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 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困于认识的固定倾向,不能识破题目布下的圈套,为解答问题而绞尽脑汁。由认识的固定倾向所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势,是禁锢人的思维的枷锁。要提高智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所起的作用(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与思维定势的成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一带而过,将化学规律向学生和盘托出,而不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不研究教学过程的科学程序,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效应是很明显的。为了抑制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促进思维定势的正迁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指人们形成某种定势后,对解决不同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