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三国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如何决定全书的结构模式与人物刻画 ? 拥刘反曹(补)。 第一,从作品篇幅来看,全书共 120回, 1 50回主要写赤壁之前,各路诸侯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实际上是交代了“三国鼎立”的来龙去脉和斗争背景。 51 11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兴衰成败的曲折过程。第16 120回写三国先后被消灭,统一于晋,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兴起的最晚而又衰败的最早,且在三国之洪力量最弱,这是历史事实,是小说作家所无法改变的。虽然如此,作者在构思时却表现了他的偏爱,将全书的主要篇幅留给了刘备集团 。 第二,从三国关系的处置上看:刘备集团是三国当中最弱小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作为中心,将最
2、强大的曹魏作为蜀汉的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刘备集团在对付主要敌人曹魏的过程中,对东吴是又联合,又斗争。全书的这种整 体构思和布局就是由小说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决定的。 第三,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 。(补) 二、刘备、宋江、唐僧、贾宝玉的共同点 以“醇儒”为理想人格的儒生们“不知职掌何事”,“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如同泥塑”。这样就使人们越来越趋向于“ 内省”,而很少想到“外扩”,似乎人生来,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仅仅在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程朱理学提倡“醇儒”人格、对道德的崇尚本身正包含着对才智的贬抑和排斥。久而久之,道德修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
3、的滞后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怯于冒险。这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 刘备、宋江和唐僧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中创造出来的。当时理想的君主形象、最高层次的英雄,正是像刘备、宋江,当然也包括像唐僧这样“有德而平庸”的人物。因此顺应当时的历史潮 流,三部书的作者为了把刘备、宋江和唐僧写成忠孝两全、仁义兼备的“醇儒”式道德完人,他们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竭尽全力用儒家的伦理纲常对刘备、宋江和唐僧进行“醇儒”化,也就是主观上一厢情愿地拔高和净化,想方设法把他们塑造成能充分体现儒家伦理的道德领袖。但让作者始料不及的是,经过拔高、净化处理的三个
4、人物形象不仅没有丰满鲜活起来,反而更加干瘪、苍白和平庸。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 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再寻常不过,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 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斗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济手下的三个徒儿,连胯下的白龙马都不如,身陷险境时,惟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或者叫“徒儿快来救我。” 其实我们仔细一分析,三人都具备“无能”之能,即个人的文武之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
5、横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而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而这些才能和资源在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背景下, 使他们得以克服自身的文才武略之不足而“脱颖而出”。先说驾驭群雄、审时度势的才能。宋江广收天下英雄,积累雄厚的人脉关系后,最后因为浔阳江头题写了反诗,在法场上被众兄弟劫了后,终于决心上梁山。此时上梁山正是恰到火候。如果杀了阎婆惜就上梁山,他无非是林冲那样避祸上山,虽然有大恩于晁盖,但终不免寄人篱下的味道。等到白龙庙小聚义时再上梁山,自己搜罗的新人马已经超过晁盖的旧部,此时上山不再是投奔,而是两支部队的胜利会师。宋江被晁盖等人救出后,对晁盖的表白:“小弟来江湖上走了这几遭,虽是受了些惊
6、恐,却也结识得许多好汉。今 日同哥哥上山去,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共生。” 首先撇清自己的功劳,并非空手上山,而是有功于梁山,其次再撕掉当初满口忠孝,不反官府不违父命、不从草寇的面纱,表达了铁心从寇的决心。如果宋江再晚上梁山,如卢俊义那样,梁山事业已进行得如火如荼,再上梁山有投机的嫌疑,而且无尺寸之功,甭说想代替晁天王,即使想坐第二把交椅,恐怕梁山众人都不会服气。宋江有吏的圆滑手段,吏的通达精明,其驾驭群雄之能力,远超晁盖,而晁盖徒有匹夫之勇和江湖义气。 刘备从一个卖草席的破落皇族起家,本钱没法和扶天子以令诸侯、文武都有盖世之 能的曹孟德相比,就是和守父兄之业的孙权,似乎也不是一个重量级
7、的。刘备选择的策略完全是基于自身条件,套用一句流行语:一切从实际出发。先不断地依附群雄,他曾依附过刘焉、卢植、刘表等人。在此期间不断网罗了关、张、赵、诸葛等武将谋士,最后时机一到,自领益州牧,玩了个空手道,骗取了天府之万地。此时便可和曹、孙一决雌雄。 唐僧能驾驭群雄的东西最具有物 化 的特征: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就是恩惠,唐僧把悟空从五指山下救了出来,接着用悟空之力收编了八戒、沙僧,自此在徒儿面前,唐僧一直有进行革命方针的转移,即师傅是你们的恩德资源 。 但降服这些魔鬼出身、本领高强在义之前。仅仅靠恩情显然不够 , 便是“观世音给的最厉害的一个东西 紧箍咒 。 三、水浒线索?开篇为何写“洪太尉
8、误走妖魔”为何先写高俅后写好汉? 如有人说,作者大概怕正面写起义英雄的内容不能绕过封建统治者的审查,甚至怕因此受到迫害,就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个水浒人物“妖魔化”的内容,瞒天过海,以使水浒传可以发行于天下。这种说法可以自圆。而我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写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节是有意影射王安石变法,把北宋亡国的历史责任归咎到王安石以及他提拔的打着变法旗号行种种私弊 的蔡京等六贼身上,体现了司马温公、苏轼、程灏、朱熹直到清代以理学为主一脉相承的儒学思想家的情绪和观点。 四、西游记结构特点?为何以“大闹天宫”开头 西游记写唐僧师徒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有 41个故事。全书的结构,学界多持三分法:第 1
9、 7回为孙悟空传奇;第 8 12回为为取经缘起;第 13 100回为西天取经。张锦池先生或许从中国山水画法中得到启示,为西游记的结构艺术取了个动听的名称,日“横云断岭式的三层结构”。他解释说:“西游记的主体部分是西天取经,它是孙悟空成年时期的建功碑。大闹 天宫是全书的序幕,它是孙悟空青少年时期的英雄传记。二者同属孙悟空的英雄传奇,而却犹如座峻岭为横云所断,那横云便是取经缘起。这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 结构形式,它完美传达了作品的内容主旨。笔者由衷佩服张先生如此形象的叙说,然欲略作补充的是,将那断岭的横云再加宽点,即在第 8 12回的基础上再扩张到第 23回。理由在于第 8 12回实由如来派观音于
10、东土物色到去西天取经的精神领袖 唐僧,而 13 23回则须完成 3个任务才能真正赴西天取经:其一,给孙悟空带上“金箍儿”,以“定心真言”即“金箍儿咒” (自觉性加纪律约制 )来保证西天取经的支柱人物 悟空能够真正成行,而离开了孙悟空唐僧则寸步难行;其二,以孙悟空与观音之合力收服白龙马、八戒、沙僧,组成西天取经的基本队伍 或日取经的组织保证;其三,第 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让取经队伍整体出发前经受一次严峻的思想考验,从而轻装上阵共赴西天取经 这或可叫取经的精神保证。不完成这 3项基本任务,西天取经则成虚话 。 因此将那“横云”加宽。或在那“横云”上再加几道云丝,让张先生描绘的画面更
11、生动点。不知张先生与读者以为然否 ?不过不管那断岭的“横云”有多宽,或有几道“横云”,但 有两点可肯定。其一为“大闹天宫”乃全书之序幕,为总领全书而设;其二为“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为形断意连的一个整体,贯穿其中的主角孙悟空的形象与性格是有阶段性的发展,而非两相矛盾的断裂体。“大闹天宫”显示了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可能性 (神通 ),去西天路上悟空不断提起闹天宫的往事来震慑对手,闹天宫的神勇令天宫诸神与地上诸妖都畏 1也 - +,动不动惊叫“闹天宫的主子又来了”,他自云“西天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傅”;西天取经“途中所经受的种种考验也正是他大闹天宫前后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重演。换句话说,他在
12、西行途中 的所作所为是他大闹天宫的继续与发展,彼此间并没有根本的差异” 35,林庚此说甚是。他还说,悟空在五庄观被镇元大仙投入油锅,在车迟国与羊力大仙赌下油锅洗澡,在平顶山被装进宝葫芦,在狮驼洞又给密封在阴阳二气瓶中等,都未伤他一根毫毛,实与当初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被烤炼如出一辙。 遗憾的是,曾有学者不了解“大闹天宫”这序曲与“西天取经”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偏视之为矛盾体。于是要么以主题转换论 (日“大闹天宫”为阶级斗争主题,“西天取经”为与自然界做斗争的主题,”使之成为双黄蛋 )来解说其矛盾,要么干脆将“大 闹天官”与“西天取经”说成两个互不相干的故事,“合则俱伤,分则俱美” (高明阁,
13、(西游记 里的神魔问题 )。两说皆有违作品之实际。君不见悟空闹天宫失败之后,西天取经的总设计师 如来佛有诗云: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正道清了“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的因缘转递。杨义似乎是顺着这一逻辑线索来看待孙悟空性格发展的。他说:“从精神现象的角度来看,大闹天宫隐寓着野性生命力的爆发和宣浅。西天取经则隐寓着为了特定的信仰和理想,排除邪魔而进行心性的修炼和意志的磨练。他们代表着生命进程的两个阶段,两个层面。并不是说 野性无休无止地发浅,便是生命的最 高境界;反不如说,把这种蓬蓬勃勃的活力引向达到对生命理想信仰的百折不挠的追求,乃是生命的成熟,并最终达到生命的光辉归宿。” Is3”也
14、不元道理。 “大闹天宫”是体现孙悟空性格的重要行为,以至可以说,没有大闹天宫。就没有孙悟空。作为幻想性情节,大闹天宫貌似荒诞却合情合理,就在于作者懂得幻想性情节虽不受现实生活逻辑约制。却须遵循人物性格的逻辑和幻想世界的逻辑:“使神魔皆有人情,神魔亦通世故”,以极幻之事写极真之理,使幻中有真;将悟空闹天宫的原因、闹天宫的情景,以及闹天宫的能力 (可能性 )作了极为合理、极为生动的描写,既有对天宫种种不公现象的拷问,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求;既有超拔的想象,又有悲壮的境遇;闹天宫的能力与情景是极为超人间化的,而其闹天宫的原因又是极其人间化的 .使之成为说部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 五、以红玉为例分析蒲松龄的理想女性 小说用简练的笔墨交代了红玉两次出现的背景,都是在冯相如处在比较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说的开头,就描写了冯相如父子都是生活贫困的穷书生,两人又相继死了妻子,“井臼自操之”。在封建时代,男权至上,离开女人却很难独 立生活,像这样的家庭就非常需要一个勤劳的妇女来帮助操持家务。这时红玉便逾墙而来,虽然爱情还来不及发展为婚姻,由于封建礼教的阻碍,红玉不能做冯相如贤惠的妻子。但从她退去后便主动的为冯相如介绍了“勤俭”而“有顺德”的卫氏女,如果冯相如的爱情顺利地发展为婚姻,她所充当的也必然也是同样的角色。红玉需要帮助这个善良至诚的穷书生得到幸福,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
16、,即使自己不得不退却,也要由与自己相等的人 (包含容貌和品性 )去完成这个任务。因此虽然红玉隐去了,但卫氏女是由同介绍并资助成亲的,在读者的心目中,卫氏女简直就成了红玉的 化身。在她对冯相如的真挚爱情中就包含了热情助人的成分;而这一点,到冯相如被迫害而陷入绝境时,便大大地发展而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在小说的第三部门开头,写冯相如从牢狱出来回到家中,特意交代了“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的悲惨情景,更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果然,在冯相如“悲怛欲死,辗转空床,竞无生路”之时,红玉便又带有儿子和欢乐出现在他的面前。红玉在冯相如需要帮助的时候两次出现,而两次出现都使得冯相如的生活和命运发生根本性的转折。作者特意
17、交代红玉两次出现的背景。是出于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的需要,体现了作家蒲松龄的创作意图:红 玉主要并不是为追求爱情幸福而来的,而是为了帮助穷书生冯相如而来;她帮助了冯相如,自己同时也得到了爱情 幸福。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她的侠肝义胆和善良的品格。 红玉在聊斋志异众多的小说中,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多变而取胜,而是以人物性格的刻画见长。在小说中,主人公红玉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她的聪慧、善良和富于同情心等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 还有一点应该提及到的是,她的身份是狐仙,虽然言谈举止种种表现都符合社会的人的特点,但她的行动总不免有神异之处整个形象带有一种飘逸的特点。她的两次出现都是在人想不到时飘然而至,而且形 象极美:“
18、一夜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真切,却又有点诡异,读来令人疑为神仙下凡,第二次的出现则由声音着笔,从冯相如耳中写出:“忽有款门者,凝神寂听,闻一人在门外,哝哝与小儿语。生急起窥觇,似一女子。”也带有一种似真似幻的朦胧色彩。加上她身为少女而替冯相如介绍“佳偶”,并慨然以四十两白银相赠,具体地为冯相如谋划等等,都有非比寻常而令人生疑之处。因此读到后面红玉对冯相如说:“实告君:昔言邻女者,妄也。妾实狐。”明确地点出狐仙的身份时, 读者虽惊喜而不感到意外。扣住这一身份,作者在篇末特意点染她同常人的相异之处:“女袅娜如随风欲飘去
19、,而操作过农家妇;虽严冬自苦,而手腻如脂。自言二十八岁,人视之,常若二十许人。”仙姿玉质,娇美动人,使得形象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小说的结构构思来加以分析和认识,小说的结构安排是很清晰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狐女红玉同冯相如发生爱情,受阻后红玉主动为冯相如介绍了卫氏女,并慷慨出资帮助他成亲,建立起美满幸福的家庭。第二部分,写土豪劣绅宋御史看到冯相如的妻子长得漂亮,就巧取豪夺,最后居然在光天 化日之下到冯家殴打冯氏父子,抢走了卫氏女;而官绅却互相勾结,进一步残酷地迫害冯相如。伸张正义的虬髯豪客,以惊人的绝技杀死宋御史,并警告县令。冯相如含冤入狱,家破人亡。第三部分,写冯相
20、如出狱后孤苦无依,穷苦潦倒。正当他痛不欲生之际,红玉带着冯相如的儿子再度出现,与他结成美满的夫妻。红玉勤劳持家。帮助冯相如创立了家业,抚养儿子,取得了功名,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种艺术构思中,红玉的两次出现,都是在冯相如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间没有写红玉,读者不仅没有忘记红玉,而且处处联想到红玉。因为第一,有卫氏女的存在,卫氏 女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也是红玉的化身,由卫氏女不能不使人想到红玉。第二,冯相如遭受到迫害是由于卫氏女的美貌,红玉既因冯相如有困难而来,自己隐去也要招来一个卫氏女,现在因卫氏女而得祸,她不能无动于衷,坐视不救 ?因为读者在整个一大段中就不能不时时想念红玉。第三,小说通过
21、虬髯豪客和宋御史的形象,从正反两个方面跟红玉的形象形成了映照,引起了读者的对比、联想,而使她的形象得到表现。通过这样巧妙地构思布局,没有写红玉,但是断而未断,峰断云连,在文字的背后,在读者的心中,红玉的形象始终存在着,活动着,而且越来越突出,越来 越鲜明。 六、红楼网状结构 1、“无 有 无”的大圆环结构 红楼梦的主干结构就是从“贵族家庭的挽歌”、“尘世人生的挽歌”、“生 命之美的挽歌”开始构造的。红楼梦的主题就好比是灵魂,而红楼梦的宏观结构则是支撑这个灵魂灌注在活生生的肉体中的骨架。红楼梦主题的确定,更能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结局的悲剧性,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看到红楼梦的最后结局,但是从曹雪芹主题设
22、立、以及文本中运用的各种暗示手法(下面章节会有具体论述)可以推测红楼梦不可能是大团圆结局。红楼梦的终点是通向“无”, 现在我们跳过红楼梦的终点来看她的起点。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说了几个内容:( 1)可以窥见曹雪芹最原始的创作动机,即他的人生体验的一段话。“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
23、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 天下人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这段中又蕴含着几个意思:作者的人生体验是梦幻的;怀念当日女子;从锦衣纨绔甘餍肥到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2)在这一回书中,写了无才补天之石的神话,说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无才补天之石央求一僧一道带着“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在石身上刻录了他历经人世沧桑的故事。( 3)写了神偀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写了太虚幻境。绛珠仙草要还泪于神偀侍者“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
24、他了。”( 4)写了两个神仙人物、写了甄土隐,“好了歌”,以及贾雨村。在整个第一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曹雪芹构架的宏观结构,就是无 有 无。第一个“无”代表的就是一个神幻世界,是所有尘世之人不能到达的境地。第一回中所说的无才补天之石、一僧一道、空空道人、警幻仙子、太虚幻境、神偀侍者、绛珠仙草都来自这个世界。中间的“有”代表的是尘世人生,是尘世间的故事。第二个“无”代表的也是神幻世界,所有的“有”都要回到这个世界。在曹雪芹的宏观结构建构中,“有 ”与“无”其实是相对而言的,“有”中有“无”,如尘世人生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就来自神幻世界,是幻化的玉石和下世为人的神偀侍者的结合体,而林黛玉就是以泪还露
25、的绛珠仙草。神幻世界的一僧一道也在红尘世界中现身。“无”中生“有”,如红尘世界的的女子都是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那有备案,贾宝玉、林黛玉、都是来自那个世界。只是曹雪芹确立的“无”相对与红尘世界的“有”来说实际上是虚无幻灭的世界,是尘世间的凡夫俗子所无法控制的,这个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就有提及,只有来自幻灭世界的一僧一道和 幻化成宝玉顽石才能拯救尘世间受魇魔所折磨的贾宝玉和王熙凤。现在我们回到红楼梦的终点,这个终点其实也就是第一回小说的起点,等于是打了一个圈又回去了。在本文的第一章,笔者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理论,曹雪芹的这个宏观结构,肯定是受了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理
26、论的“整体说”、“立主脑”、“首尾大照应”的影响,同时也与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和人格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曹雪芹的跌宕的人生经历和受儒、道、释思想影响的人格,滋生的是一种充满悲剧气质的小说构思,这个构思就是小说的主题。而古代小说结构理论也强调小说要有主脑,只有有核心 思想的小说才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曹雪芹的创作,是遵循了这条规律了。我们从红楼梦文本中得出来的“贵族家庭的挽歌”、“尘世人生的挽歌”、“生命之美的挽歌”的红楼梦主题,正好也体现了这个规律。而“无 有 无”这个大圆环不仅仅是体现了小说的主题,也遵循着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理论的“首尾大照应”说。而红楼梦中的“首尾大照应”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着曹雪芹的
27、佛家思想,红楼梦从太虚幻境开始 ,经过世俗世界 ,最后归结为太虚幻境 ,非常符合佛家的前世 ,今世 ,来世的三世说。 2、 “无 有 无”重在从“有”到“无”的小圆环 结构 我们把起点的“无”和终点的“无”比成是重合在一起的两个点,那么“有”就是连接这两个点的大关节,也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理论“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中的关锁,而这个大关锁中又体现着“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也就是当我们把“有”所代表的红尘世界单独抽出来,这个世界的建构也体现着“无 有 无”的这么一个宏观结构,但是在这个结构中,曹雪芹重点描述的是从“有”到“无”这一段。我们可以举几个论据来论述这个观点。( 1)红楼梦中人物活
28、动的载体 贾府。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 府和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借冷子兴与焦大之口谈到了贾府的来龙去脉,贾府并不是本来就有,用焦大的话说是“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这个家族也有过兴盛之时,冷子兴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但现在贾家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 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
29、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这个家族是从“无 有”,现在曹雪芹所要讲述的是这个家族从“有 无”这一段中的最后快通向“无”的这一段的故事。( 2)红楼梦中的众多女子。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谈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这些册子里的判词。这些判词注定了红楼梦中众女子的命运,这些女子,从投入人世,到成长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再到逐渐走向香消玉损,都挣脱不了判词中的宿命。曹雪芹 在创作过程中,要向读者展示的也是这些女子生命之美的消逝。而这些册子也是红楼梦的众多“关锁”中的一个,不仅起着暗示这些女子的命运的作用,还给小说
30、增添了梦幻色彩。( 3)宝黛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在警幻世界所注定的“木石前缘”大背景下,在红尘世界上演了一番相知相许的纯真恋情,最后结局应该是伴着林黛玉的泪尽而亡结束的。曹雪芹重点向读者展示的是宝黛爱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历程。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在创造过程中,有意或是无意的被之前的小说结构思想影响着。 3 小结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的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理论更注重“内 ”,红楼梦的 主题就是这个小说最内在的东西,我们把红楼梦的主题比作圆心,把她的宏观结构比作围绕这个圆心所画的两个圆。大圆是小说最高层次的结构,“无 有 无”两个世界的确立;小圆是把“有”这个红尘世界独立出来,重描述在这个世界中又
31、是如何从“有 无”的。红楼梦的宏观结构就是围绕着这个圆心启发出来的,是这个圆心最简练、最直接的体现。而红楼梦的微观结构,则是通过章回安排、段落过渡、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在这个圆心和圆之间不断的填充各种素材,倾注各种情感,搭建各个桥梁。 七、西游记取经团队人员特 点 如果让唐僧来当 CEO。他就会经常误判形势,造成重大决策的失误,而有些失误会导致整个取经事业的失败。刘荫柏先生在说西游里对此评析道:“唐僧的种种错误,多次给师徒在取经路上带来巨大灾难,如果不是火眼金睛的孙大圣不断顶住和纠正他的错误观念,恐怕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说,唐僧还是比较信任孙悟空的,但是有时候也时不时对孙悟空的行为进行
32、干预,而这样的干预,事后证明往往是错误的。当然,有时候,唐僧劝诫孙悟空不要滥杀无辜。是非常正确的。唐僧之所以会上当,一者因为妖怪“幻化”技术高明,二者则是因为出家人心 地慈悲善良的缘故。虽然唐僧有这样的小毛病,但他有一个担当董事长的最大优势,那就是有理想,有信念,取经路上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失败,都没有退缩过,而是一如继往地按照既定目标行事,所以唐僧作为这个团队的董事长还是基本合格的。 再来分析一下孙悟空。刚才说到如果让唐僧担任董事长,孙悟空应该是这个团队的 CE0 的最佳人选。事实上,孙悟空也确实在这方面非常优秀。他天不怕。地不怕,坚强勇敢,敢做敢为;另外他管理团队的能力非常强,猪八戒和沙
33、和尚对他是言听计从;在与妖魔作斗争时,他也不是一味地逞强斗狠,胡打乱打,而是敢打善打 ,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制敌取胜的斗争策略;每逢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时,他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搞社交。搞联合,钻天入地、上山下海地到处找救兵,用现在的话来说,他非常善于搞“统一战线”,寻求。加盟者”。这样一来,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个团队在取经的路上就会无往不胜,无坚不摧。那么,孙悟空适不适合担任董事长呢 ?应该说,他也是有这个能力的。和唐僧一样,孙悟空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人,在取经路上,他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失败,从来不丧失斗志,反而是想着法、磨着圈,尽力把问题解决好,并且是越战越勇。他把取经事业当作自己
34、 的生命,为了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但是,他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说他好大喜功,没有文化,有时候为了痛快,就大开杀戒。当然,如果让唐僧做他的助理,经过唐僧的苦苦劝导。他改掉这些毛病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成吉思汗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大行杀戮。当时有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道士,叫邱处机,是全真教七子之一,就屡次劝说成吉思汗,“为治之方”当“以敬天爱民为本”,劝他。不嗜杀人”。成吉思汗听了“深契其言”,从此就尽量不杀戮百姓。历史上,也有许多开国皇帝没有文化,甚至还瞧不起读书人 ,最后也统一了江山。所以。著名学者萨孟武说:“在中国最有势力的,有两种人:一是绅士
35、(大地主 ),一是流氓 (没落的农民 ),地主可以做皇帝,流氓也可以做皇帝。至于士大夫阶级则站在二者之间,自古至今,没有一人曾做过皇帝。州 5 3 孙悟空应该属于流氓无产阶级,因为他天不怕地不怕,又无恒产。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在取经路上 让孙悟空既担任董事长,又担任 CE0,让唐僧担任他的助理,这个团队会少走许多弯路。据刘荫柏先生研究发现,在唐代,继玄奘之后,确实还有一位悟空大师去天竺求学,在玄奘住过的那烂陀寺进修达三年之久,于唐德宗贞元 五年归国。他重点研究的是密教经典,所以是密教传人东土的功臣。 (“”吴承恩将美猴王取法名为“悟空”,除了缅怀那位伟大的高僧外,可能还旨在说明孙悟空也是一位能
36、独挡一面的领袖人物。最后,唐僧和孙悟空同时受封成佛,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猪八戒的角色定位。如果说悟空主要代表了理想的、高尚的人格的话,八戒则更多地带有世俗的、现实的、饮食男女的人格特征。他爱吃、爱穿、爱睡、爱女色,懒惰、动摇、小憩、耍小聪明蚍“。但是“他贪小利而不失大义,狡黠而不阴险,耍小心跟而不诡诈,好吃懒做却又干了不少脏活重活,怯懦自私 却不损毁别人,贪生怕死却坚强能道,常闹散伙却坚持到了归经东土。猪八戒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他使用的武器“三齿钉耙”就是典型的农民种地用的工具。猪八戒的形象非常典型,就像鲁迅笔下的阿 Q 一样既使我们感到好笑,又能引发我们的沉思。不应小看了猪八
37、戒,在取经的四人团队中,他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取经路上,他既是“后勤部长”,又是主力先锋。路上,他挑着重担,喂着马草;遇到敌情,他又能冲锋陷阵;当唐僧和孙悟空两位顶尖人物闹矛盾导致革命出现困难时,他又居中调停。孙悟空虽然非常讨厌猪八戒在师父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但是遇到 妖怪时,他又往往叫上猪八戒,让他和自己并肩作战,无怪乎人们常说农民和工人是天然的盟友。在中国革命时代,虽说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但农民却是革命的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说,中 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沙僧则更像一位卫兵。沙僧的原形是深沙神,首次出现在宋人的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面。这个深沙神说起来大有来头,他是“
38、佛教中的神将,或护法神之一。为愤怒之鬼形,两手执戟,或左手把青蛇,立于岩石上竹”。西游记对这一形象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定型为沙僧。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遇到危险 的时候总是他守卫着唐僧。这个沙僧自从加入了取经团队,就老老实实地、尽心尽责地执行着上级下达的取经任务,当团队中其他人相互争吵时,他劝劝这个,劝劝那个。他虽然本领比不上猪八戒,但也没有在事业遇到挫折时撂挑子。在取经路上,遇到妖怪时,有时候他也会上前战斗,但更多的时候,他就像卫兵一样保护着唐僧。正是因为他忠厚老实,不善使诈,所以每逢和妖怪进行战斗,孙悟空宁愿带上猪八戒也不叫他。他太老实了,逢到斗心眼时,总吃亏,因为“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 )。鲁迅说得好,“老实是无用的代名词”。在任何团队里,都是既需要开 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又需要脚踏实地的劳动型人才。沙僧虽然降妖除魔的成绩不十分突出,但保驾的功劳却很大,取经路上,离了他,也同样不行。 最后,论功行赏时,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则被封为斗战圣佛。由此可见,就才能和功劳而言,唐僧和孙悟空二人实在是难分伯仲。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干起了环保工作。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还是当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