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2907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卷第 1 页( 共 18 页) 高考化学 各 题型 解答 技巧 【专题目标】 熟悉高中常见题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经典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 点。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 。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选择题的类型有多种

2、,在结构上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 【题型一】 直接法 【例 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 16O、 17O、 18O,氢的同位素有 H、 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3 种 ( B) 6 种 ( C) 9 种 ( D) 12 种 【点拔】:从水的分子组成( H2O)来看, 3 种氧原子分别与 2 种氢原子可构成 6 种水分子,此外, 2 种氢原子混合与 3 种氧原子又可构成 3 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 9种。即: H216O、 H217O、 H218O、 D16O、 D 17O

3、、 D 18O、 HD16O、 HD 17O、 HD 18O。 【例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FeCl2 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Cl2 Fe3+ +2Cl (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 +OH +HCO3 CaCO3 +H2O ( C) FeS 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FeS +2H+ Fe2+ +H2S ( D) 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4OH AlO2 +2H2O 【点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点。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全面作答。( A)中质量守

4、恒,但电荷不守恒;( C)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产物应为 Fe3+、 S、 NO 和水,其离子本卷第 2 页( 共 18 页) 方程式与事实不符;( D)中氨水碱性比较弱, 不可能和 Al3+ 反应生成 AlO2 ,它们的反应产物应为氢氧化铝,因此该离子方程式也与事实不符。 【规律总结】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直接求出答案,然后再跟选项比较找出正确选项。 【题型二】 筛选法 【例 1】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 Mg2+ 、 SO42 、 Cl ( B) Ba2+、 K+ 、 OH 、 NO3 ( C) Al3+ 、 Cu2+ 、 SO42 、 Cl (

5、D) Na+ 、 Ca2+ 、 Cl 、 AlO2 【点拔】 离子共存题是高考题的常考点之一。本题有 两个限定条件,一是 pH=1,表明溶液为强酸性 溶液,二是 无色 溶液。按此两个条件再加上离子是否共存对各个选项进行逐项分析。( A)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且为无色,符合题意;( B)组离子为无色,可以共存,但其中的 OH 与 H+不能共存,应予排除;( C)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其中的 Cu2+ 在水溶液中显蓝色,也应排除; (D)组离子中 AlO2 在酸性条件下会迅速水解而不能共存,也应排除。 【例 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 165K

6、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 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玻璃态,体积缩小 (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点拔】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 A)( B)( D)错误, 【规律总结】 又称排除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 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

7、本卷第 3 页( 共 18 页) 【经典题型】 简答题 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所以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它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 的情况。不但用来考查考生是否“知其然”,还要考查考生能否“知其所以然”。 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回答问题时,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

8、,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练,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题型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要求根据题给事实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说明其原因或目的,最后阐述结果,作出正确答案。 【例 1】 (1)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某些工 厂用 FeCl3 代替明矾,简答 FeCl3 净水作用的原理。 (2)用石灰抹墙有硬化过程,水泥砌墙也有硬化过程,比较其硬化原理。 (3)在铸造工业中常将水玻璃与石英砂混合制成模具,然后将模具浸泡在 NH4Cl 溶液中使之定型,简答其工艺原理。

9、【 点拔 】 这是用元素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产中化学问题的简答题。根据题意分析,用AlCl3 可净水,其原理是 AlCl3 为弱碱强酸盐, Al3+发生水解产生 Al(OH)3 胶体,其表面积大吸附水中杂质,达水净化目的。而 FeCl3 溶液中 Fe3+水解程度也很大,也能生成 Fe(OH)3 胶体,达净化 水目的;石灰抹墙硬化是 Ca(OH)2 与空气中 CO2 反应,生成 CaCO3 的结果,而水泥硬化是硅酸盐与水作用,生成胶状物,胶状物发生凝聚,生成强度大的晶体的结果;定型固化:水玻璃成分是 Na2SiO3 水溶液,而 SiO32-水解程度大,其溶液呈碱性 SiO32-+2H2O H2Si

10、O3+2OH-; NH4Cl 溶液中, NH4+水 解,溶液呈酸性, NH4+H2O NH3 H2O+H+。两溶液相遇,使两者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不溶性 H2SiO3 把石英砂粘结起来,本卷第 4 页( 共 18 页) 使之定型。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 2】 酸雨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燃料时所排放的尾气中的 SO2 造成的。现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某份雨水样品 的 pH 值: 请回答:在测定时间里,雨水样品的 PH 值变小的原因。 【点拔】 这是有关 SO2、 H2SO3 的性质联系实际的环境化学测试题,只要熟悉含硫燃料燃烧排放的 SO2、 H2

11、SO3 的性质,就能准确解答。在简答中可用化学方程式配合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要注意 SO2 与 H2O 反应生成 H2SO3, H2SO3 既有弱酸性又有还原性, 易被空气中 O2 氧化成 H2SO4,而 H2SO4 为强酸,因此雨水的 pH 值减小。特别需注意 pH 值的不断减小, c(H+)不断增大,不应认为是 SO2 续溶解雨水中造成的,因空气中 SO2 含量不可能很大,而 SO2 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1 40),雨水对 SO2 吸收不是缓慢进行。 【规律总结】 简答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化学简答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说明的理

12、论根据,然后搞清因果关系。表达时要求条理清晰,化学用语准确,文字叙述简捷明了。 【题型二】分析判断法 此法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情境先总结、归纳、分析、判断、统摄成规律性的结论,再按此结论来作出对限定条件下的判断、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例 1】已知有下列反应: (1)CuSO4+H2S=CuS +H2SO4 (2)Br2+H2S=S +2HBr 或 4Br2+H2S+4H2O=H2SO4+8HBr 依下述方法之一可以测定被污染空气中的 H2S 含量:将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溴水或CuSO4 溶液并测定其电导变化 (电导即溶液电阻的倒数,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能,当离子浓度不太大的时候,电导随离子浓度近似地成

13、正比关系 )。上述吸收剂 之一可用来测定很大浓度本卷第 5 页( 共 18 页) 范围的 H2S 含量 (每立方米空气中含 0 50 毫升 H2S);而另一种吸收剂用于低浓度范围的H2S 含量 (每立方米空气中含 0 5 毫升 H2S),但是后者有很高的灵敏度。试指出分析情况下选择吸收剂的依据。 【点拔】 这题是信息给予题,也属于综合评价题,考查自学能力。通过阅读题干内容,分析出其中要点,即未学过的新知识: 电导与离子浓度有近似正比关系; 从题干中反应,H2S 是弱电解质,反应后转化为强电解质。随反应进行,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因此电导增大,故可测知 H2S 的含量;两种吸收剂溶解度不同, CuS

14、O4 易溶于水,所配溶液浓度大,故可吸收 H2S 的量就大;而 Br 2 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吸收 H2S 的量就不大,两种吸收剂分别适合测定 H2S 浓度大范围及浓度小范围的要求。根据 (1)反应,生成 H2SO4 溶液离子浓度大,即 H2SO4 完全电离 H2SO4=2H+SO42-, 1molH2SO4 电离 3mol 离子,而原 CuSO4 也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CuSO4=Cu2+SO42-, 1molCuSO4,电离出 2mol 离子,显然反应后离子总浓度增大,因此增大电导性能,而且 CuSO4 易溶,可配制浓度大的溶液,吸收 H2S 容量大,从而适 用于测定高浓度范围的 H2S

15、 的污染空气。由反应 (2)可知由 Br 2 吸收弱电解质 H2S 后,生成 2mol 强电解质 HBr(或 1molH2SO4 或 8molHBr),离子浓度明显增大,电导也随之增大,所以可以更精确测定 H2S 的含量 (灵敏度大 )。但因 Br 2 水不能制得高浓度溶液,因此溶液吸收 H2S 容量有限,从而适用于测定低浓度范围的 H2S 污染空气。 本题考查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题干给出材料新颖的信息知识,应通过阅读准确分析提供信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突破口,培养严密、科学的思维能力。 【例 2】 解释下列实验 问题: (1)浓盐酸易挥发,使产生的气体中含杂质 HCl,为什么

16、实验室还用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 Cl2 而不使用稀盐酸? (2)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且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 (3)实验室用 Na2SO3 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取 SO2 气体时,既不用稀 H2SO4,也不用浓 H2SO4,而是用中等浓度的 H2SO4,为什么? 【点拔】 (1)因为用稀盐酸与 MnO2 反应几乎得不到 Cl2,所以尽管能引入杂质 HCl 也只好使用浓盐酸。制得氯气中的 HCl 杂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2)电石 CaC2 与 H2O 反应生成 C2 H2 气体是一个很剧烈的反应。所以应设法控制反应,适当降低速度。将 H2O 换成饱和食盐水,可以降

17、低 H2O 分子的浓度、减慢反应速度。用分本卷第 6 页( 共 18 页) 液漏斗控制加入,可以减小水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减缓反应速度,使气体平稳放出。 (3)SO2 气体易溶于水,溶解度为 1 40,但比起 HCl、 NH3,又小得多。 Na2SO3 与 H2SO4反应产生 SO2 气体,本质上是离子反应。所以使用浓 H2SO4 时,由于 C( H+) 太小 (浓 H2SO4中主要为 H2SO4 分子 ),反应十分缓慢。但如果用稀 H2SO4,反应体系中的水太多, SO2 又不易逸出。所以用 中等浓度的硫酸即可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既可保证有较快的反应,又可减少 SO2 损失。 【规律总结】

18、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式的思维活动,这实际上是认识科学、认识自然的思维方法之一。 【经典题型】 实验题 题型特点 实验题的形式繁多,它常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它具有知道面广,命题新颖,思考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 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实验题的解答要求高,难度较大。只有考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弄懂,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 实验题解题方法 实验

19、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解这类题时,只要从实验原理入手,结合具体实验题目的特点,根据题给信息,认真审题,抓住题眼,就能很快地理顺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题型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某项实验任务,是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 重点内容本卷第 7 页( 共 18 页) 之一。 【例 1】欲用亚硫酸钠和硫酸制取 0.5mol 的二氧化硫气体,要用下列仪器来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集气瓶 【点拔】中学阶段常见的容器和反应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坩埚、蒸发皿、集气瓶、试剂瓶、滴瓶、启普发生器等。要求掌握这些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

20、项,如能否直接加热、所装试剂的量等。本题所给仪器都可做反应容器,但烧杯、集气瓶一般不用来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和烧瓶都可以做反应容器,但试管适用于少量物质间的反应,而烧瓶可适用于 较多量物质间的反应,现欲配制 0.5mol 二氧化硫气体,至少需亚硫酸钠固体63g,故应选烧瓶。 【例 2】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 Mg2+、 SO42-及泥沙 ,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过滤 ,加过量 NaOH溶液 ,加适量盐酸 ,加过量 Na2CO3溶液,加过量 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点拔】 在有多种杂质存在的情况下,要搞清所加试剂与被除杂质的对应关系,同

21、时还要注意到,在实际操 作中,通过加入适量的试剂除去杂质几乎是做不到的,因此,所加每一种试剂一般都是过量的,后加的试剂既要除去杂质,又要除去前面所加的多余的试剂,所以一定要确定出合理的除杂顺序。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从所用试剂和粗盐中的杂质可知:用 BaCl2 可沉淀 SO42-, Na2CO3 可沉淀 Ca2+, NaOH 可沉淀 Mg2+,但由于所加试剂过量,因此,最后必须除去所加的多余的试剂。从所用试剂看,多余的 Na2CO3 和 NaOH可用盐酸除去, 多余的 BaCl2 可用 Na2CO3 生成 BaCO3 沉淀来除去,因此在加入试剂时,BaCl2必须在加 Na2CO3溶液

22、以前加入,盐酸用来除去 Na2CO3和 NaOH,但又会溶解 Mg(OH)2、CaCO3 沉淀 ,故必须在过滤后加入到滤液中 .从以上分析知 :粗盐提纯的关键是、必须在最后 ,必须在的前面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C、 D。 本卷第 8 页( 共 18 页) 【规律总结】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从而考查考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 【题型二】化学实验原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 1】 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通常采用下法: 2NaNO2+6Na=4Na2O+N2,试说明为什么用此法制取氧化钠比

23、直接钠氧化法好。 【点拔】 这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答中必须紧扣题干 Na2O 制取反应式:2NaNO2+6Na=4Na2O+N2,反应中生成 N2 这一重要信息,才可找出答案: Na2O 在 N2 气中不被氧化,从而分析出 Na 直接氧化法不足之处;无论金属钠是在氧气中点燃,还是在空气中氧化,因生成的 Na2O 极不稳定,会进一步氧化生成 Na2O2,即 2Na+O2 Na2O2,而实际上得不到纯 Na2O。 【例 2】 ( 1)在一盛有 Ba(OH)2 溶液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小木块,小心地向烧杯中滴加与 Ba(OH)2 溶液密度相同的稀硫酸,静置后小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开始( )。 A不变 B增

24、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 2)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3)若将一试管如右图所示倒立于同一 Ba(OH)2 溶液中,在滴入稀硫酸的前后,试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将( )(设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且反应后试管仍然漂浮)。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点拔】 本例属物理、化学综合题。题目巧妙地把化学和物理融于一体,综合运用物理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沉条件及化学的复分解反应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两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判定沉淀物生成,再由物理知识正确求解。 ( 1)滴入稀硫酸后,溶液要发生中和反应: Ba(OH)2+H2SO4 = BaSO4 +2H2O。反应生本卷第 9 页( 共 1

25、8 页) 成物为 BaSO4 沉淀和水。由于原来的的 Ba(OH)2 溶液的密度比水要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密 度应该比原来小。 由木块受力平衡有 ( 大小不变)。 又由阿基米德定律 可知: 将变大。 ( 3)以试管底为研究对象,设试管横截面积为 ,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为,做出其受力分析图如右所示。由其受力平衡有 由于试管重力 不变、外界大气压强 不变,故可知反应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不变。 再以试管中液面为研究对象,设液面处液体压强为 ,做出其受力分析图如右所示,由受力平衡有 所以知试管中液面处液体压强 不变。 又有 在上式中由( 1)分析可知反应后的溶液密度 变小,所以最终可得出:试管内外的液

26、面差 应该变大。 【规律总结】 这类试题通常要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处理,说明理由等。 【题型三】化学实验设计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已知的仪器装置,要求根据实验目的或给出的药品,将气体制备,除杂提纯或设计操作程序与仪器连接,定量计算结合起来,考查考生设计实验,基本操作、数据处理的能力或评价实验方案优劣的能力。 【例 1】 . 如何用实验证明一无色晶体是明矾? 本卷第 10 页( 共 18 页) 【点拔】 明矾的组成可表示为: KAl(SO4)212H2O 或 K2SO4Al2(SO

27、4)324H2O,要求用实验的方法分别确定出该晶体中含K+、 Al3+、 SO42-及 H2O。并简要地写明实验方法、现象及其结论和必要的反应方程式。 【 例 2】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 CO、 H2,还含有 CO2和水蒸气。请用图中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 CO和 H2。 (1)连接图中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 (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合气中含有 H2的实验现象是 _;其理由是 _。 点拔 检验 H2是使其转化成水后用无水 CuSO4检验;检验 CO是使其转化成 CO2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但是题中原混合气体中就含有水蒸气和 CO2,因此先除去混合气中的这两种气体,是完成此题的关键所在。 【规律总结】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给出新情境(主要是中学课本中未介绍过的新反应或未见过的新装置),结 合仪器组装,物质的性质或制法,实验现象描述或分析等已有知识提出问题,考查考生接受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迁移、分析、重组来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