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3339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简答题1试分析秦汉时期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仍获得空前发展的原因。2简述宋代契约租佃经济得到确立并逐步推行的主要表现。3简述近代机器工业诞生的条件。4简述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5简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6简述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参考答案:一、简单题1、要点:1)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2)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3)关卡的减少,山泽禁令的放驰,交通的发达,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保证。2、要点:1)土地出租者和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书面租佃契约的形式,而且这种书面租佃契约形式日益普遍;2)主、

2、客户的含义发生变化,区分的标准是是否拥有土地产业,宋代的客户是指无地产者,这一类人占全国人口的 40%,这反映了封建租佃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3)“田主” 、“田仆”的大量出现;4)“二地主” (指以转租土地获取高额田租收入人)的增加。一般而言,“ 二地主”是在土地租佃制度普遍实行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种新产物。5)土地所有权、占佃权、使用权分离;6)官田招佃开始采用投标的新形式,这又进一步促使了二地主的产生。3、要点:1)商品市场方面;由于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从而为机器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原料和产品市场;2)劳动力市场方面;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上天灾人祸,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压榨,使农民和手工业者

3、陷入破产和失业境地,这为近代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3)资本积累方面;虽然近代中国无法为机器工业的产生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但封建官僚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筹备资金,创办工厂。此外,外国在中国创办的一批企业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这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示范与催生作用。4、要点:1)政治中心城市的商业只能增强,南方经济类型城市显著增加,草市得到发展,并出现了名冠天下的“扬一益二 ”;2)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完善,交通道路畅通,为国内和国际商贸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3)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粮食、茶叶、瓷器、纺织品等日用品在商品市场的比例超过了奢侈品,成为商品交换的大宗;4)为适应商品货

4、币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钱庄典质业和汇兑信用业,出现了飞钱,白银进入流通领域,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5、要点:1)外国金融资本的扩张,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命脉;2)各国通过资本扩张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3)给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6、要点:1)打土豪收来的钱财和在战争中缴获的财物,以及向富人筹款,这是主要财政来源;2)税收成为根据地的主要财政来源;这主要包括土地税、关税等;3)群众性财政动员,如发行公债、借谷、捐献等方式1:多选题 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梁漱溟B:晏阳初C:胡适D:卢作孚参考答案:ABD2:多选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

5、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经济特权有( )A:片面的最惠国待遇B:协定关税权C:通商口岸、内河和边境通商权D:海关行政管理权参考答案:ABCD3:单选题 湖北枪炮厂由( )创办。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陈启源参考答案:C4:单选题 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参考答案:D5:单选题1946 年 5 月 4 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 ) 。A: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参考答案:C6:单选题 规定“ 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通商章程善

6、后条约D:北京条约参考答案:C7:单选题 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商业资本集团是( ) 。A:先施公司B:永安公司C:新新公司D:中原公司参考答案:A8:多选题 近代中国农业近代化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延续,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B: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C:人口增长带来经营规模狭小D: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参考答案:ABCD9:单选题 中国人自办的大型百货公司最早出现在( )A:上海B:香港C:广州D:北京参考答案:B10:多选题 下列关于“ 二五减租”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提按原租额减去 25%B: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C

7、:争取到地主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D:实行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参考答案:ABC11: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B: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参考答案:A12:单选题1926 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 ,进行“二五减租” ,即减少农民田租( )%。A:28B:30C:40D:25参考答案:D13: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经济和( ) 。A:股份经济B:农业经济C:混合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参考答案:D14:单选题 法币制度开始实行的时间是( )A:193

8、5 年B:1934 年C:1936 年D:1937 年参考答案:A15:单选题 首次到达广东沿海的外国人是( )人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日本参考答案:B16:单选题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 )格局。A:逆超B:出超C:平衡参考答案:B17:多选题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主要包括( )A:经营地主B:富农经济C:农业公司D:股份公司参考答案:ABC18:多选题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主要表现在( )A:扭转了中外贸易中白银的传统流向,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造成工商业萧条,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财政危机C: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D:刺激了中外贸易的

9、发展参考答案:ABC19:多选题 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当时,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有( )A: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B: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C:投资中国矿山D:在华开设工厂参考答案:ABCD20:多选题 下列由李鸿章创建的军事工业有(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天津机器局D:福州船政局参考答案:BC21:多选题 袁世凯政府时期采取了( ) 措施来强化中央财政权利A:划分国税和地税,将几乎所有重要税项均归入中央B:厉行解款考成办法,制定了一系列解款考成条例,规定各省应向中央解款额由大总统规定,并根据解款多少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C:制定银行条例,倡

10、导兴办银行D:实行中央专款制度参考答案:ABD1:论述题一、简答题1分析秦汉时期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仍获得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2简述清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政策。3简要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的特点。4简述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5简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6简述宋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并逐步推行的主要表现。7简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8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1、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论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与变化。2、结合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对其历史地位作简要评述。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商业繁荣的原因:1) 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统一货币

11、、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 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3) 关卡的减少,山泽禁令的放驰,交通的发达,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保证。2、措施与政策:1)鼓励垦荒和土地政策;招民垦荒是清政府前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主要措施,同时规定纳赋年限予以放宽,并以垦荒的多寡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依据之一;在土地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如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 ,将部分原明代藩王所占土地给予原种之人耕种,并永远成为其产业。2)废除“逃人法 ”;康熙年间,清政府撤消督捕衙门, “逃人法 ”逐渐被废止,这对恢复人民的人身自由,提高生产积极性有重要意义。3)整顿赋役制度;编修赋役全书

12、、黄册、鱼鳞图册,作为征收赋役的主要依据,并不断改变催征方法。4)兴修水利;清政府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如整治黄河,修建江浙海塘和珠江三角洲堤围等,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5)促进工商业发展;废除明代实行的匠籍制度,官营手工业及官府所需匠役,改用雇募制;对手工业领域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取消各地官吏对商人的额外征税;松弛海禁,鼓励对外贸易;改变盐的官方专卖制度,允许私人煮盐等。3、经济贸易的特点:1)贸易数额小;16-17 世纪,西方国家与中国间的贸易数额不大,18 世纪初,西方国家到广州的商船数年均不超过 20 艘左右;2)贸易中心不断转移;开海贸易初,商贸主要在广州、厦门、宁波等地,

13、18 世纪初,贸易中心转向广州,18 世纪中叶,又开始向北扩展,来到浙江宁波口岸;3)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章程,将开海通商以来对外商的各项限制条理化、系统化;4)在中外贸易额上,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如单在中英贸易中,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出超额就达白银二三百万两以上;5)西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带有殖民掠夺和扩张性质。4、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5原因:1)北方地区战争频繁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2)政权更替频繁影响经济发展的连续性;3)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重创了社会经济;4)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促使北

14、方人们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生产力与先进技术;5)南方地区相对而言,社会较为安定,同时各割据政权非常注重保境安民和经济的发展;6表现:1)土地出租者和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书面租佃契约的形式,而且这种书面租佃契约形式日益普遍;2)主、客户的含义发生变化,区分的标准是是否拥有土地产业,宋代的客户是指无地产者,这一类人占全国人口的 40%,这反映了封建租佃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3)“田主” 、“田仆”的大量出现;4)“二地主” (指以转租土地获取高额田租收入人)的增加。一般而言,“ 二地主”是在土地租佃制度普遍实行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种新产物。5)土地所有权、占佃权、使用权分离;6)官田招佃开始采用投标

15、的新形式,这又进一步促使了二地主的产生。7主要原因: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带来的影响;2)沉重的封建剥削使自然经济的生产状况长期不能改变;3)传统的“重农抑商 ”政策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4)闭关自守政策的影响。8发展的特点:1)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十分薄弱,如 1933 年资源委员会委托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作调查表明,纺织工业及食品工业的产值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3/4,水产品工业产值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3.9%,这显示中国重工业尚处在幼稚的起步阶段;2)工业发展区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中国工业发展从开始就偏集于沿海沿江地区,民国以后,这一现象更加显著;二、

16、论述题1、 与土地所有制相适应,赋役制度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也不同,从总的趋势看,以“ 两税法”作为转折点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按人头征收的比重大于按土地和财产征收的部分,国家对劳役的征发超过对实物和货币的征收部分,后期按人头征收的比重逐渐减少,按土地和财产征收的比重上升,逐渐超过按人头征收的部分,征收内容也发生变化,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以及兵役的雇佣化和职业化,国家对人身的征发逐渐减少,力役部分逐渐为实物或货币所取代。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制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自夏商西周至井田制瓦解,其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井田制及建立其上的赋役征收方式是典型代表;2)自战国授田制到中唐均田

17、制的瓦解,其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的赋税占主导地位;3)自 780 年两税法到清朝“摊丁入亩 ”,其特点是以土地为税基的赋税逐步占主导地位。2、1)主要内容:大纲正文共 16 条。明确规定了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并提出“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 ,按照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法。此外, 大纲还规定了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以及对保护工商业等问题的具体方法。2)评价: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基本上废除了解放区的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与革命的积极性高涨,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8、,极大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论述题名词解释:1、经济史2、地理环境3、国家4、世卿世禄制5、工商食官制6、算赋7、曹魏屯田制8、农牧之争参考答案:1、中国经济史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学科。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整个中国历史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2、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以及自然灾害等等,不是指一般的地理面貌。地

19、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促使各个地区、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决定社会发展的性质、进程和未来趋势。3、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自然消亡。在所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权的氏族、部落首领为了获得和扩大私有财产,不断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如此一些亲属部落不得不团结起来,结成

20、部落联盟,共同采取行动。国家便是在这种部落联盟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4、即授封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行政、军事和经济权,各诸侯必须承认周王是他们的共主,对周王承担奉命出征、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赋、负担徭役等义务,同时,其职位和权利一般都由诸侯世代相袭。5、是指奴隶制世代国家实行工商业全部实行官营的制度,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实行官府经营管理。6、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规定不论男女,1556 岁者每人每年要交算赋一算(120钱) ,但算赋税额也时有改变。7、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按军队编制进行组织和管理,民屯实行由中央大司农、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朗将逐级管理;屯田民按租用官牛与否上缴收

21、入,租用者,官六民四,反之,官民对开。曹魏屯田制规模巨大,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及其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8、元代在入主中原以前,游牧经济是其社会的主要经济,在占领中原大片土地后,面对大批的农业产生区不知如何经营为好,因而产生了农牧之争,即一部分官员提出废农田为牧地,而另一部分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官员则主张应该适应汉地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继续发展农业经济。这一争辩历时长久,严重影响了元初蒙古政权的巩固。元世祖继位后,采用了发展农业经济的建议,大量任用汉人,采用汉法,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实行重农政策。1:论述题1分析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古代盛行的主要原因。2简述“摊丁入亩 ”的主要

22、内容并作简要评价。3简要评述乡村建设运动。4 简述“五四指示 ”的主要内容及意义。5试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6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和经过。7简要评述乡村建设运动。参考答案:1原因: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具体而言,体现在:农业是国富的标志;有利于安定民生,巩固统治;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21)主要内容:康熙五十一年命

23、令,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和丁银作为定数,以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定数中的丁口如有缺额,以新增的人丁抵补。人丁和丁银固定以后,又陆续把丁银摊入田亩。2)评价:其一,摊丁入亩制度的推行,将人头税归入土地,使中国几千年来的人头税基本废除,削弱了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二,简化了税收手续,取消了缙绅地主等优免丁税的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其三,按土地多少征税,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变了赋役不均的状况,有助于国家统治秩序及税收的稳定3乡村建设派主张: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离的社会,在这一社会没有对立的阶级,只有士、农、工、商职业的分离,因此也就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

24、象。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进行乡村建设,具体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大方面,在振兴农业的基础上振兴工业。平面教育派主张:中国社会之大患是愚、贫、弱、私四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不普及,广大农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要从教育入手来改造社会,要用“文艺、生计、卫生、公民”这四大教育来解决愚、贫、弱、私这四大问题,推行这四大教育的方式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方式。 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反映了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农村问题的关怀,以及他们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进行的可贵探索。文化和教育的落后,是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只有与根本解决封建土地制度问题结

25、合起来才能达到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基本目标。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最终无法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4内容: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 ,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指示规定了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对富农和地主、地主中的大中小、恶霸非恶霸应有所区别。对抗日军人及抗日干部的家属,属于豪绅地主成分者或与我党合作而不反共的开明士绅,在运动中应适当照顾。指示还规定,除罪大恶极的

26、汉奸分子的矿山、工厂、商店应当没收外,凡属富农及地主开设的商店、作坊、工厂、矿山,不要侵犯,予以保全。意义:五四指示标志着中共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重要转变。在五四指示的指导下,解放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实行了土地改革。5、1)统治阶级注意调整政策,鼓励发展生产。2)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3)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6、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其一,北方地区战争频繁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其二,政权更替频繁影响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其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重创了社会经济;其四,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促使北方人们大量南迁带

27、来了大量劳动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其五,南方地区相对而言,社会较为安定,同时各割据政权非常注重保境安民和经济的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则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许多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从山区迁出定居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第二阶段是五代十国时期。

28、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迁到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第三阶段是南宋时期。南宋人民的斗争,打击了南宋王朝,阻止了金军前进;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南方经济又一次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南宋时南方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上等田每亩可收五六石,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表明南方农业生产已经超过了北方,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南宋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工艺水平的

29、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这些也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和封建战乱时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7、乡村建设派主张: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离的社会,在这一社会没有对立的阶级,只有士、农、工、商职业的分离,因此也就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进行乡村建设,具体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大方面,在振兴农业的基础上振兴工业。平面教育派主张:中国社会之大患是愚、贫、弱、私四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根

30、本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不普及,广大农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要从教育入手来改造社会,要用“文艺、生计、卫生、公民”这四大教育来解决愚、贫、弱、私这四大问题,推行这四大教育的方式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方式。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反映了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农村问题的关怀,以及他们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进行的可贵探索。文化和教育的落后,是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只有与根本解决封建土地制度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基本目标。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最终无法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1:论述题名词解释1、黄册2、资本主义萌芽3、最惠国待遇4、票号5、

31、乡村建设派主张6、 井冈山土地法7、二五减租参考答案:1、是为在清查户口的基础上征收赋役的目的而编定,具体办法是为以户为主,根据有无能力供应国家的赋役为标准,将有能力任役者编入正图,无能力任役者附于图尾。黄册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政府对全国户口的管理,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供应,同时在平均赋役负担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2、是指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此作了深刻阐述,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世纪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佣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

32、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的起点。 ”恩格斯也指出:“当生产资料所有者找到了自由的劳动者不受社会束缚和没有自己的财产的劳动者来作为剥削的对象,并且为生产商品而剥削劳动者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才具有资本的特殊性质。 ”综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资本、可转让土地、人身自由的劳动者。3、是指缔约双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给予对方所给予第三国同样的优惠或豁免的待遇;所谓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给予对方享有第三国的特惠,而另一方则不给予。当时的最惠国待遇包括通商、政事交往、航运、领事裁判权、外国公使和领事权益、某一地区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等特权,

33、但这些内容,都不是互惠的,而为西方国家单方面所享有;4、出现于乾隆、嘉庆之际,是适应埠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商人埠际间的汇兑,19 世纪中期,业务扩展到存款与贷款,1962 年改为票号汇兑,至 20 世纪初,票号中的官款存储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1907 年票号及其分支机构达 400 余家,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但由于银行的产生,票号业务渐趋萎缩,纷纷倒闭。5、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离的社会,在这一社会没有对立的阶级,只有士、农、工、商职业的分离,因此也就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进行乡村建设,具体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大方面,在振兴农业的基础上振兴工业。6、1928 年 2 月毛泽东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一土地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没收一切土地,包括自耕农土地及部分贫民拥有的少量土地,土地所有权归政府而不归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这样中农因财产受到侵犯而反抗,生产积极性降低。7、抗战开始后,为了广泛团结农村社会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原来没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