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部分:国情 一、共和国成就 1、共和国巨变的表现: ( 1)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2)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某些科技领域已位居世界前列;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2、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1) 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 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3
2、) 坚持 改革开放 (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本原因) ( 5)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 6) 全国人民 弘扬 和培育伟大 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7)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 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 9)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 为什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 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3、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指引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内科学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 我国
4、的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1、我国的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包括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 我国的 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为什么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和作用 : 地位
5、: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作用: 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5、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和作用 : 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我 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出强劲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 、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
6、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6、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根本目的是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根本原则: 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8、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 了 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原则 。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7、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 为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 1)这一分配制度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 ( 2)实行 分配制度 的意义: 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我国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国民收入越来越多,分配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现存的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2、 收入差距过大有什么危
8、害? 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不利于实现合作 的不断延续;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改革完善分配制度; 鼓励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掌握致富本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三、 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和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
9、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根本 政治 制度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 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 人民代表大会是 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 的机关 , 人民代表大会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 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行使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
10、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 1)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 2)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 3)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4、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 1)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 产生 ,他们对人民 负责 ,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 2)同时,人大代表又要
11、接受人民的 监督, 人民有权依法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从而保证了人大代表 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5、青少年应怎样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 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 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 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7、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
12、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 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9、 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措施: 党和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近年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竣工
13、。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创业。 意义: 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是 :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 4.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 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 根本要求 。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 根本任务 。 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 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5.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开放 ?
15、改革开放是关系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 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
16、走向世界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6、 改革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 我国对外开放包括 “引进来”和“走出去” 两种基本途径。 8、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们应怎样走向 世界 )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走向世界需要用发
17、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自己的全球观念。 走向世界 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走向世界 还需要善于学习。 五、科教兴国战略 1、科技的作用 (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科技是 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是 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2、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蓬勃兴起的信息技 术 (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 21 世纪高科技的主流 )
18、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3、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 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 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
19、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 在科技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 改革 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 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6、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
20、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什么进行科技创新)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3)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科学发展 靠创新 。 ( 3)要想真正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要靠创新。 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 4)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7、 怎样才能建成创新型国家(为建成创新型国家提建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21、位。 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8、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9、 我国推进教育创新的措施 ( 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2)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 普通 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 10
22、、 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 1) 好奇是创新的起点,增强好奇心,把 好奇发展为兴趣,进而转化为志趣 ( 2)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 ( 3)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 开发想象力, 展开想象的翅膀, ( 4)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5) 独立思考,培养求异思维 (创新的源头)( 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7)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 学会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 11、如何理解人才? 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有人才。 科学家是人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企业家是人才,科学种田的农民也是人才。凡是具有一定的
23、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 造性的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12、青少年应怎样成为有用的人? 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六、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和 负面影响 。 人口基本现状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等。 负面影响: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
24、平的提高。 2我国的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 我国环境状况: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 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5、 如何鉴赏自然美? 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想象力 6、为什么要
2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为什么建设美丽中国) 1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3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提高公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4)建设美丽中国也 是履行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7、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怎
26、样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 1)国家: 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开展节能减排 .实施依法治国,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环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公民: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宣传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
27、资源的习惯。如: 不乱扔垃圾;不使 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节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一水多用,节约纸张,不浪费粮食;多步行、骑自行车,少乘私家车。 宣传环保法律知识,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积极参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社会公益活动; 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 8、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七、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内涵: 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
28、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具体表现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意义: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 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2、 在文化建设中 怎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弘扬和民族精神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根本
29、要求)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 最重要的是 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3、 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自觉 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要 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 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八、 共同理想 1、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
30、史责任。 2、实现共同理想要分哪三步走? 第一步,到 l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期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同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状 况 总体 上的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4、描述全面小康实现时或中国梦实现时的景象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七个更加) 5、 为实现全面小康(或中国梦)提合理化建议 (怎样实
31、现)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 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民素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青少年怎样为实现全面小康(或者中国梦)做贡献 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树立远大理想 善于学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
32、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磨砺坚强意志、积极进取 要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 任,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7、 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西方敌对势力也在想尽办法遏制我国的发展,这些都决定了实现 全面 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达到共同理想的彼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 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万难,战胜
33、各种风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当代青年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历史责任,就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 这样做既是为了用今天有限的财力、物力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又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8、青少年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 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学习上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学习;生活上做到吃苦耐劳
34、,生活俭朴;工作上做到不畏艰难,勤勤恳恳,意志坚强。 九 、 中国与世界 1、当今世界的 主题、时代潮流、 发展趋势是什么?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 主题 。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 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 时代潮流 。 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 发展 趋势 。 2、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 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 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 2)作用: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政治方面: 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5、我国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 1)机遇: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 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2)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
36、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 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一、 心中有法 1、法律的 特征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征: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 不良诱惑的危害 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使人无
37、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 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4、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 ( 1) 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 ( 2) 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 ( 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
38、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 律法规。( 2)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 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5、 一般违法到犯罪给我们的启示 ( 1)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 ( 2)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 就要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 3) 防微杜渐, 才能 防患于未 然。 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6、 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 生活经验 不足,各方面都
39、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 ,容易遭受不法侵犯。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7、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一、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 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 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二、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 A.呼救法 B 周旋法 C 拨打“ 110”报警法 D 实施正当防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当通过非诉讼以及其他 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勇敢的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 诉讼途径 讨回公道。 如果有经济困难,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