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 三、论述题 1、略述“天人合一”思想源流 春秋时期,“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天”的地位有所下降。左传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神。”史嚣曰:“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孔子宣扬“为仁由己”,“人能弘道”,“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充分肯定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现实。但他同时又主张“知命”,主张不完全否定天命,承认天命的存在而又不完全宿命。战国时期,孟子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述天人关系,归本于天而又立足于人,把天道、人道统一起来,对天人关系做出了天人合一的回答。 荀子在天论中强调天与人、自然与人事是两个不同领域。一方面,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不以人间的治乱、人们的好恶为转移。“天”就是行星、日月、四时、阴阳、风雨、寒暑、万物等自然变化的现象。自然界的变化没有意志,也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天不因有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也不因为人怕跑路就缩小了面积。这种把“天”视为客观的物质自然界,并从自然界的变化来论证其客观规律的“天人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