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成材周期”文/曾昭耆 引自漫漫从医路关于“成材周期”这个词,得先介绍一下它的来历。20世纪50年代中期,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住进了病房。他带着一块老式的自动手表。每天早上,我问他睡得好不好时,他都先看一下手表才回答,并风趣地解释说:“如果表停了,就证明睡得很好。” 也许是出于对我这个年轻医生的关心,有一天,他谈起了从事不同职业者的“黄金时代”问题。他说:不同职业的成材周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运动员、杂技演员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但黄金时代较短,30来岁就被认为是老资格了。而医生却完全相反,30多岁的医生在病人心目中还显得有点“嫩”。他还说:画家、作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等也是这样,成材周期都很长,他们的黄金时代往往都在后半生。 那席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致我后来也常对年轻医生们说到,医生的成材周期较长,希望他们看到这个特点。 当年老先生是口头说的,没有说明是“成才”还是“成材”,但我一直认为那是个林学的专业名词。因为,不同树木的生长速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