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以降,魏源、徐继畲于19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福泽谕吉等于19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严复等于20世纪初,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使“封建”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日中两国近代启蒙学者先后以“封建”译“Feudalism”,本来大体是准确的,因为“封建”的汉语古义(封土建国)与“Feudahsm”的西义(封土封臣)具有通约性。当然,中西封建制又有差异,简言之,前者是“宗法封建制”(西周有完整形态),后者是“契约封建制”(西欧中世纪中期有完整形态),两者的差异并不能否定以“封建”对译“Feudalism”的大体合理。但是,时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随着苏俄和共产国际泛化封建观及“五种社会形态说”传人中国,将具有“君主专制”和“地主经济”等“非封建”社会结构的秦至清称之“封建社会”,又经由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