去四川的飞机赶往灾区。从重庆到成都,再到重灾区都江堰一共用了 8 个小时,在 5 月 13 日他发回第一篇稿件。他说,只要
12、道路通,他就能进去。纽约时报供稿摄影师 Ryan Pyle 说,我在中国已待了七年,从未像过去五天这样自由通行过,有关部门甚至允许摄影师拍摄解放军指挥官营救现场的特写,这是难以置信的以往一切涉及军方的场景都严禁拍摄。 5 月 24 日,温总理在汶川县映秀镇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说,“面对这样大的灾情,欢迎中外记者前来采访,相信大家会用你们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报道地震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危机信息的传播,是现代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之一。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新闻媒体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组织、个人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工具。在这次地震中,政府允许外国记者直接进入灾区进行采访,在中国属首次。由于外国媒体的参与报道,中国政府在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得以向国外传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快速的救灾行为得到外国记者的肯定。迅速缓解民众恐慌,呈现真实灾情,为中国政府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 参考文献: 新华网. 四川汶川发生 7.6 级地震EB/新华网. 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甘肃至少 10 人死亡EB/ 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 68977 人遇难EB/4679. html 张志超. “网络记者”地震信息传得快用幽默化解恐慌N. 信息时报. 2008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