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9 页 政治学考点目录 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 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 伦理政治观 代表:儒家 孔子 “政治就是善”“追求理想良善的生活” 2) 权力政治观 代表:法家 “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思维方式,玩弄权术 ) 3) 神权政治观 代表:董仲舒 奥古斯丁 论上帝之城 忏悔录 托马斯阿奎那 上帝高于一切,政治隶属于宗教 “把政治看作是一种超越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4) 管理政治管 代表:孙中山 “认为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3) 政治史一种有 规律的社会现象 4) 政治的实质是
2、阶级关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政治学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 1.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哲学原则 2.研究问题的基本角度和出发点 3.手段(收集处理研究的材料)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 ) 哲学原则(定量和定性、个案和一般、比较研究) (二 ) 角度(阶级的、经济的 、 利益的 、历史的) 四个分析法: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 A. 把政治 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B.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把握其规律,揭示其本质 2) 经济分析法: A.指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B.政治对经济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3) 阶级分析法:长期以来这种方法是主
3、流 4) 利益分析法:(国内比较少用) A. 人是自私的这个假设 B. 人是充分考虑利益的这个假设 (三 ) 手段 调研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二、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 1) 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 哲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逻辑思辨研究政治价值,注重对政治价值的研究,以价值裁定事实,往往造成一 种空谈带有主观主义色彩 B. 历史的研究方法 关注政治史的研究,对史料的收集,摆脱了主观色彩,为了研究科学性的提高增加了条件。偏重描述缺乏分析 C. 机构研究和制度的研究方法 史料缺乏真实性,全面性,适用性以及研究者的价值立场 第 2 页 共 9 页
4、 2)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三个来源: A. 社会科学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B. 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1.政治系统分析 2.政治沟通分析(以政治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C. 行为科学 1. 社会学的分析研究方法:精英分析、团体分析、文化分析 2. 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理性选择分析、博弈论(要素:资源、目标、策 略)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人的心理,研究中心围 绕政治权力 方法主要是重视心理测试 关于利益的定义、概念、及其基本矛盾: (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 P60 定义: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 的需要。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第一,利益的心理
5、基础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于人社会关系。 基本矛盾: 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 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 这是利益内包含的第一,也是最为基本 的矛盾。利益要求的主体实现性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利益的主体实现性源于其需要的主体满足,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转变为利益,人的需要的主体满足也就转变成了利益的主体实现;任何利益必须在社会中形成,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途径才能实现,这就构成了利益实 现途径的社会性。 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6、。 利益的目的 性和 实现的 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的活动围绕利益展开,为了实现和满足特定的利益和需求,有目标意义。另一方面,人们形成社会关系,参与社 会生活,提高自身素质,治理和管理社会和公共生活,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来说,利益具有手段意义。) 利益的暂时性与长远性之间的矛盾( 利益的具体有限性和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水平上,就 每个社会成员的特定需要和需要层次来说,利益总是具体有限的,但就社会和社会成员的需要的总体发展来说,利益又具体无限发展可能。 政治权力特点 、基础 特点: A. 制约性 (最本质属性) B. 工
7、具性或者目的性 (权力是追求者达到目的的手段) C. 时效性 D. 整合性 (这是由权力的能动性决定) 基础:(包括武力、 财富、知识、动机、技能) A. 武力(暴力)首要基础,被看作 是后盾,是夺取、 巩固政权的基础 B. 财富 C. 知识 D. 动机 E. 技能 人权 定义:人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 ; 人权的性质和实现程度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决定的 特点: A. 最低限度的道德性 (第一,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即人权的存在依据是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不道德的要求如杀人不能作为人权的内容。第二,人权所依据的道德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挥霍性或第 3 页 共 9 页 浪费性的
8、需要并不作为人权存在。) B. 普遍性 C. 历史性 (人权的历史性是指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一个古已有之的 “无社会”、“无文化”的存在物所享有的权利,它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这里出现了作为永恒道德的人权与作为短暂历史的人权的悖论。) D. 资格性 (人权的资格性所蕴涵的前提是:即使国家、社会、团体不侵吞个人权利,个人也有可能成为自身权利的侵吞者。人权之所以必须以“相应的义务准备”为基础,是因为个人在自身权利受到承认和尊重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人人权、社会道德、公共秩序、福利要求,才有资格以人权的名义享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政治关系三个递进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
9、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 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内蕴含着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关系 政治权利关系 A. 第一层次,也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B. 第二层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 C. 第三层次,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权力关系,确定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形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管理原则及其作用: 政治管理是:国家权力主体实施对社会政治 生活进行约束和调控的政治行为 过程 政治管
10、理的原则: A. 法治原则 B. 民主原则 C. 系统原则 作用: 1. 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 2. 维护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保障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3. 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的完善 政治意识形态 P177 定义:是一定阶级的人们关于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包括阶级、国家、政党、政治集团、民族、社团等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的总和。 特征: 1. 政治的敏感性 2. 历史继承性 3. 政治实践性的先导性 政治环境 P77 第四章全部 代表观点 政治地理 环境论 (是一种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制约和影响政治现象存在和发展环
11、境理论) 政治生态环境论 (是一种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和生态原理来分析环境的理论 。) 马克思理论 :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是为政治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主体活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政治斗争 P160 含义: 西方政治学 集中研究在政治冲突 例如 第 4 页 共 9 页 A. 美 布和埃尔德 政治冲突实质上是一种互动模式,是对于权力、地位等问题的争夺。 B. 马克思韦伯 政治冲突源于传统权威 型社会向法理权威型社会的转型之中,当权力、财富、报酬、分配发生变化时,政治发生剧烈的冲突 (强调领袖人物和组织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
12、义: 一切的政治冲突,其特殊性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政治斗争的方式 按阶级分为:阶级之间 政党之间 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 按政治斗争手段分为:暴力与非暴力(议会斗争是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 政治斗争的作用: A. 政治利益 1. 政治斗争围绕政治权力进行的,它的胜负决定政治主体利益的实现与否 2. 影响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利益的实现程度 3. 改变政治利益关系,使政治主 体常常出现新的组合,并呈现出简单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 B. 社会进步 C. 经济发展 政治体系 (简称政体 ) P42 定义: 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依赖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
13、度的有机统一。 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和国家体系,还包括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国家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组织形式安排其国家权力的三个组成部分 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并确立这三部分权力配置的原则和相互关系机制以组成实现其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特别指采取什么组织形式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权、行政权和 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政治纲领 按照 所要实现目标 的 远近之分 ,可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政治社团的特征 P47 页 定义: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
14、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 特征 :1.历史性 2.从事政治活动 3.群众性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原则 1. 法治 的原则 ;即国家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国家管理的一项原则。 2. 精简和合理的原则 ;精简, 是指要精干,简化行政机构;合理,是指要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设立机构。 3. 高效率的原则 4.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 5. 责任制原则 6. 党的领导原则 7.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8. 统一原则 共和国国家元首选举产生 国家元
15、首 : 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特别行政区 ; 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 区域。 第 5 页 共 9 页 与内地行政区特点 : A.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祖国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 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不同于普通地方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C. 特别行政区的事务由当地人进行管理 特别行政区性质与特点 A. 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中的一个行政单位,而
16、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也不是联邦制国家中的成员国 (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单位,不能做 出行使国家主权的行为,特别行政区的一切权力是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 B. 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即不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 治制度,也不搞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 C. 特别行政区由当地人组成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派人去担任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但派驻的军队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地方性事务) 政治文化 第一节 含义:是更高更深层次政治层面在心理、精神上对社会政治形成的感受、认知和 情感。 文化广义等同文明,但不划等号;狭义上:一定的社会政治、
17、经济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 一、 背景 a) 受社会学影响 b) 受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c) 社会各种分析手段的改进,行为主义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d) 政治现实的需要 ,逐渐利用权力合法巩固统治,对政治运行方向做出预测 马克斯韦伯 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克蒙特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 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阿尔蒙德 比较政治体系 徐大同 马啸源 “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亚里士多德 2.孟德斯鸠 新编政治学 关于政治 文化 的形成的观点 1. 政治文化形成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2. 民族文
18、化、阶级文化构成 3. 各种亚政治文化的综合 4. 把文化看作形成于经济生活领域,生活方式 决定政治取向 政治文化的定义:一定阶级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中,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向、方式和方法都 起 着导向和制约作用 。 关于政治文化的观点: 1. 广泛化, (不仅包括政治心理还包括政治制度和理论) 2. 政治文化就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是狭义部分 政治心理 3. 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关于政治文化的界定 中国政治文化 中国民主政治难产的原因 茅于轼 政治文化就是阶级文化 公民文化阿尔蒙德 政
19、治文化的特征和 作用 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进行分类,“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分为主和亚两个部分,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倾向,即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亚文化 的特殊倾向,即由一定数量的个人形成的各个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主文化是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感的,亚是存在明显分歧的) 第 6 页 共 9 页 1. 民族性 2. 稳定性 3. 阶级性 4. 继承性 作用 ; 1. 对政治设施有重大作用 2. 对体制和制度有重大影响 3. 对政治行为有重大影响 4. 对政治体制形成和改革有影响 政治文化类型 主体不同: 1.大众和精英 (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 参与程度: 1.臣属和参与(阿尔蒙德)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一、
20、 研究现状 二、 构成 1.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亚文化 -传统、西方、 传统 -正统与典籍 儒家 1.家族本位(从古 从老) 2.权力本位 3.自律本位(内心发现)(政治随意性) -强权政治 4.“均平”主义 5.“国家”主义 (皇体 家庭 消极 & 民族 爱国主义 积极性)6.“中庸” 7.“集体主义”。 三、 现代化 阶级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一、 定义 人类学和社会学中的概念:社会互动形成人的属性 社会化 三个观点: a) 把政治社会化看作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 b) 社会塑造适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意识 c) 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政治文化维护和变迁的过程 特点: a) 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
21、一 b) 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统一 c) 认识和传习的过程的统一 d) 经济束缚发展水平 因素: a) 经济发展水平束缚政治化 b) 政治导向符不符合利益 c) 与民族文化有没有亲和性 “路径依赖” d) 政治社会化媒介 e) 政治权力 f) 政治事件 -催化剂 -取向 政治社会化媒介 1. 家庭 社会的细胞 2. 学校 行为主义 少年 上代 -下代 家庭 自发 马克思 成年 经济 -被社会大众媒体 有意识的过程 影响构成 影响功能(不发达国家,选择民主) 第 7 页 共 9 页 3. 大众媒介 4. 社会政治组织 5. 特定的政治符号 6. 环境 政治文化类型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 少年
22、-成年 社会年龄阶段 间接 -直接 社会化方式 政治革命、改革主要形式 1. 革命 广义与狭义 广义:革命指推 动 事物发生根本变革 ,引起事物从旧资变为新资的飞跃 狭义: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革命的主要形式 :暴力革命 和平过渡 改革:对原有的事物的改造和革新 改革的主要形式:选举制度改革 立法机关改革 司法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机构改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 政治改革与革命的异同 : 异 :革命:改革的主体是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是主体为适应客体情况的变化以及利益关系的变化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对政治关系进行的调整,它一般运用和平的手段,制定系统的、长期的计划 改革:革命则
23、是由于利益关系以及原由的政治关系不能适应各政治力量对利益的要求,由政治力量发起,旨在建立新的政治关系,也是一般 的政治力量成长为政治权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发生政治权力的变更,并且,是否发生权力的变化是衡量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革命是一个暴风骤雨试的过程,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两者变革程度不一样,革命改变整个旧的生产关系,全新取代之;改革则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部分。 变革任务不同,彻底摧毁旧的上层建筑 两者革命手段不同 发起者和领导者不同 历史条件不同 同 : 1. 性质都是进步的社会变革 2. 目的 解放生产力 3. 变革的对象是旧的生产关系 4. 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资本主
24、义利益集团影响渠道和 策略 政治社团是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政治 影响渠道: 1. 个人联系是接近上层人物的最久远和最传统的方式 ;(个人联系渠道是利用家庭、学校、地方和社会第 8 页 共 9 页 联系作为接近政治上层人物的工具) 2. 政治代理人物是利益集团可以利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渠道;(这种渠道采取由该集团的成员直接进入政策制定机构的方式而直接地和持续地表达其利益) 3. 政党渠道;(在西方国家中,意识形 态色彩浓厚的政党,一般在组织上也较为严格,成了利益表达的至关重要的渠道) 4. 立法机构、内阁和行政职能
25、部门更是利益集团经常利用的渠道; (出席议会的听证会;直接向政府官员提出看法;在会议、午餐会上与政府官员非正式接触;发动选民;提起或参加诉讼;对竞选提供捐款;提供研究结果或技术资料;帮助拟订法案;参加抗议和示威) 5. 强制性接近也是表达利益要求的一种形式;(抗议示威、罢工和阻挠) 苏维埃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苏维埃俄国政体:苏维埃代表大会 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 第一,苏维埃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成员由人民选举产 生或撤换,有特定人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 第二,苏维埃由联邦院和民族院组成,两院具有平等的权力地位。 第三,苏维埃拥有制订、修改或废除法律、法规、决议和批准国民经济
26、计划的权力。 第四,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法院和检查机关都由最高苏维埃产生并向它负责。 第五,地方各级苏维埃是地方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权力机关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 关于政治发展(方式 、途径)基本目标 马克思对此的基本观点 发展:它是由于社会学家孔德,社会结构性进步,发展意味着进步,不同于增长、变迁。 政治发展 : A. 美国派伊 政治 发展面面观 (政治发展的各方面)政治发展的十种意义 B. 阿尔蒙德 比较政治学 :发展途径研究 “政治文化的”提出者 发展中的政治 政治文化世俗化、政治分化、政府能力决策的提升 C.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一体化、制度化、民主化 政治发展就
27、是政治现代化 工业化进程中推动国家其管理经济形式、方式、职能上的变化 a) 民族国家的贡献 b) 民主的政治体制的确定 c) 国家和政府能力增强 d) 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靠法律和财政) 中国的政治发展: 1. 逻辑起点: 二元制结构,造成是经济的不 平衡 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 长期的延续造成落后 20 世纪 增加国家控制力 2. 历程 a) 恢复国家主权 b) 中央政府资本积累迅速增加 c) 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重组社会 d) 教育和 现代化技术的传播满足了管理工人的需要 3. 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 a) 增强政治系统功能 b) 扩大政治参与 第 9 页 共 9 页 c) 政治文化重构 马
28、克思的基本的观点 : 一、作为政治发展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 一、 将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变迁的过程,发展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属性。政治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后者推动和决定的,只要社会的发展不停止,政治发展也 不会停止,只要存在着政治生活,就必然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二、 政治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运动过程。一切政治的运动发展过程都是人本身的活动,政治发展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同时也围绕着人来展开。(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发展的探究是从“现实的人”开始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是生产的人,是社会的人,
29、是能动的人,是发展的人,也是经验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 政治发展要能够不断满足人的政治需求。正如人类社会 发展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一样,政治发展同样应当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的政治需求的过程。 四、 政治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 二、 特定时代人的社会关系构成政治发展的基础,( 人们的政治活动不是孤立的东西,政治发展植根于特定时代人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决定政治发展) , 1.政治发展的动因要从社会关系当中去寻找; 2. 政治发展要与社会关系的变化相适应 三、 现实的人的活动推动政治发展, ( 1. 把握人的政治需求
30、变化; 2. 认识政治发展的特定社会条件和基础; 3. 弄清政治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4. 主动变革政治形式; 5. 形成推动政治 发展的合力) 民主集中制原则 的 理解 定义: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 理解: 1.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3. 在国家机关的决策程序上。实行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 的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做出正确决策,再贯彻下去的办法; 4. 在各级组织内部和上下级之间,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