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214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 (实惠版)第一章 P2 思考 1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平均气温差异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的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向西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超越来越远。 3 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

2、种植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等旱作农业为主。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 教材 P3P4 1 (1)北方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民居讲究坐北朝南,方位观强。南方河网密度大,多低山、丘陵,地形零散,民居大多沿河顺势修建,方位观差。 北方冬季严寒,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防寒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例如我国西北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这里房屋外观看上去很大,可房间却很紧凑,这种房屋厚达 83 厘米。我国南方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民居的墙体轻薄。 降雨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泄水,因此我国南方民居屋顶的坡度比北方大。民居出檐深

3、远,一个目的是为避雨,另一个目的是遮阳,越往南房檐逐渐加宽的道理就在于此。往南房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主要基于有利于通风散热的考虑。 (2)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需具备采暖的配套措施,例如暖气的安装。 建同样的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主要考虑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对楼房采光的影响。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以下自然和人文景观: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方古典式建筑的基督教堂。夏季可以在太阳岛上玩沙戏水,冬季可以欣赏到栩栩如生的冰雕。在锡林郭勒地区可领略到

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骑上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体会“弯弓射大雕”的豪情,又可到蒙古包里喝一杯醇香的奶茶,以解旅途之劳。山西太原附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苏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其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一幅极好的风景画。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群山巍峨,林海无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用绿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植被随着海拔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西双版纳是

5、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 人文景观是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都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烙印。造成沿途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可顺着两个方向探究,很明显,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 。水分和热量都会增加而导致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 教材 P8“思考” 1、 通过与传统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方法相比较,我们可以知道遥感的特点:(1) “站得高,看得远” ,感知的视野宽,范围大;(2)无论航空器还是航天器运行的速度都较快,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能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输

6、和处理信息,具有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3)从总的方面看,遥感的运用比传统的方法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2、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人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但在可见光之外则是“睁眼瞎”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感应的波谱范围更宽,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伸到微波,提高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微博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也能夜以继日地全天候工作。可见遥感不仅仅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教材 P9

7、“思考” 在 GPS 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的传递过程如右图: (1) GPS 卫星不断发射 GPS 信号,接收器收到信号后解算出汽车所在的 地理位置;(2)驾驶员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并通过电台传送给服务中心;(3) 服务中心为其确定可行路线通过卫星传输给汽车;(4)汽车在 GPS 卫星信号 引导下到达目的地。 教材 P11“思考” 1、 在教材图 1.11 所示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能用到的数据包括:地区综合地图数据、医疗资源分布数据、城市道路交通数据、传染病种数据等。 2、 地理星系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优势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有利于城市的各种数据信息归并到统一系统

8、中,最后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以及城市环境的动态监测等。这些规划功能的实现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搜索方法、多种信息的叠加处理和一系列分析软件的应用来加以保证的。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用于城市环境管理,为城市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和信息存储方法基础数据库系统;提供环境管理的数据统计、报表和图形编制方法;建立环境污染的若干模型,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提供环保部门办公软件;提供信息传输的方法和手段。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用于城市灾害监测、规划决策等。 教材 P12“活动” 1 在图 1.5 和图 1.6

9、 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 ,地理信息系统则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 2 (1)可以得用全球定位系统。 (2)用地理信息系统。 (3)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第一章 问题探究(P13)

10、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扼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优势。马六甲海峡是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欧洲,非洲,西亚与东亚,大洋洲之间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新加坡这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从与东南亚诸国的相关位置刊,新加坡克称为“物产集散地,货物转运站” 。从惟独位置看,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风光优美。 2. 新加坡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领土面积狭小,分散,劳动力缺乏,市场狭小。 3. 影响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选择的地理条件 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条件,以及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进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有关的工业部门 4. 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其

11、他有利因素 东南亚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5. 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新加坡本来是以港口商业服务为主,在工业发展的促进下,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枢纽的地位及热带海岛风光,又发展了交通与通信,旅游等产业;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和旅游的扩展,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6. 新加坡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新加坡是个城市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有限,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7 促进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的地理条件 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累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第二章 教材 P17“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

12、、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空气变干澡,降水减少,从而导致地面变干澡,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教材P20P21“活动” 活动 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过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以热均温都在 22以上,甚至达到 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

13、 500 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 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敏感区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活动 2:从图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增加草场的压力,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活动工: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5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

14、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来看,过度的开荒破坏力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的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 6、 对我国停止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湿地这一开发对政策变化的理解 在大规模开垦北大荒后,带来的是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在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面对现状,为了让三江平原这块湿地发挥它应有的生态效益,并可持续地为人类所拥有,国

15、家对短期美的经济效益作出让步,这符合世界环境保护组织提出的倡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可让三江平原这块湿地发挥她更大的生态价值。 第三章 教材 41 页“思考”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的石油,水电比重在世界小;世界的核能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的核能所占比重很低。 2.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煤炭的消费比重还有可能增加。这使得山西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将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 活动第 4345 页“活动” 1.课文的资料从成

16、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1)输出煤会减轻当地环境的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而减轻使用地的环境污染,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从输出成本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3)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其实,除以上外还可以罗列一些资料数据。但就是以上几点,也足以让人感到世间事物的复杂性,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不是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 2.资料揭示的内容如下。 (1) “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 “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

17、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炭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增加其附加值。 教材 45 页“思考” 1.

18、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除了主要依赖铁,煤,铝土资源外,还需要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条件。分别输出钢铁,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铝制品等产品。 2. 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输出的产品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加工制成品取代原料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这种变化有利于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教材 46 页“活动” 1. 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 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 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

19、采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州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邻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3. 内蒙古东部地区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天然碱,铅锌矿,铁矿,萤石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炭做燃料,有些和煤炭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的资源条件。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部分经验能够借鉴到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中。 教材 47 页“活动” 1.

20、 参考图 3.10,图中各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是为了防治废弃物进入河道和河水冲毁矿区。 (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 (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 (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的方格状的沙6 障,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本草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

21、与流动沙丘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的保护下冲在最前面,灌木,乔木组成二,三梯队,三个梯队相互保护,相互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 (6)在复垦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持水土和防风。2. 提示:(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2)引水浇灌复垦区;(3)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等。 教材 50 页“思考” 1. 田纳西河水量在冬春较多,夏秋相对较少。 2. 田纳西河流域水量在冬春相对较多,夏秋相对较少。这种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了矛盾,成为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田纳西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利于筑坝的地形条件,多修建蓄水库,以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教材

22、50 页“思考” 田纳西河水量不稳定,最大流量差约 150 倍,这给该河的航运带来困难,特别是夏秋季降水少,农业用水大量增加,水位下降很大。改善该和航运条件的主要办法是与农业的需求结合,将修水库与船闸结合起来,通过修水库蓄水和船闸使河流各段保持较稳定的水位,以利于航运。 教材 5152 页“活动” 本活动题主要考查墨累达令河流域的灌溉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灌溉对环境的影响,答题时要明确灌溉增加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湿地减少和地下水位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二是过渡灌溉问题。 1. 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盲目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洼灌或大水漫灌,会引起下游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地

23、下水位上升,从而造成干旱地盐渍化,鱼类减少,引起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2. (1)水库和灌溉区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2)河流灌溉开发强度较大。 (3)从图中可看出,水库和灌溉区位于上,中游的分布格局,以及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度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 (4)河流中上游修建大量的水库,以及用大量水灌溉农田和草地,不仅会导致灌溉区发生次生盐碱化等问题,还会导致下游水量大大减少,发生干旱等环境问题,甚至发生海水倒灌,居民缺水饮用水等问题,在对流域开发时,一定要对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在保证全流

24、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教材 53 页“思考” 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因为梯级开发是以修建水库大坝为基本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供水,灌溉,旅游,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统一的配套开发和管理。为进行梯级开发而修建的水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通过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流域不仅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和旅游业也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教材 56 页“活动” 1. 对比图 3.25 和图 3.26 可知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会导致旅游开发的提高,水质的下降,发电仍基本平衡,航运能力有所下降,防洪能力提高。 2. 本题关键是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

25、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6 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理清,从而绘制成结构图。 第三章 问题探究 1阿斯旺大把提高尼罗河的利用效益表现 (1)灌溉: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复种指数(上埃及盆地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三熟) 。 (2)防止了水旱灾害:节约了防洪开支。 (3)发电:解决了埃及能源短缺的问题,年发电量约占 20 世纪 80 年代初埃及发电量的一半。 (4)淡水养殖:每年增收水产品 2.5 万吨。 (5)航运: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2.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1)沿河可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原因:河水不在定期泛滥,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 (2)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原因:河水

26、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 (3)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原因:库区的水大量增发是重要因素,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河水富营养化。 (4)水生植物及藻类蔓延,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原因:由于河水流量受到调节,河水浑浊地降低,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河床受侵蚀强烈,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3.分析反思: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7 大坝的修建有利也有弊,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如果建大坝,要在建设之前做好

27、前期规划和充分的论证,评估。如果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个地方不适合建大坝,就不应该只顾当前利益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与不建,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教材 61 页“思考” 1.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的农业作物品种有限;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2. 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的综合发展。 教材 62 页“活动”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邻近港澳

28、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 63 页“思考” 1 山地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年平均气温较低,平原地区反之。 2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纬度) 3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想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海陆位置) 教材 64 页“活动” 本活动主要考

29、查了自然条件与农业布局之间的关系,解答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人们的生产活动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但是,随着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人类也在不断改造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农业生产的能力不断增强。 1.见下表:2.水稻喜湿,喜肥,受水分条件限制。东北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条件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即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东北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无霜期较短,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分布。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种植技术等,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因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又要利用科技,根据经济技术条件,

30、对不适宜农业生存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教材 66 页“活动” 1.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 1/3. 2.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

31、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所以东北平原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 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展种植业;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教材 6869 页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8 外) 。具体略。 2、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 、养殖业(养蚕、养鱼) 、农产品加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 、蚕蛹、

32、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地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密切相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

33、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饲鱼) ,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4、略 教材 72 页“活动” 教材 75 页“活动” 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下

34、表:教材 76 页“思考” 国际直接投资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19921993 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均明显下降,之后到 1999 年间比较平稳,1999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呈上升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的趋势。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 19921998 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 年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 19922007 年一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引起上诉变化的原因与两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大小有关。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广阔,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

35、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翼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翼的科技性和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第四章 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1、该乡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人们可以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灌溉水源等)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2)交通条件对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

36、广泛和深刻。(3)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不断提高附加值。 (4)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路子。 (5)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或产业) 。 2、略 教材 P87“思考” 1 见图表探究。 2 青岛纺织厂: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 北京汽车厂: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c 深圳服装厂: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3 青岛纺织厂的区位优势:距离日本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消费市场近;是优良的港口,交通运输便利;是我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劳动力数量丰富、素质高;土地租金相对较低。北京汽车厂的区位优势:作为全国首都,社会和经济地位非同寻常;信息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基本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技术密集型机械工业体系;消费市场广阔;有丰富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深圳服装厂的区位优势:国家的开放政策和优惠条件;当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交通便利。 教材 P88“思考” 1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 劳动密集型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