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产生和运用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高。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该反射需要强化,而且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强化时间和次数的分配。最早研究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利用白鼠和鸽子等动物,做了经典的迷笼实验:把小白鼠放到一个特制的迷笼里,此时它就会想方设法逃出去,到处冲撞试图找到出口。最后它可能因某一个偶然性动作踩踏了某块木板而触动机关打开了门,逃出箱外获得了自由。如果把逃出的小白鼠再关入迷笼,使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小白鼠就能越来越快地从问题箱中逃出来,最后学会把踩板和开门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此时它就会为了开门而直接去踩板。操作条件反射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大多数个体的学习是在一个被控制的环境中发生的,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因为选择了一个适当的行为而受到了“奖赏”。在消费行为中,工具性条件反射指消费者是通过尝试性的过程来学习的,一次有利的经历在教个体重复某种行为方面是很有帮助的,正向强化会加强壮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受到正面强化的行为更容易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