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323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答:.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

2、、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

3、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 ,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

4、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 ,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2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

5、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充分考虑。 16、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答: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17、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

6、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18、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19、试述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20、试述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21、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答:非经济因子与经济因子,其中经济因子包括收入因子与成本因子,成本因子又包括运费因子与非运费因子。22、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答:23、分析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24、试述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答:25、政府如何影响区位。答:26、环境

7、因素对区位有何影响。答:27、可进入性分为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什么影响。答: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和社会可进入性。第三章1、区位地租:2、区位因子:指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3、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4、特殊因子: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35、区域性因子:6、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 。7、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如地价上升、交通拥堵等) 。8、原料指数:指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9、区位质量:为整个工业生

8、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10、等费用线:11、综合等费用线:运费相等点的连线。12、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13、劳动费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14、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15、加工系数:16、经济人:17、满意人:18、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答:19、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答:20、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答: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

9、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2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答:(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10、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22、简述区位因子类型。答: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23、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答:24、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答:25、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答:(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4(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Mi )=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 自由区位)

11、 。26、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答: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27、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答:()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第四章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2、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3、

12、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4、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5、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6、市场区:7、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8、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答: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

13、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9、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答: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10、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答: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11、三原则的适用范围。答:、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交通原则适用于如 19

14、 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第五章1、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2、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5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4、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5、接触扩散: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6、等级扩散: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

15、区域进行的。7、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答:战略: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 (公司)通过新股票发放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8、试述企业空间增长过程及原因。答: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9、试述企业空间扩张规律。答:企业空间扩张受两种作用力共同作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应该遵循社会经济现象地理扩散的一般规律,呈现某些规律;作一个组织行为,这种扩张又受制于组织的决策行为、组织内外部网络和发

16、展战略,使其偏离这些规律。.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企业空间扩张规律。.我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通道扩张。10、试述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答:11、试述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答:12、试述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答:13、试述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答:14、试述四种模式的比较。答:均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区位的扩张过程。在公司扩张中,销售起先导作用,其次为生产机构的建立(按最低风险原则扩张) 。市场占领促进公司的扩张。15、试述空间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答:第六章1、产品周期理论:2、折衷理论:3、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

17、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4、分析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答:5、根据折衷理论,分析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答:6、简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原因。答:7、跨国公司是如何进行投资国别选择的。答:1成本与利润取向。2市场取向。3要素取向。4公司战略取向。8、跨国公司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微观区位的。6答:.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集中于边界地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9、分析跨国公司投资的微观区位特征。答:10、试比较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特征。答: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具有公司之间当面

18、接触可能性。.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过程特征:1R&D 的重要性,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术对公司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 ()区位要求:1 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 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 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区位: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19、:()全球集中生产型。 ()市场地生产型。 ()专业化生产型。 ()跨国一体化生产型。11、分析跨国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单位的区位为什么存在差异。答:12、试分析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经济发展的影响。答:第七章1、区域:地理学:区域就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经济地理学: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2、同质区域:3、集聚区域:4、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6、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

20、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7、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8、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9、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10、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11、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的产业。12、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产业。13、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主要是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

21、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14、霍夫曼比例: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15、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6、区域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717、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18、城市规模:城市的大小,又可分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一般地,都是根据城市市区的常住人口和建成区范围分别标识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19、城市性质:城市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主要作用,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及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20、城市化:是根源于城市发展而兴起

22、的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城市为模式的演进过程。具体表现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和城市地域不断扩大。 21、工业化: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22、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23、技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知识、经验,具体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所谓的硬技术,以及生产技能、管理方法与经验等软技术。24、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

23、响的重大变化。25、如何选择主导产业。答:26、如何进行关联产业配套。答:27、如何进行基础性产业配套。答:28、如何发展支柱及潜导产业。答:29、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经济意义。答:30、试述工业化的特征。答:31、分析农村工业化的特征、原因、意义。答:32、简述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答:33、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答:34、什么是配第克拉克定律。答:35、什么是库兹里茨法则。答:36、什么是霍夫曼定理。答:37、试述雁行学说。答:38、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8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评价区域产业

24、结构的系统功能。.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39、何谓极核式空间结构。答:40、何谓点轴式空间结构。答:41、何谓网络式空间结构。答:42、试述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答:43、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机制。答:44、试分析近邻效应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答:45、试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答:46、分析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答:47、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有何影响。答:第八章1、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

25、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2、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3、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4、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5、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6、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

26、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7、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8、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9、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或有计划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10、专业化部门:是指主要向区外提供产品的部门。11、主导专业化部门:是指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产业关联性强,代表区域经济发展

27、9方向与水平的部门。12、一般专业化部门:是指产品主要输往区外,但在区内产业关联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有限的部门。13、综合发展部门:是指为专业化部门提供配套服务或产品的部门,以及为专业化部门正常运行服务的基础性服务部门。14、试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答: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条件。15、试分析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答:自然资源:矿产、土地、生物、水、气候、风景等;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16、试分析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答: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17、试分析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

28、影响。答:.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所处的位置。18、试分析外部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答:包括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三方面。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的角度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区际经济关系包括一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在于其他区域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影响一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国际经济背景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19、试述区域增长极理论。答:20、增长极是如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答:通过支配效应、

29、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21、试述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答:22、简述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答:23、简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答:24、简述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答:25、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及其关系。答:乘数作用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化。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

30、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在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即投资引起收入的变动,而在乘数作用下,收入是有变动幅度的。这样的收入变动在加速作用下,又引起投资发生相应的变动;反过来,投资变动又引起新一轮的收入变动。26、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10什么?答: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27、简述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答:自给自足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28、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答:1待开发(

31、不发育)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发达)阶段 4衰退阶段29、试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和意义。答:意义:经济地域综合体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 特点: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体现出

32、地域分工。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所以,它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它的基本设想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 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通信、动力、给排水设施) ,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等部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配合。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它的专业化部门选择和相关综合发展部门的建设,社会发展部门的建

33、设,建设地域选择,范围划定,建设步骤设计等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并且,是以全国或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要求为根据。 30、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类型?答:1按经济结构特征分(1)原料型经济地域综合体; (2)加工型经济地域综合体;(3)综合型经济地域综合体。2按形成的主要因素分(1)矿物原料型经济地域综合体; (2)燃料动力型经济地域综合体;(3)农业原料型经济地域综合体; (4)劳动力资源型经济地域综合体;(5)消费品型经济地域综合体。3按经济开发水平分 (1)在新开发区建设并由新企业联合形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2)在已开发地区把改建、扩建、新建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4按在劳动地

34、域分工中的作用分(1)具有主要供出口的产品生产部门的经济地域综合体;(2)具有全国意义的部门,产品供全国各地消费,且部分出口的经济地域综合体;(3)具有区际意义的部门,产品供许多地区消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4) 具有地区意义的部门,产品供区内各小区消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5按地域范围分(1)大经济区的经济地域综合体;(2)中等范围的经济地域综合体;(3)小范围的经济地域综合体。31、如何判断一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化水平?答:区位商和专业化指数。32、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答: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第一圈层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用其废料的企业。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第三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企业。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如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