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名词解释 1、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由于多突然,剧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使从事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疾病的发生。 2、病机:疾病发生、发展、 变化的机理。 3、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而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中医药理论。 4、剂量:指一味干燥的药在汤剂中成人的一日服用量。 5、君药:君药是指一首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6、解表剂: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来治疗表证的一类方剂。 7、安神剂:安神剂是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等疾患的方剂。
2、8、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重者好坐舟车中,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二者常用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9、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是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喁斜。 10、痹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 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痛、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1、自汗: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表现为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者为自汗。 12、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 13、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
3、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称为“痛经”。 14、顿咳:又名百日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后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特征。 15、鹅口疱:指小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的屑、状如鹅口。 16、疖:疖是好发于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具有色红、根浅疼痛、肿热局限, 书脓即愈其特点的皮肤浅表性急性化脓性疾患。 17、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足,内湿热邪寄于肌肤所致,具有瘙痒,糜烂渗液结痂特征的皮肤疾患。 18、顺应四时:顺应四时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它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9、保健:保健在中医学中称为养生,亦称摄生、卫生、保生、颐养等,即促进健康、保养生命之
4、义。 20、药膳: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作用的膳食。 21、膏滋:膏滋又称为“膏方”,是经医生对服用者辨证分析后,给予处方,将方内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蜜、胶等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制剂。 22、得气:得气亦称针感(当这种经 气感应产生时) 医者感觉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有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方向扩散传导。 23、十四经穴:归属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腧穴称“ 十四经穴 24、阿是穴:凡以疼痛局部或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 点作为腧穴,称“阿是穴” 25、经外奇穴:凡有一定名称、位置、主治内
5、容,但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称经外奇穴。 26、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27、祛湿剂:祛湿剂是由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脉清浊作用的方剂。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肺主气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主通调水道。肺静百脲,主治节。肺开窍于鼻,肺立皮毛,肺在液为涕。 2、 肾藏之精从何而来? 肾藏精,精的概念,精的来源:先元之精,后元之精。 3、简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性重浊,感觉增邪,可见望重状衰,周围四肢酸懒沉重于症状。 湿为阴邪,易阻通元机、损伤阳气。 湿情粘滞。其和多松滞而不爽且溏沛难愈。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4、中药的性能
6、主要包括有哪五个方面?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5、何谓水痘?简述其各型的治法及主方。 以发痘、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为其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其治疗可分为卫生轻证、治以邪风解表,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气管重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祛湿,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6、什么是中风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窝斜。 7、气滞血瘀型痛经有哪些临床表现? 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肋、乳房作胀,或经量少,或 经行不畅,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暗,有瘀点,脉
7、弦或脉清。 8、痰湿阻滞型闭经有哪些临床表现? 月经停闭,身体肥胖,胸肋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弦滑。 9、简述缓解期哮喘各型的治法及主方。 肺气虚者治以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脾气虚者治以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肾气虚者的治以益肾固本,方用金匮肾气丸。 10、简述伤食型腹泻的临床表现、治法、主方。 临床表现:大便酸臭或秽臭,伴有不消化物,脘腹胀痛,泻后痈减,苔腻脉滑。治法:清食化滞。主方:保和丸。 11、试述痄腮各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痄腮的辨证施治如下:湿毒在春,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痛,咀嚼不便,伴有发炎、或咽痛,舌苔薄白,脉弱数,治以疏风清热、
8、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去胶囊,加板蓝根、蒲火葵等。湿毒壅盛、高起头痛,烦躁口渴,腮部浸肿、胀痛拒按,咽喉肿痛,咀嚼困难,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12、茵陈药物的组成,功效的主治。 组成:茵陈、山栀、大黄。功效:清 热和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13、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各有哪些药物组成和功效。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四物汤由熟地、当时、白芍、川芎组成,有补血和血功效。 14、何 谓补益剂?其作用和适应症各怎样? 是以补益药为主,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各种虚证。 15、何谓开窍剂
9、? 开窍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等疾患的方剂。 16、独活寄生汤为什么伍用四物汤? 四物汤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体现“ 治风先血,血行风自灭”之法。 17、叙述“四总穴歌”的内容。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18、写出凤池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定位:胆经穴、位于颈部,当枕首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伤风感冒,颈项强直,鼻渊鼻衄,耳呜耳聋,中风,癫狂,痛症, 疟疾,瘿气等。操作方法:针刺时针刺向鼻尖方向斜刺或平刺函冈府穴,不可向枕骨大孔深刺,以防伤及延髓。 19、简述针刺的注意事项。 防晕针。防滞针。防止
10、刺伤内脏器官和体内主要组织。后遗感。 20、何 谓补虚药?常分为哪几类? 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体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之为补虚药。补虚药可分为补气类、补阳类、补血类、补阴类。 21、简述疖的辨证分型。 暑湿蕴积证;湿火换风证;正虚毒恋证。 22、试述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 中医保健与康复就其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等有内在的联系。但一般认为,保健是以健康期为主,康复是以发病后期为主;保健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康复则是针对病残、伤残及慢性病后期等,以恢复其功能智能。 23、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用人参? 生晒参、白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
11、;别直参:多用于亡阳证与阳虚较重者。 24、什么是整体观念,如何理解?试举例说明。 (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的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实现统一,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人体在一定限度内阴阳相对平衡,气血精液来去等和脏腑功能之司的协调,五脏之间的制化维持平衡,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人体属脏腑组织器官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在诊断台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整体观。(2) 人体与自然界的 统一。人生活生自然界中,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体,也必然旧应地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变化。例如疾病往往表现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 25、脾统血与肝藏血有何异同? 脾统血是有
12、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的调节血量的作用。 26、何谓五味?各味的药物作用是什么? 五味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一般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味一是指药物真实滋味。二是药物作用。辛: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甘:补益虚损和中缓急周和药性作用;苦:通泄燥湿作用;酸:收敛固涩作用;咸:软坚散结世下通便作用。涩与酸相似,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 27、是否发热都必须用清热药?为什么? 不一定,因为清热药用于里热证,而发热并一定是里热正。 28、试述四君子汤、理中汤二方的组成、功效、主治异同。 同点:在药物组成上均用人参、白术、甘草;功效上
13、均有益气(补气) 健脾,主治均以脾胃气虚之证。异点:在药物组成上伍以甘淡渗湿健脾的茯苓,而理中汤配大辛大热、温中祛寒、扶阳益阴勺干姜,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运化失司之证。 29、试述痰热郁肺型咳嗽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质粘稠而黄;治疗原则: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30、哮证缓解期分哪三型?它们的治法及主方分别是什么? 哮证缓解期分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虚治法:补肺固卫。脾虚治法:健脾化痰。肾虚治法:补肾摄纳。主方: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肾阴虚七味都气丸。 31、脾肾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表现、治法、主方分别是什么? 临床表现:胃脘隐
14、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黄芪建中汤。 32、试述关节扭挫伤的药物治疗。 初期肿痛剧烈时,治以散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云南白药等夕卜用消瘀止痛药膏等。中期肿痛逐步消退,治以舒筋活血;治以舒筋活血汤,加减补筋丸等,外敷舒筋活血药膏。后期应根据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用药,一般治以养血和络,祛风黄痹,补肝肾,壮筋骨;方用大、小活络丹等,外用常用选熏洗方等,以疾风散寒,活血通络。 33、病例:()患者,男,37岁,教师,1999年3月21日初诊。发热1天。微恶风,有汗, 头胀痛,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寒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写出诊断(证、型),治法及主方。 诊断:感冒(风热
15、犯肺型);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宣肺;主方:银翘散。 34、病例:()患者,男,29岁,干部。1999年10月24日初诊,上腹部隐痛2周,得食则减,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弱。写出诊断(证、型),治法及主方。 诊断:胃痛(脾胃虚寒型);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黄芪建中汤。 35、病例:()患者,女,34岁,农民。因与丈夫吵架后感胃脘胀满,痛连胁肋,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写出诊断(证、型),治法及主方。 诊断:胃病(肝气犯胃型);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 36、病例:()患者,男,42岁,农民。初诊2000年8月12日,因饮食不洁后致腹痛1天,泄泻急迫,粪色秽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黄 腻,脉濡数。写出 诊断(证、型),治法及主方。 诊断:泄泻(温热型);治法:清热利湿;主方:葛根芩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