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常记酒店日暮,喝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屋,误至垃圾深处。呕吐,呕吐。惊起苍蝇无数。 如梦令 )学校考试无数,学生应考有术。深夜答案书,误被父母擒住。好苦,好苦。明日考试没谱。 如梦令 )紧扣语文课本 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 “源头活水 ”。思考: 本段文字是怎样将课本素材化入文章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
2、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 “逝者如斯 ”的感慨,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无奈,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 。思考: 本段文字是怎样将课本素材化入文章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
3、我们深味 “逝者如斯 ”的感慨,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无奈,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 。(一)巧引诗句思考: 本段文字是怎样将课本素材化入文章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 张飞 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 范仲淹 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 琵琶女 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 “逝者如斯 ”的感慨,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无奈, “ 秋阴不散霜
4、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 。(一)巧引诗句(二)巧借人物(一)巧引诗句1.直引诗句 :恰当而熟练地引用课本中的古诗词、哲理性语句,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思想内涵。 (一)巧引诗句1.直引诗句 根据行文需要,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诗词、语句,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 例 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曹孟德的诗文 短歌行 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 “何枝可依? ”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河南考生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直引诗句例 2.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5、在 纪念刘和珍君 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 “ 哀痛者 ”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 “ 哀痛 ” 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们是 “ 幸福者 ” 吗 ( 哀痛者 /幸福者 ) 点评:作者引用原文并结合写作背景阐述了对 “哀痛者 ”的理解,然后笔锋一转,用一个问句来引起读者对 “幸福者”的关注。接着就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刘和珍们的确是 “幸福者 ”。 例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千古绝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昭示着遭遇挫折,但正因为有 “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 ”的精神,才吟唱出千古绝唱。 (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1.直引诗句点评: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