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3714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 下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 ,几乎与整个 欧洲 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 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 18000 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 “四海一洋 ” 四海 :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一洋:太平洋

2、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

3、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 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 家, 136 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 倍。 (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 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 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 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4、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 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 族人口在 400 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2 “大杂居、小聚居 ”;有利于各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

5、荣。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中国地形的特点: ( 1)地形多样;( 2)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2、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我国有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特点:沟壑纵横 ,支离破碎);青藏高原(特点:远看是川,近看是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内蒙古高原(特点: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最大的牧场);云贵高原(特点: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4、我国有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地势最低;素有 “天府之国

6、 ”的美誉)。 5、我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6、我国的山脉:三纵三横加一弧 三纵:东北、西南走向:东 列:台湾山脉;中列:长白山 武夷山;西列: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三横:东西走向:北列:天山 阴山;中列:昆仑山 秦岭;南列:南岭。 一弧:喜马拉雅山 。 【补充: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7、山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 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劣势:交通不便、不利发展种植业,无法开展大规模生产等。 8、我国的地势特点有什么影响? ( 1)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

7、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加快了内 地与沿海的联系。 ( 2)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水电站。 ( 3)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 ) 长江以北的地区主要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 青藏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高原高山气候 ) 3、什么是季风?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 风。 4、我国季风的类型: 每年夏季盛行从

8、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夏季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冬季风)。 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6、季风的影响: ( 1)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 2)季风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带给我们灾难,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使得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受到影响 。 7、分析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西伯利亚 偏北风 (东北、西北) 干冷 气温下降、雨水不多 3 夏季风 印度洋 太平洋

9、偏南风 (东南、西南) 湿润 温和湿润、雨水多 三、母亲河 -黄河,长江 1、黄河的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北麓 )、注入海洋( 渤海 )、长度( 5400 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形状( 像“几 ”字型 )、流经的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9 个省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处( 河口与桃花峪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渭河、汾河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2、黄河的主要水电站有哪些 ? 龙羊峡(黄河第一坝)、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黄河最大的水电站)。 3

10、、为什么这些水电站位于上、中游? 因为此处是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适宜建水电站。 4、黄河流域有 “塞上江南 ”之称的是哪里?宁夏平原 5、黄河水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灌溉、发电;因为 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 6、黄河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它有什么影响? 水土流失、下游形成 “地上河 ” 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失去了大量养分,而且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成为 “地上河 ”,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 7、治理黄河的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水土保持;兴建水库。下游地区:加固堤坝,疏

11、浚河道。 8、长江的发源地(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注入海洋( 东海 )、长度( 6300 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流经的省区( 青 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11 个省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处( 宜昌、湖口 )、主要支流( 自西向东依次为: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11、长江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12、长江三峡的功能:防洪、发电、航运 13、为什么长江被誉为 “黄金

12、水道 ”?航运发达,宜宾一下一年四季皆可通航。 14、长江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洪涝灾害。 原因:( 1)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有的年份普降暴雨,持续时间长,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2)由于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3)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15、简答:治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上、中游修建水库。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培修加固黄河大堤,兴修 分洪、蓄

13、洪工程 。 16、我国的地势特点怎样?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你对剖面图的理解,说说一江春水为何向东流?这一原因还对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 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三、秦岭 淮河分南北: 4 1、中国的人口生活在哪里?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 2、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或者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 淮河一线 3、中国 的四大地理分区是哪些?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4、南北方的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哪些

14、明显的不同?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在民居特色上:防寒、保暖;南方的房子很注重通风、防雨。 ( 2)在交通工具上:北方基本上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南方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水运。 ( 3)在饮食 习惯上:北方喜欢吃面食;南方喜欢吃米饭。 气候因素起至关重要作用。 5、冬季我国的南北方气温差异怎样? 在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很大,北方低,南方高,北方平均气温在 0以下,南方平均气温在 0以上。 6、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 淮河一线? 0等温线 7、夏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怎样?南北温差不大 8、说说我国南北方、东西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9、我国南

15、北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有哪些差异? 气候方面:北方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年降水量少于 800 毫米。南方是亚 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一月平均气温高于 0,年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 河流方面:北方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农作物方面: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水田作物。 耕作制度方面: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耕地类型:北方 -旱地;南方 水田 10、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 淮河一线?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四、东西部差异显著: 1、说说西部地区

16、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12(省区) 有: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重庆市 2、说说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有哪些? 自然条件:、地形: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气候:西部干燥,东部湿润。 水文:西部稀少,水量小,东部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西部资源丰富,东部 资源短缺。 土地利用方面:西部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东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业。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牧业生产发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17、发展潜力很大,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比较落后;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肥田沃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3、为缩小东西部的差异,国家推行什么战略? 国家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西 部发展水平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4、为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实行哪些对策? 发挥资源优势;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发展交通;发展教育;引进人才。 五、交流与互补 -区域合作 1.地区: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 2.原因: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区域差异 3.目的: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4.

18、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 重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5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 一、 红松之乡 1、 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 长城 乌鞘岭一线以东和以南,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 红松之乡的位置: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 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 地形:山地绵延。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正是这种寒冷的天气

19、和绵延的山地孕育了茂密的红松。 4、 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受 到了很大的破坏。 5、 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 6、 解决措施: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二、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 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 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气候 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

20、雨 植被 植被稀少 土壤 土质疏松 地形 坡度大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 措施: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修造梯田 3、 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 三、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 1、 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 2、 自然环境:地形: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 1/3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3、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

21、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化都市,名胜古迹 4、 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 第二课 南方地区 一、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 南方地区:范围: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太湖概况:太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3、自然环境: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 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 鱼米之乡 6

22、优越的自然条件 鱼米之乡,交通便利 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城市 城镇 5、 水乡风情:交通:以船为主 建筑: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食物:太湖 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二、富庶的四川盆地 1、四川盆地的位置: 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 地形:四川盆地边缘多山,山势陡峻;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丘陵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 农业特色:农业发达,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是我

23、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畜禽种类多,肉猪和家禽产量很高。 3、都 江堰:(天府美自古堰来)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就得益于它,对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4、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丰沛的降水,众多的河流 -充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芒硝 -矿产资源井盐(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 -野生动植物资源(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 5、 独特的巴蜀文化:变脸,川剧,川菜 三、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 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

24、,毗邻港澳地区,三地陆路想通、水陆相连,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2、发达的外向型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珠三角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靠近港澳,出口便利的区位条件使农产品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或者出口。港澳地区农产品需求量大,与珠三角地区相同的饮食文化习惯也为珠三角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广 阔的市场。 3、外向型工业: 区位因素(地理位置) :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5、; 2)、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人文因素: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外来资金。 政策因素 : 1)、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 “对外开放,优先发展 ”(设特区,全开放 )的策略。 2)、廉价的劳动力; 3)、土地成本低。 四、我国的经济中心 上海 1、 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 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地平 2)河湖众多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

26、海港口。 历史背景: 早在 200 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商埠。 7 工业基础 :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 政策支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 1990 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 后,被推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 1)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2)是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3)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4)制造业发达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1、 史前时代:人类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 2、 人类史前时代

27、的巨大进步: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1、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条件 (地球气候变化 ,降水减少 ,森林面积减少 ,退化成草原 )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 进化论的观点,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2、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3.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这

28、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 ( 1)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 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4、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 三万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

29、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生活时间 原始先民 特点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约 30000 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会使用人工火 ,氏族生活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10000 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 7000 年 浙江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 6000-5000 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半 地穴房屋、种

30、粟、彩陶 距今约 5000-4000 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9、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 年 位于长 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建筑,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 猪 ) 黑陶 钵 8 水

31、网密布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粟 (猪 、狗 ) 人面鱼纹彩陶盆 相 同 点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10、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 为主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开始使用陶器 第二 课 早期 文明 区域 (一)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7、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

32、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早期城市 出现年代 建立者 文字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孟斐斯 距今 5500 年 前后 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 ) 乌鲁克 楔形文字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摩亨佐 .达罗城 距今 4500 年前后 古中国 长江黄河 二里头遗址 大约 4000 年前 禹建立夏 甲骨文 共同点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原因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18、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

3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 20、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 距今 4500 年前后 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印度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棉花。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 ( 二)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21、 距今 4000 年前后,克里特文明出现,之后又出现迈锡尼文明。 两者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 800 年。它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2、中美洲是指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3、新石器时代,丛林中的印第安人学会种植了玉米。 3000 多年前,形成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

34、24、距今约 1100 年前,玛雅人创造的玛雅文明在数学、天文、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奇琴伊察观象台、玛雅古城“美洲豹金字塔”)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25、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出现早期农业。北方形成粟作农业区,南方形成稻用农业区。 19、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 “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 。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对龙的信仰,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13 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

35、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9 14 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 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5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16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 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