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442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桥梁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书 第一部分 一、概述 一座大桥工程的设计工作,应包括桥梁规划设计(包括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又称方案设计)和编制施工图三个阶段。 桥梁的规划设计包括有: 1、 野外勘测与调查研究工作,即调查桥梁交通流量及其发展等;选择桥位;测量桥位附近的地形;钻探调查桥位的地质情况;调查和测量河流的水文情况;其它与建桥有关的情况,如建筑材料等。 2、 桥梁的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设计。 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纵断面设计包括桥梁总跨径的确定,桥梁的分孔、桥面标高与桥下净空,桥上或桥头纵坡等。 桥梁的总跨径一般根据 水文计算确定。 桥梁的分孔也与通航要求、地形和地质情况、水文情况

2、及技术经济和美观要求确定。桥梁的分孔关系到桥梁的造阶,一般来讲,跨径大,孔数少,上部结构的造阶就愈大,而墩台造阶就愈小。反之也然。因而最经济的跨径是使桥梁上、下部结构总造阶最低,当桥墩较高或地质不良,基础工程复杂而造阶就高,此时跨径可选取大一些,反之,当桥墩较矮或地基较好时,跨径可选得小一些。 另外,桥梁分孔还与通航、水文、结构体系、施工能力等等有关。 桥梁横断面设计,桥梁的宽度取决于桥上交通需要,我国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规定了公路桥面净空 限界及桥面布置的尺寸如下: 公路等级 桥面行车净宽 ( m) 车道数 高速公路,一 2 净 -7.5 或 2 净 -7.0 4 二 净 -9.0 或净 -

3、7.0 2 三 净 -7.0 2 四 净 -7.0 或净 -4.5 2 或 1 规范还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一般以建上、下行两座独立桥梁为宜。 在弯道上的桥梁应适当加宽; 桥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定,人行道宽度取 0.75m 或 1.0m,大于 1.0m 可按 0.5m 的倍数增加。不设人行道的桥梁,可设置栏杆与安全带。 平面设计根据桥梁两端引道而定。 铁跨两线桥 梁限界为 8.88m。 桥面横坡:一般取 1.5%3%, 桥面铺装: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表面处治、泥结碎石等。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一般厚度为 0.060.08m,桥面铺装一般不作受力计算,为使铺装

4、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上般宜在混凝土中铺设直径为 46mm 的钢筋网。 防水层:设在铺装层之下,厚度一般为 0.010.02m,且在桥面伸缩缝处连续铺设,不可切断。 - 2 - 二、桥梁的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三类。 1、永久荷载包括:结构重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力 、土的重力及土侧压力、基础变位影响力、水的浮力; 2、可变荷载包括基本可变荷载(活载)和其它可变荷载两类,基本可变荷载包括汽车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平板挂车或履带车引起的土侧压力;其它可变荷载有:风力、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

5、力、温度影响力、支座摩阻力。 3、偶然荷载包括:地震力、船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 各级公路车辆荷载选用表: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荷载 汽 -超 20 级 汽 -20 级 汽 -超 20 级 汽 -20 级 汽 -15 级 汽 -20 级 汽 -10 级 验算荷载 挂车 -120级 挂 -100 级 挂车 -120 级 挂车 -100 级 挂 -80 挂车 -100 级 履带 -50 级 用计算荷载计算时,按两行车队布载,汽车荷载不予折减;当桥(涵)面行车道宽度大于 9m 且小于或等于 12m(有硬路肩时,包括硬路肩宽度)时,按三行车布载,汽车荷载可折减 20%;按四行车队布载

6、时,汽车荷载可折减 30%。但折减后不能小于两行车队布载的计算结果。 用验算荷载验算时,不计冲击力、人群荷载和其它非经营作用在桥梁上的各种外力。履带车在顺桥向可多辆布载,但两车间距不得小于 50m,平板挂车在桥梁全长内用一辆布载。 汽车冲击力根据桥梁种类及跨度计算(参见规范)。 汽车制动力,当桥涵为一或二车道时(净 -4.5m,净 -7m,净 -9m),制动力按布置在荷载长度内和一行汽车车队总重力的 10%计算,但不得小于一辆重车的 30%,四车道的制动力按上述规定的 2 倍计算。制动力的着力点在桥面以上 1.2m 处。在计算墩台时可移至支座中心,在计算刚构桥和拱桥时,可移至桥面上。 荷载组合

7、:荷载组合可分为 6 类: 组合 I:基本可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 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 II:基本可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及其它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 III:平板挂车或履带车与结构重量、预加应力、土的重力及土侧压力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 IV:基本可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和偶然荷载的组合; 组合 V:可能的施工荷载组合; 组合 VI: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重及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地震力组合; 在桥梁设计中,当 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和

8、荷载组合,给出不同的荷载安全系数,当用容许应力设计时,则应按不同的荷载组合给出不同的材料容许应力值。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预应力在结构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作为永久荷载计算其效应,计算时应考虑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但不计算由于偏心距增大所引起的附加内力,在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应力不作为荷载,而将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影响力在外部超静定的混凝土结构及复合梁桥等结构中是必- 3 - 然产生的,而且是长期的,基础变位的影响力一旦 出现,也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因此,这些力都列入永久作用荷载。 混凝土收缩影响可作为相应于温度降低考虑,考虑混凝土徐变的计算,

9、可采用混凝土应力与徐变变形直线关系的假定。 二、连续梁桥与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 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可以是一联多跨,常用为三跨一联。 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均是超静定结构,其结构刚度大、变形小、主梁变形的挠曲线平缓,有利于高速行车。同时它们均会受墩台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产生附加内力。 根据活载位置的不同,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的断面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因而,要按弯矩变化的幅值 布置预应力钢筋。 连续刚构桥将连续梁与薄壁墩(柔性)固结而成。从而既保持了连续梁桥的优点,同时又节省了支座,减少墩与基础的工程梁,并改善了结构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即各柔性墩按刚度比分配水平力。 当连续刚构桥的墩高较

10、高时,墩柔性较大,此时其梁上的受力与同跨径布置连续梁桥差别很小。另外,预加力的影响、温度变化、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等对连续刚构桥有较大的影响。 三、连续梁桥与连续刚构桥的立面布置 连续梁桥一般均指预应力连续梁桥,可以是等跨度连续梁桥和不等跨连续梁桥。 对于跨度较大的连续梁桥一般宜采用不等跨的形 式,且是变高度连续梁。中小跨度桥梁可采用等跨度等梁高连续梁桥。 三跨连续梁桥,为了保证中跨跨中不致产生异号弯矩,一般边跨长度可取中跨长的0.50.8 倍,如果减少边跨长度,则边跨和中跨的跨中弯矩均减少,此外,边跨跨长与中跨跨长的比值还与施工方法有关,对于现场浇灌的桥梁,边跨长度取为中跨跨长度的 0.8 倍是

11、经济合理,但采用悬臂施工法,考虑到一部分边跨采用悬臂施工外,余下的边跨部分还需另搭脚手架,为使脚手架长度最短,则边跨长度应取中跨长度的 0.65 倍为宜。 变高度梁的截面变化规律可采用圆弧线、二次抛物线和直线等, 通常以二次抛物线为最常用。 连续梁在支点和跨中的梁估算值: 等高度梁: lH )( 301151 ,常用 lH )( 201181 变高度(曲线)梁:支点处: lH )( 201161 ,跨中: lH )( 501301 变高度(直线)梁:支点处: lH )( 201161 ,跨中: lH )( 281221 连续刚构桥的跨径布置、梁高变化可参照连续梁桥,一般来讲,连续刚构桥宜适用于

12、大跨高墩桥, 且桥墩采用柔性薄壁墩,目前常用的是双壁墩。薄壁墩宽度一般为 (0.20.3)H,两壁的中距在 812m 之间。 连续刚构桥一般均采用悬臂施工法。 - 4 - 四、截面设计 对于跨度较大的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箱形截面是最适宜的横截面形式。常用的箱形截面基本型式有:单箱单室、单箱双室、双箱单室、单箱多室、双箱多室等等。 腹板型式有竖腹板和斜腹板之分。 选用何种箱梁型式和腹板形式根据桥面宽、施工方法等等而定。 箱梁的顶底板是结构承受正负弯矩的主要工作部位,支墩处底板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应力,一般来讲:变截面箱梁底板厚度也随梁高 变化,墩顶处底板厚为梁高的 1/101/12,跨中处底板厚一

13、般为 200250mm。底板厚最小应有 120mm。 箱梁顶板厚度:应满足桥面板横向弯矩的要求和布置纵向预应力筋的要求。参考如下 (跨中截面 ): 腹板间距 (m) 3.5 5.0 7.0 顶板厚度 (mm) 180 200 280 腹板厚度:腹板主要是抗剪和主拉应力,一般: 腹板内无预应力筋时:可采用 200mm;有预应力筋管道时可采用 250300mm;有锚头时则可采用 250300mm。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中,腹板厚度可从跨中逐步向支点加宽, 以承受支点处较大的剪力,一般采用 300600mm,有达到 1m 左右的。 在顶板与腹板接头处有必要设置梗腋,它可提高截面的抗扭刚度和抗弯

14、刚度,减少了扭转剪应力和畸变应力。底板与腹板接头处可根据需要设置。梗腋形式一般为 1: 2、 1: 1 或3: 1、 2: 1。 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基本步骤 1、 根据前述原则同时参照同类桥梁设计,拟定结构总体布置及结构断面细部尺寸。 公路桥单箱单室,铁路桥单箱双室。 支座处梁高根据跨度取 67.5m, 跨中高度 3.55.2m,梁高按抛物线变化。 顶板取 2550cm,底板可沿跨度变化 30100cm, 腹板可变厚 4070cm。 顶板外伸长(单边)取 2.53.5m,有人行道的可适当加大,最大可取 5.5m。 2、 立面布置,结构分段,分段长度确定主要考虑每段吊装重量不超过吊机的起吊能力、

15、每段长度满足肋束下弯时设置竖曲线的需要、分段长度规格尽可能少。 参考施工方法及过程,对梁进行划分,便于计算截面内力。 各施工块重量大致相等;边跨及中跨跨中留 2m 长的合拢段。 3、各断面的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 BSAS) 4、恒载内力的计算。包括一期、二期恒载等。( BSAS) 5、活载内力的计算。注意加载长 度及冲击系数、车道折减等。( BSAS) 6、各截面内力组合,参见规范。( BSAS) 7、预应力筋束数的估算: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按正常使用 状态计算时,拉应力满足要求;施工阶段,拉应力满足要求。(参见各参考书) 由于此时还无法求知二次内力等等,估束时可将前面计

16、算的弯矩内力乘以 1.15 作为估束的依据。 求得各截面所需的预应力筋束数,然后进行布筋,计算预应力筋的几何曲线要素, 锚点布置,张拉方式,张拉顺序等等。 8、预应力值的计算,张拉控制力、有效预应力,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预应力损失有 - 5 - 5 项,如:砼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钢筋松弛引起的损失;预应力筋与管道的摩 擦引起的损失;锚头变形、钢丝加缩等引起的损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 损失。(计算公式见规范) 3、 日照温差二次内力、徐变引起的二次力矩、预应力张拉引起的二次力矩、支座沉降产生的内力等。 (BSAS) 4、 截面内力的组合,早期及后期的内力组合。 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1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荷载组合,组合后的最大荷载弯矩应小于截面的极限抗 弯能力 12、正常使用状态及施工阶段 应力的计算。截面法向应力、截面的主应力、箍筋布 置、抗剪设计等。 按弹性阶段计算的内力组合,在该内力作用下,截面的裂缝宽度满足要求(抗裂性),斜截面、横截面抗剪能力满足要求,最大压应力应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跨中截面的最大挠度应满要求。 13、绘制施工图。 14、工程量的计算;砼用量、普通钢筋用量、预应力筋用量、锚具用量、支座、其 它等等。 15、英文翻译。 第三部分 预应力筋估算、预应力损失、徐变次内力等的计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规定,在选定预应力钢筋的数

18、 量时,应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 5.2.21 及 5.2.22);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强度要求( 5.1.6); 3. 施工阶段的应力要求( 5.3.4)。 本次设计要求按前两种方法进行估算。 1、 采用美国 ASTMA270 级低松驰高强钢绞线;锚具采用群锚体系 OVM 锚或 YM 描。 钢绞线规格建议采用 7 5,锚具采用 OVM15 型,以下为常用锚具尺寸。 锚具型号 锚垫板尺寸( mm) 波纹管径 外 /内 mm 螺旋筋圈径 圈数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最小工作空间 OVM15-7 200 77/70 240mm 6 Ycw150 1350mm

19、 OVM15-9 230 87/80 270mm 6 Ycw250 1400mm OVM15-12 270 97/90 330mm 7 Ycw250 1400mm OVM15-19 320 107/100 400mm 8 Ycw400 1500mm OVM15-27 370 127/120 470mm 8 Ycw650 2000mm 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的净间距及预应力钢筋的预留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抽拔橡胶管成型的管道,其净间距不 应小于 4cm,对于大吨位的预应力筋,建仪不小于管道直径。采用预埋铁皮套管,其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4cm,竖直方向在水平段可两套叠置,叠置套

20、管的水平净距也不应小于 4cm。 管道至构件顶面或侧面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 3.5cm,至构件底边缘净距不小于 5cm。 曲线预应力钢绞线弯曲半径不小于 4m(铁规规定大于钢丝直径的 800 倍),弯起角不大于 30o。 - 6 - 锚下应设置厚度大于 15mm 的钢板和钢筋网。 3、 预应力筋的估算 (一 )、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 预应力梁到达受弯的极限状态时,受压区混凝土应力达到混 凝土抗压设计强度,受拉区钢筋达到抗拉设计强度。截面的安全性是通过截面抗弯安全系数来保证的。 对于仅承受一个方向的弯矩的单筋截面梁,所需预应力筋数量按下式计算: 如图: 0N , yyay Rn

21、AbxRN ( 1) PMM , )/( 20 xhbxRM aP ( 2) 解上两式得: 受压区高度 bRMhhx a P2200 ( 3) 预应 力筋数 )/( 20 xhRA Mn yy P, ( 4a) 或 bR MhhRA bRn acyy a 2200(4b) 式中: PM 为截面上组合力矩(考虑混凝土安全系数 c 1.25 时, MM cP )。 aR 为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 yR 为预应力筋 抗拉设计强度; yA 为单根预应力筋束截面积; b 为截面宽度 若截面承受双向弯矩时,需配双筋的,可据截面上正、负弯矩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上、下缘所需预应力筋数量。这忽略实际上存在的双筋影响

22、时(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预应力筋)会使计算结果偏大,作为力筋数量的估算是允许的。 (二)、按正常使用状态计算时,拉应力满足要求估算下限;压应力满足要求估算上限。 规范( JTJ023-85 的 5.2.21 和 5.2.22 条)规定,截面上的预压应力应 大于荷载引起的拉应力,预压应力与荷载引起的压应力之和应小于混凝土的允许压应力(为 baR50. ),或为在h0 x Ny Ra e 上 Ny 下 Ny 上 e 下 Y 上 Y 下 Mmin Mmax + + + - - - -Ny 下 Ny 上 Mmax 合成 + - - Mmin 合成 - 7 - 任意阶段,全截面承压,截面上不出现拉应力,同

23、时截面上最大压应力小于允许压应力。 写成计算式为: 对于截面上缘 0min 上上 WMy ( 5) bay RWM 5.0m a x 上上( 6) 对于截面下缘 0m ax 下下 WMy ( 7) bay RWM 5.0m in 下下( 8) 其中, y 由预应力产生的应力, W 截面抗弯模量, baR 混凝土轴心抗压标准强度。Mmax、 Mmin项的符号当为正弯矩时取正值,当为负弯矩时取负值,且按代数值取大小。 一般情况下,由于梁截面较高,受压区面积较大,上缘和下缘的压应力不是 控制因素,为简便计,可只考虑上缘和下缘的拉应力的这个限制条件 (求得预应力筋束数的最小值 )。 公式( 5)变为上

24、上 WMy min ( 9) 公式( 7)变为下下 WMy max ( 10) 由预应力钢束产生的截面上缘应力 上y 和截面下缘应力 下y 分为三种情况讨论: a. 截面上下缘均配有力筋 Ny 上 和 Ny 下 以抵抗正负弯矩,由 力筋 Ny 上 和 Ny 下 在截面上下缘产生的压应力分别为: 上上 下下下上 上上上 yyyyy WeNANW eNAN ( 11) 下下 下下下下 上上上 yyyyy WeNANW eNAN ( 12) 将式( 9)、( 10)分别代入式( 11) (12),解联立方程后得到 )( )()( m i n 下上下上 下上下下上 eeKK eKMKeMN m a z

25、y ( 13) )()()( m i nm a x下上下上上上上下下 eeKK eKMeKMN y ( 14) 令 yyy RAnN 上上 yyy RAnN 下下 - 8 - 代入式( 13)( 14)中得到 yy RAeeKKeKMKeMn 1 )( )()( m i nm a x下上下上下上下下上 ( 15) yy RAeeKKeKMeKMn 1 )( )()( m i nm a x下上下上上上上下下 ( 16) 其中, Ay 每束预应力筋的面积, yR 预应力筋的永存应力 (可取 0.50.75 byR 估算 ),e 预应力力筋重心离开截面重心的距离, K 截面的核心距, A 混凝土截面

26、面积,可取毛截面计算。 AWK 上下 AWK 下上 b. 当截面只在下缘布置力筋 Ny 下 以抵抗正弯矩时 当由上缘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 yyRAKeMn 1下下下m i n 当由下缘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 yyRAKeMn 1上下下m a x c. 当截面中只在上缘布置力筋 N 上 以抵抗负弯矩时: 当由上缘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yy RAKeMn 1下上上m i n 当由下缘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yy RAeKMn 1下上上m a x 当按上 缘和下缘的压应力的限制条件计算时 (求得预应力筋束数的最大值 )。可由前面的式 (6)和式( 8)推导得: yyaRA ReeKK eWWeKMKeMn )(

27、 )()()( m i nm a x 下上下上下下上下下上下上 yyaRA ReeKK eWWeKMeKMn )( )()()( m a xm i n 下上下上上下上下上上下下 有时需调整束数,当截面承受负弯矩时,如果截面下部多配 下n 根束,则上部束也要相应增配 上n 根,才能使上缘不出现拉应力,同理,当截面承受正弯矩时,如果截面上部多配上n 根束,则下部束也要 相应增配 下n 根。其关系为: 当承受 minM 时, 下上下 下下上 nek Ken - 9 - 当承受 maxM 时, 上下上 上上下 nek Ken (三)、对于刚构桥中跨,由于有轴力的存在,理论上应考虑轴力对预应力束估算的影

28、响,计算时将轴力所产生的应力计入上面的式( 5) ( 8)中,参照同样方法可导出预应力筋束数,但当轴力较小时,可略去其对计算式的影响,而在实际布筋时作 适当考虑。 (四) 预应力筋的布置: ( 1)、不但要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受力需要,而且也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需要。 ( 2)、应注意保证曲率半径,避免多次反向曲率,从而减少摩阻损失。 ( 3)、注意在超静定结构体系中避免引起过大的结构次内力。 ( 4)、施工方便。 ( 5)、锚具在梁端的布置尽量减少局部应力。 ( 6)、锚具间应满足最小净距的要求。 ( 7)、尽量对称布置。 ( 8)、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管道,一般占总数的 1%。

29、 估算钢筋完成后,应分别给出静定束(前期束 )和超静定束(后期束)各个截面有关数量列表,其中应包括截面最大、最小弯距,计算数量,取定的根数(编号),各截面钢束的面积,钢束重心距梁顶(底)的距离。此外对于弯起的钢束应计算每种类型钢筋的几何要素(包括起弯角、起弯半径、纵向切线的长度(若钢筋不水平,则应给出转折点坐标)、弧长、直线段长、起弯点和终弯点及锚固点坐标、该种类型钢束的数量以及该类型钢束的总长) 后张法预应力砼梁在张拉锚固阶段,预应力管道内未压浆,由预加力引起的应力按构件砼截面净面积计算,在使用阶段,一般预留孔道已压浆,认为钢束与砼结合良好,可按换 算截面计算。净截面几何特性在计算预应力损失

30、时要用,故需对每一个截面进行计算,首先根据毛截面特性(面积、重心位置、面积矩)和管道特性(面积、重心位置、面积矩)求出净截面面积和面积矩,进而求出净截面的重心位置,最后求得毛截面对净截面重心位置的惯性矩(正)和管道对该位置的惯性矩(负),将两者相减得净截面的惯性矩。在控制截面检算时要用到换算截面几何特性,故仅需计算控制截面的换算截面几何特性,首先根据净截面特性(面积、重心位置、面积矩)和预应力筋特性(换算面积、换算重心位置、换算面积矩)求出换算截面面积和面积矩,进而 求出换算截面的重心位置,最后求得净截面对换算截面重心位置的惯性矩(正)和预应力筋对该位置的惯性矩(负),将两者相加得换算截面的惯

31、性矩 截面特性的计算:静特性 =截面全特性 -管道的特性。 换算截面特性 =静特性 +ny 钢束截面特性。 由于考虑到孔道压浆部分的砂浆未受到预应力的作用,在活载作用时有可能开裂,因而未计入该部分的面积的影响。 4、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参见规范第 5.2.5 条 第 5.2.12 条) 预应力损失包括: 摩阻损失、锚具变形及钢筋回缩、混凝土的弹性压缩、预应力筋的应 力松弛、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等 5 项。 1) 预 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可按下式计算: - 10 - 1 )(1 kxks e k张拉钢筋时锚下的控制应力( 0.73 byR ) ,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32、对金属波纹管,可取 0.2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 rad 计,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可取 0.002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 ,以米计。 各截面平均摩阻损失 1s 计算表(参考表) *截面 钢束号 束数 (rad) x (米 ) + k x 每束 1s (MPa) 总计 1s (MPa) 该截面总损失 1s = , 钢束总数 = 平均损失 = 需给出计算表格,纵向为钢束号、束数及各个截面(包括每束损失和小计),竖向为钢束号、各截面钢 束总数、各截面钢束总损失及平均损失。为简便,可仅计算支点、L/4 截面、 L/2 截面等三截面的预应力损失。

33、2) 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可按下式计算: ys El l 2l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统一取 6mm. l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长度; Ey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取 200GPa。 在计算锚具变形、钢筋回缩等引起的应力损失时,需考虑与张拉钢筋时的摩阻力相反的摩阻作用,此时截面 x 处的锚具变形损失 xssxs 1022 2 ,当变形损失数值小于零时,表示锚具变形对该截面无影响。最后给出每个截面单根钢筋的平均损失。 各截面锚具变形的损失 2s 计算表(参考表) 截面 * 截面 * 钢束号 束数 每束 2s (MPa) 总计 2s (MPa) 每束 2s (MPa) 总计 2s (MPa) 总损失 2s 钢束总数 平均损失 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4s :后张预应力砼构件的预应力钢筋采用分批张拉时,先张拉的钢筋由于张拉后批钢筋所产生的砼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