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的“自负”与妙悟 黄庭坚及其书学思想探微 文/张忠田随着6月3日一幅黄庭坚砥柱铭卷在保利拍卖行以4.3亿元人民币落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高,人们在震惊、诧异之余,也不得不对黄庭坚及其书法艺术进行重新审视: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究竟处于何种地位,竟让他的一帧书作如此光耀夺目。 一、雄才共多舛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黄庭坚亦是才难共命的人物。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开山人物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阙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