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最近我们学习了袁贵仁在 XX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其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让我深受启迪。道德教化有以下功能:一是转化人的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转化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规范化、道德化、文明化;三是转化社会风气,使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充满真、善、美。在道德教育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避免以下不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推行所谓的生活
2、教育。这种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感悟道德,但问题是,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将人放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可以学到好的一面,也可以学到不好的一面。如果生活实践缺乏优秀的道德文化的指引,实践出来的结果,是培养出一个充满世俗观念和功利心的小人,而决不能培养出有崇高道德精神的君子。用什么来取代生活教育,只能用经典教育。因为,经典记录的都是由历代圣贤实践并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检验的道德箴言。第二种不良倾向是单纯的道德知识教育。单纯的道德知识的教育,使人们掌握一些道德的词汇、概念、要求,人们可以用这些东西去考试,去要求别人,去指责别人,也可以用这些东西写成、说成漂亮话伪
3、装自己,但自己却不去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必须将道德知识、道德践行、行为指导、道德体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融为一体。不能只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不重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良知的培养。因为教育的成绩,只能通过分数来表达,许多教育者就将道德简化为道德知识,然后又将道德知识切割成考试的要点。真正的人品道德的提高,无法以量化的形态表达出来,所以许多教育者对于道德品格的提高漠不关心。许多所谓的专家,不知其道德水平如何,也从来不认真学习经典,而凭借自己的所谓专业知识,编写出来的教育孩子的教材,显得空泛、无力、含糊、浮浅,甚至可笑。第三种不良倾向是轻视传统道德。其实,道德根本没有新旧之分,任何时代的人的道德
4、观,都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要而稍加调整而形成的。单纯强调对某些道德榜样的模仿,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将道德教育放在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展开,人们很难形成对道德榜样的真正认同和理解。抛弃传统道德,道德教育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教化要摆脱“高标准,严要求”的模式,而采用“重基础,多层次”的模式,采用“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的循序渐进的模式,才能将道德教化落到实处。让学生从君子规做起,从“洒扫应对”做起,从行孝做起,从礼仪做起。首先达到孝敬、友爱、诚实、守信、礼貌、正直、谦虚、勤劳、敬业等基本的做人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引导进入更高境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道德教化的阵地呢?一是
5、家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经典教育的熏陶下,来自经典的优美语句和道德箴言,进入到民间,进入到千家万户。在“文革”以前,许多家庭的家长,即使没有直接接受过经典教育,但他们从社会日常生活中,从前辈那里得到道德箴言,并用这些道德箴言教导孩子。而长期经历政治运动和全盘西化的冲击之后,特别是抛弃了经典教育长达一个世纪之后,来自经典的道德箴言大量消失。现在许多家庭,已经不再使用来自经典的道德箴言教导孩子,而是用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世俗、功利、势利的言语来教导孩子。改变的办法是在家庭中恢复中华经典教育,家长和孩子共同接受经典教育,家长将自己的感悟与心得告知孩子,自己按经典的要求树立榜样,并用经典的道德原则时时规劝孩
6、子。二是学校。在学校中,道德教育的根本办法是恢复中华义理经典教育。让孩子生活在经典的理想世界里,生活在历代圣贤的光辉下,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教导,然后,当他们面对社会时,他们就会用经典语句作为评价和判断是非的标准,抗拒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较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孟子滕文公上 ) 。三是社会。法治德治并举,净化社会环境,建设良好的民俗民风,建设良好的道德舆论环境,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口头语言的品位,文学艺术、大众传播媒体发挥“
7、文以载道”的功能。而我认为经典教育是道德教化的最主要方式。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历代圣贤思想的结晶。学习并记诵传统文化经典,让大量经典语句积存于自己的意识中,通过自己的体悟与思考,就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自己也就成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就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并求得正确的解决办法。在有知识积累和思想积淀的前提下,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进行创造活动国学可用以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我们不能靠吃菜谱来填饱肚子,同样,我们不能靠抽象的、空洞的理论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要用具体的、形象的、载负着精神营养的各种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华文化经典中普遍存在。 “利以养体,义以养心” ,国学正是滋养人的心
8、灵的精神营养。而国学经典诵读,则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文化知识素养,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那么,做为老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诵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争取家校结合,让家长理解配合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开家长会,给家长讲诵读国学经典的
9、意义,取得家长的强力配合,家校双管齐下,才能把诵读更好的落实下去,提高学习经典的效率。2、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向学生讲解诵读的必要,制定出激励学生阅读并背诵的制度,激发兴趣,比如第一批背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入国学初级班,随着所背内容与难度的增加,可以升级进入中级班,高级班,精英班,直到结业,并颁发毕业证;老师和学生师生互动比一比,看谁背的更快,更熟,更多,选出背诵国学经典的“小老师” ,颁发发教师证;在教室墙壁的周围贴上所背的内容,让学生每天都能见到,时时刻刻都能学习。3、保证诵读时间。每周早读时间及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
10、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 , “学而时习之” 。4、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5、教师要天天随机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动员学生互动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的诵读情况,表扬先进,以先进带到后进;6、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兴趣。7、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解。比如一个月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办国学经典学习心得小报,加强展示等。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确实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