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 名词解释 1. 环境影响评价 :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 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 4.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 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
2、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 :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
3、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 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 整体性与区域性 、 变动性与稳定性 、 资源性与价值性 。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 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 、 累积影响 。 3、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 可恢复影响 、 不可恢复影响 。 5、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
4、功能 判断 、 预测 、 选择 、 导向功能 。 6、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试行的时间 2003 年 9 月 1 日 。 7、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环境基础标准 、 环境方法标准 、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 环保仪器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七类。按照标准制定颁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 国家 、 地方 两级。 8. 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得作用包括: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9. 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环境噪声 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物质量标准。 10
5、.环境影响按照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11. 中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 特征包括 :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可做简答) 12. 在人类活动中,评价具有四中最为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 关于颁发 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色与方法(试行)的通知 1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依据中的单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15.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6. 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 17. 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 18. 按评价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9. 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 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 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20. 按环境影
7、响评价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 :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 21. 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 A、 B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 2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 A、 B、 C )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 23.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 答: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政策性原则;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差异原则;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 24.
8、 1989 年 12 月 26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25. 规划的环境评价的对象是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 26.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综合规划需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需编写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而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则需编写篇章和说明 。 27. 三、简答题 1.环境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性与区域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为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是环境的
9、最基本的特性。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的变动性,是指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自身的调节功能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资源性和价值性 环境的资源性,包括非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具有价值性。 2. 各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是: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是 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
10、的标准。从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要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可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 书,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 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及时
11、、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此外,还要具有评价活动开始及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反馈程序 。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括的内容(要点)? 答: 1 建设项目概况;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5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 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 1972 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1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首次明确了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1981 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1986 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 1996 年,关于环境保护若 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从微观评价向中观、宏观评价发展。 1998 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 。 分类管理,完善了申报、审批程序及法律责任。 2002 年 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部
13、分 。 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 答: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合理布局提供前提条件,制止用危害环 境的代价谋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近视做法。 通过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依据。 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科学管理,增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提高民众关心、保护周围环 境的公民意识。 5.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
14、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 6.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别? 环境质量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条件,对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或数量所作出的限量规定。环境质量标准相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较为严格,当某个企业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不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时,我们的执法机关可以以民事身份提起诉讼 。 第 二 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 名词解释 1. 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三 个工作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2. 环境
15、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3.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4. 等标污染负荷:把 i 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i=mi/ci。 5.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6.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
16、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7.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8. 环境影响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 ,现在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 9. 污染因子 :是指任何物质 (能量 )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 (能量 )则称为污染因子 。 二 、 选择题 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后者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
17、、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等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社会经济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 A、 B、 C )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律 。 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作用有: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是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6.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建设
18、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所有项目均应 预测生产运营阶段的影响;预测又分为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丰、枯、平水期。 7.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作用有: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是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8. 不符合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有: 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产品方案、主要工艺、主要原材料发生重大变化,污染物种类或污染物的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情况相比有较大变化 。 ( 2) 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发生较大变化,或运行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新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或可能产生新
19、的重要生态影响的。 建设、运行过程中,当地人民政府对项目涉及区域的环境功能作出重大调整,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后评价的 。 9.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10.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包括: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环评大纲的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 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
20、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 13. 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14. 人事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工作 15.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 16. 公众参与的形式 : 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 17. 公众参与的 主体 :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 三、简答题 1. 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应贯彻下述原则: ( 1)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21、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 2)审核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水补偿”的原则; ( 3)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 4)审核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 5)审核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把单一污染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2.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有: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
22、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影响较小或者很容易找到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减缓对环境的影响。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地理位置; 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颁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功能情况(尤其要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 政治文化设施; 社会经济情况;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 4.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满足以下
23、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基础数据可靠;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5.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6.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其特点和局限性。 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特点:搜集资料法
24、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局限性在于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以弥补手机资料法的不足。局限性在于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环境 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局限性在于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产生精度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 7.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区域环境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特定的功能要求其有特定的环境目标,故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其目的性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整体性原则 进行环境
25、影响评价应注重规划或建设项目对区域人类 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估算整个区域环境可能受到的整体影响。 相关性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考虑人类 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研究同一层次子系统间的关系及不同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其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及强度。 主导性原则 各规划或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应抓住其主要影响,以“支配原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等衡性原则 由于“木桶原理”的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要重视整体效应和相关性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均衡,特别要注意具有“阈值效应”的要素 动态性原则 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26、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须研究其历史过 程,研究在不同层次、不同时段、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特征 随机性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多因素、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各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各种随机事件,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加必要的研究的内容,特别是增加环境风险评价。 社会经济性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环境影响评价应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方面对环境的价值作出评价,并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环境的开发行为作出合理的判断。 公众参与性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故要实行 公众参与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 包括
27、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水平、产品方案、原料、燃料及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措施等。 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各环境要素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等。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包括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土壤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废渣处理措施、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和建议。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包括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定期监测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简要、明确、客观地阐述评价工作的主要结论,包括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的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角度 出发,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是否可行。 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回顾。 工程分析的后评价。包括工程的厂址位置、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方案、原材料来源及消耗、运行时数等基本情况,环境影响的来源、方式、强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