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评价 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 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 , 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 即 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 、 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 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 概念同化 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 , 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从而使学习者或的概念的方式。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 , 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 , 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 ,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 、 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 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 课程评价 以一定的方法 、 途径对课程的目标 、 实施
2、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 情景记忆 以亲身经历的 、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时间 (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聚合思维 球童思维 、 集中思维 、 辐合思维 、 会聚思维 , 是指人么解决问题时 , 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 , 从而形成唯一的 、 确定的答案 。 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 主动获得知识 , 应用知识 ,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简答题 :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教育目的。 教育
3、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 , 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 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依法执教的意义 。 1.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须。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时间
4、,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权益性 ; 全面性 ; 基础性 ; 全体性 ;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 。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
5、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简述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 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 简述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 首先 , 要防止两种倾向 : 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 应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 。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 一 、 逐渐从他
6、律变成自律 ; 二 、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 简述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知道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根据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不周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和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4.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 联系 :熟练的技能和习惯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任何习惯离开了自动化的活动动作系统都是无法完成。 区别
7、: 1.技能是越来越像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 标准趋近。 2.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它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 3.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技能是主动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是被动的。 4.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做对照,而与习惯做对照的,则只是上一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了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部感觉。 简述超常儿童的特点 。 1.接受能力强,记得牢; 2.感知敏锐,辨别力强; 3.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
8、4.稳定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5.自 信好胜,能坚持。 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创造性 。 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 , 运用已知信息 , 产生某种新颖 、 独特 、 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的特性 , 也称创造力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 4.组织创造性活动 , 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 5.开设具体
9、创造 性课程 , 教授学会说呢过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 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简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方法 。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 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 5.结合学科教学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1
10、.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顺序性 ; 阶段性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性格 。 性格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
11、的独特结合 ,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 现代 气质类型说 对教育有什么启示 :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何为观察 ?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 、 有计划 、 持久的知觉活动 ,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
12、汇报观察成果。 什么是性格 ? 如何培养学生的性格 ? 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既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 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将就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为什么说 学校教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13、作用 ?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学过程中贯彻 直观性教学原则 有哪些基本要求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4.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个基本关系 ? 1
14、.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4.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一般包含哪些步骤 ? 备课 ; 上课 ; 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 课外辅导 ; 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 实
15、践活动法 。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对学校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 能力; 7.教师的 指导。 简述促进学会说呢过有效迁移的教学策略 。 1.改革教材内容 , 促进迁移 ;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 ,促进 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 , 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 校本课程以及 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 ,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 ,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 ,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 自主
16、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 建立组织 、 现状分析 、 制定目标 、 课程编制 、 课程实施 、 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 。 开法途径 : 1.合作开发 ; 2.课题研究与实验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 、 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 简述 班级授课制 的优缺点。 优点 :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足 :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
17、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6.以“ 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简述 教育研究 的基本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教育文献检索和总数; 3.制定研究计划; 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作为一个学科老师 , 了解学生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 1.分析书面材料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谈话法。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作为研究者成
18、为一种国际思潮,被许多国家认可。在我国,近几年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5.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6.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形成学校办学特 色。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 1.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劳动的长期性
19、和间接性; 4.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此外,还有教师劳动的系统性。 简述德育的意义 。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原则 。 1.导向性 2.疏导 3.因材施教 4.知行统一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 结合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什么是陶冶教育法 ?运用陶冶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
20、 , 对学会说呢过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 要求 :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 、 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与传统课程相比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什么 ?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1.教学重结果更要中国城; 2.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
21、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意义学习的四要素 。 1.学习时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 与; 2.学习时学习者自我 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 3.学习时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 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 。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2、。 联系 : 1.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2.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表现在 : 1.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 3.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 区别 :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教师如何树立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简述中学生情绪
23、发展的特点 。 初中生 :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和固执型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高中生 : 1.情绪的延续性 2.丰富性 3.特异性 4.情绪体验的深刻性 5.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简述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教育学总
24、结教育实践中成功地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 义。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 主要有哪些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 4.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5.必要的复习; 6.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是知识系统化; 7.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简述如何科学地掌握概念 。 1.以感性材料作
25、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 4.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为充分地利用“变式”; 5.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6.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并运用于实践中。 简述教师如何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 。 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2.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额引导和干预。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 ? 1.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投射效 应 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 1.练习需要循序渐进 , 由易
26、到难 、 先简后繁 ; 2.正确掌握练习速度 , 保证练习质量 3.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4.练习方式多样化 。 简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是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个别化教学。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 维持 、 促进、发展 。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
27、 自我效能感不近影响新行为的习得 , 畏怯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 4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 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正确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简述中小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论述题 :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 1.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 2.行为治疗; 3.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 试述如
28、何理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防止学生注意的分散? 1.预先控制; 2.信号控制; 3.提问控制; 4.表扬控制。 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班主任是 班级 建设的设计者 ;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
29、,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有效运用记忆术;7.适当过度学习; 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 1.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 2.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 专业素养 ? 1.学科专业素养(知识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4.良好的职业道德
30、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及意义 。 一方面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 , 另一方面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 具体内容包括 : 1.树立远大的职 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到的建设的迫切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 , 以身作则 ; 关心集体
31、 , 团结协作 , 尊重同事 , 尊重家长 ; 作风正派 , 廉洁奉公 。 简述教师提高自身道 德修养的方法。 1.加强学习; 2.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3.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5.学会反思; 6.努力做到“慎独”。 教师专业发展 。 包括 :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自我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 教师个人要做到 : 1.善于学习; 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试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1.社会支持策略; 1
32、.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营造出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社会氛围,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 2.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3.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社会公共心里卫生体系中。 2.学校发展策略; 1.学校管理者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 2.在对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培训中,要注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3.自我维护策略; 1.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理性的自我概念; 2.教师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勤于学习; 3.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避免消除情绪的影响。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 。 首先 , 教师要把学
33、生看成具体能动的 、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 是人而不是容器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是学习的主人 ; 其次 , 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 试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一 、 教师方面 :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 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 、 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和老师。 三 、 环境方面 :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 试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
34、体身心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试述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 。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 2.科学的智力观,根 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试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 。 因材施教。
35、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用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开发课程资源与学校 、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 基本理念: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 者; 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 以理服人 , 从提高学生认知入手 ,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使他们积极向上 。 要求 : 1.讲明道理 , 疏通思想 ;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
36、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 ,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 : 1.以发展的眼光可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阐述作业检查的功能 , 谈谈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 ,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联系 。 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 ,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 技能、 技巧 。
37、教师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 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要求 :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宜;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简述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的程序性事项有哪些 。 加涅指出 , 在教学中 ,
38、 一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 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以“引起学生注意”这一事项为例。 1.假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他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之上。 试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
39、效应 , 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达给学生 , 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能够语言学生的行为 。 如果教师对学生持积极的期望 , 那么学生的行为很可能是积极的 。 如果教师对学生持消极的期望 , 那么学生很可能表现出消极行为 。 在教学过程教师不断传递积极的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绩的提高 。 试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制度管
40、理。 试述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策略 。 问题 :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试述教学与教育 、 智育 、 上课 、 自学的关系 。 1.教学与教育 。 是一种备份与整体的关系 , 教育包括教学 , 教学知识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 2.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4.教学与自学 。 自学分两种 , 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属于教学 。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
41、良好的意志品质 。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 , 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 , 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 3.组织时间活动 , 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 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 4.教育学会说呢过正确地对待挫折 ;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 , 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 6.发挥教师 、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 , 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 7.加强自我锻炼 , 从点滴小事做起 。 试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 -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4.抽象逻辑思维 5.可逆与补偿 6.反思能力 7.思维的灵活性 8.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与具有实践的性质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