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395182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2、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

3、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 “血肉”。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教育部汇报时用了“润物无声”四个字。中央领导和评审专家对这一点是非常看好的。我们使用这套教材,也应当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

4、无声”,减少说教。再实际教学中,这也许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同时,又实事求是,正视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偏向。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部编本”语文教材还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

5、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此外,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也是这些年一线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新教材也力图有所作为。我想老师们对这些都会比较关心,下面还会做专门的探讨。2.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社会上对教材很多批评,说明关心,有些批评意见对教材编写有好处。但也有太多意见属于印象式或者经验论的,并不了解教材编写也有其规律,要照顾

6、到方方面面。教材编写需要听取意见,但不能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颠覆。要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材编写启动阶段,我们对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普查和专题研究。比如人教版现行的语文教材,哪些方面可以继承吸收,哪些方面应当视为教训,都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编写组部分成员(人教社的编辑)还参与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是“百年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中。比如新编小学语文增加了很多童谣、儿歌,能激发孩子对汉语

7、音韵节奏的感觉,提升学语文的兴趣,有些素材就是从民国国文课本中取来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 ,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所谓“编研结合”,也体现在编写组和评审组的结合,特别是在后期,一些评审专家实际上已经参与到具体的编写工作中来了。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组织工作主要是人教社小语室和中语室承担的,他们实

8、际上是编写的中坚力量。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再提醒参与编写的人教社编辑,既要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大家可能还习惯把这套教材称为人教版,其实和原来人教版相比,显然不同,有新的格局、新的气象。.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以上。教科书编写语言、习题的

9、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全新面貌。因为现在投入使用的只有一年级或者七年级教材,其他年级尚未发行,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教材的特色与思路,也是为了帮助老师把握结合各自的实际 ,用好新教材。下面,我还要从个方面,比较具体地介绍新教材和以往流行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处,我们一线老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三、“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选文强调四个标准。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

10、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初中课文减少,30篇减少为24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3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 ,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回到选文问题。“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

11、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约占所有选篇的51.5,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 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篇。.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

12、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在教学实践中,大致可以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把若干板块的教学穿插安排。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写字,三是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加灵活一点,也可以大致依照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但事实上除了汉语拼音需要集中一段学习,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教学应当有密切的结合。新教材小学的个板块与初中的个板块,都比其他流行的版本语文教材更清晰。另外,综合性学习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主要考虑到综合性学习是新的课型,十多年

13、前没有的,这种课型有利于培养口语、写作等综合能力,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但以前的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实施中有些困难,很多学校的综合性学习基本流于形式。“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在减少综合性学习的课时的同时,把这一课型做得更实在,每次的主题也更加集中,以提升这一课型的教学效果。新教材的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就设计了课堂的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

14、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没有必要划分得那样界限分明。再说说单元的设置,“部编本”语文教材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大家会发现新教材的小学低年段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和课文三个板块。在实际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有单元设置,初中也是按照单元来组织教学。“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

15、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4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因为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这是前些年实施课改,提倡人文性的结果。但主题单元结构有问题,只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

16、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所以“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有的则是文体组织单元,还有,就是适当淡化单元的主题,以便把必要的语文教学的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小学的单元设计非常丰富,一般有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还有语文园地 (包括: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等,有的还

17、有书写提示)。此外,就是“和大人一起读”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初中的单元设计栏目没有小学那么多,但也各有各的功能。如七下第一单元,先是导语,篇课文都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瞩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在十多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

18、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 “干货”。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

19、,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特别麻烦的是,现在各种教材都是课改之后编写的,大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建构单元,考虑更多的是选文如何符合单元主题,而对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如何实现,就难于处理。结果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在思考练习题上做点平衡和补救。大家看看现有其他版本教材,每一课都有字词句分析积累,都有主题中心思想的探究,但阅读写作的方法都还是比较笼统的。例如总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诵”,从一二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思考题中总是见到诸如“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力”

20、之类要求,可是如何让学生怎样去“抓”、去“发挥”,也不见方法交代。修辞如“情景交融”“栩栩如生”之类,每个学期几乎大多数课文都这样讲,看不到其中可以模仿练习的方法,看不到教学5的梯度。现在的教材的确存在问题,需要改进。“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

21、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 “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部编本”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个“渠道”。第一,是教师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 ,亦有提示。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二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第

22、五,初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两块“补白”,努力练习课文和教学实际,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老师们使用部编本教材,要注意这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每个学校每位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我这里只是建议大家备课时,做好如下几点。一是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所提出的是总体目标与内容,共条。比如要求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能

23、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等。对总的要求要先明确。还要了解各个学段的目标和内容,那是更加细致明确的。每个学段都有方面的要求: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些要求是有梯度的。同样是阅读,每个学段要求的高低是渐进的,好像在重复,其实有深浅之差别,是螺旋式上升。老师们对这些必须了然于心。老师们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之前,认真研读课标,对新教材所落实的每个学段、单元的内容目标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用好新教材。接下来,老师们可以做的工作,就是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这样,无论是教哪个学

24、段,都能做到有全局意识,对整个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很清晰。做完这两项准备,就是第三步,再仔细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比如识字写字,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课标都有阶段目标要求,这些要求也已经体现在新教材中,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细化,成为一些教学点,做有梯度的排序。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其中有各种很具体的要求,包括识字量、笔画、常见偏旁部首、按部首查字典、笔顺、铅笔写字、硬笔写字、正楷、毛笔临摹,等等,都有必要细化落实到每一单元和课上。应当有一条选序渐进的线索,比如从铅笔、钢笔到毛笔,从正楷到行

25、楷,从描红到临写,都要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来排列组合。应当细致一点,实在一点,一课一得,重点突6出。再讲讲阅读,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但落实到教学,如何细化?如何转为教学中可以把握的点?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有感情地朗读”,怎么才做到“有感情”?在方法技巧上还是要具体落实。比如这一课要求朗读注重声调、停顿,下一课可以多联系把握节奏。不是绝对把方法的几个要求分开,但具体到某一课,要有重点。又比如,阅读中很重要的方法-默读,从三年级(以前是一二年级)就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其实这样要求还未能解决如何做到的问题。所以还要教方法、技巧,并落实到教学系列中。现有其他版本教材比较偏重思想内容分析

26、,以及字词句分析。这有必要。但好像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备课要先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目前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争论,我们认为应当实事求是,稍有平衡,目标是加强科学性。老师们安排设计教案,虽然也可以随文学习,但还是要有整体的考虑和安排,有潜在的体系。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

27、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考虑要充分考虑到教学需要,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训练。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有的小学二年级开始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精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略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时间的多少。很多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几乎

28、就不怎么分精读、略读,或者全都按照精读要求来安排。两种课型几乎没有什么区分。其实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不分精读略读,这是一种课型混淆。还有另外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都要讲什么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段落大意、

29、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课型也是没有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这样的课怎么能激发读书的兴趣?课改这些年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很热闹,但若课型混淆,教学效果还是不好。现在这种以分析性的精讲记忆为主、课型又彼此混淆的教学方式,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应当改一改。“部编本”语文教材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

30、构。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且教读课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7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还有,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新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或者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思考题中,或者在教师用书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

31、,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 “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导读”,改变以往那种 “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导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

32、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老师们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这一条,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

33、空话。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加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有些老师反映说由于条件限制,难于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人教社近期出版有语文素养读本,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册,和教材有所呼应,大家可以参考选择。此外,新教材还设置有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些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去反复诵读,不一定要和课文那样逐篇讲解。大家注意其导读的写法,除了简明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还格外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艺术风格,学习有关古典文

34、学鉴赏的某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老师们使用一年级新教材,都会很关心识字写字教学问题。“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的课文和习题等的设计就注意严格落实字基本字表。这个字表是以王宁教授为主的北师大科研团队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依据大量对小学生阅读的调查,从字频的角度来确定那些字必须先学。另外,还要考虑字的结构等,看那些字先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与记忆。这字大都落实在一年级教材中了。比起以往经验性的安排,这显然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老师们一定要关注字教学的问题。其次,就是汉语拼音教学,新教材的安排大约往后一个月,改变了以往入学即学拼音的方式,安排在识字单元之后,使拼音

35、和认字互为拐棍。老师们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8意两点,一是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这无非就是识字的拐杖,另外,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这两点,就要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有课安排了音节词的拼读和儿歌诵读的结合,这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音节,也使拼音教学与韵文诵读结合,激发兴趣。注意拼音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字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意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不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一年级语文非常重要,也很难教,到底如何改进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与习惯,编写组也希望听

36、取一线教学的经验。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

37、山海经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怎么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又是提示作文方法。写作课很难教,写作教学内容编写也很难,几易其稿,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但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到底怎么编写作教学?特别希望能吸收一线的意见。以上说的是新教材个方面的变化,或者创新点。也对使用新教材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老师们拿到“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新鲜感,很自然会拿以前的教材来比较,然后想想怎么来教。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新教材的变化还是比较大,有些老师可能有心理负担。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从长远看,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老师自身,这肯定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好机会。教材编写是复杂的工程,这套部编教材虽然编写时间较长,投入的力量很大,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但也难免存在某些不足,希望投入使用后,能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得到广大一线老师的批评和指导。你们的教学将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不断完善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