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学理的语文访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同时担任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本报记者杨桂青教过多年语文之后,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慢慢领悟出:“语文老师必须站在文化的制高点来教课文。”这是一位语文教师三十多年从教经历中“修炼”出的文化自觉。秉持着这种自觉,他努力探索学理观照下的语文教学之路,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秉持语文学科的文化自觉“语文”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发问,促使程翔“逆流而上”,找到“语文”的源头。经过研究各种史料,程翔发现,“语文”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在惨败中吸取教训,开展“洋务运动”,开办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于是有了“洋语”、“洋文”,简称“洋语文”。因为这段屈辱经历,程翔深刻感受到,“语文”一词先天带有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意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