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史学第一节 宋元史学概述一、宋元时期的史学特点“辨阙妍媸,严为去取 ” “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先之者,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 ”(谢枋得 叠山集 卷 6 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初立翰林国史院 ”, “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 ”“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 ”“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王寿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宜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犹有 春秋 遗意 往宋极重史事,日历之修,诸司必关白。如诏诰则三省必书,兵机边务则
2、枢司必报。百官之进退,刑赏之予夺,台谏之论列,给舍之缴驳,经筵之论答,臣僚之转对,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匦奏,下至钱谷、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录。犹患其出于吏牍,或有讹失,故欧阳修奏请宰相监修者,于岁终检点修撰官日所录事,有失职者罚之。如此,则日历不至讹失,他时会要之修取于此,实录之修取于此,百年之后,纪、志、列传取于此,此宋氏之史所以为精确也。 ”( 明史 卷 285文苑传 徐一夔 )“古者有国必有史。故书塌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 ”( 宋史 卷445王藻传 )“本朝国史凡三书:太祖、太宗、真宗曰
3、三朝 ;仁宗、英宗曰 两朝 ;神宗、哲宗、徽宗、钦宗曰 四朝 。虽各自纪事,至于诸志,若天文、地理、五行之类,不免烦复。 ”( 容斋三笔 卷四 九朝国史 )“宋代史事,较为详慎。有一帝必有日历,日历之外,又有实录,实录之外,又有正史,足见其记载之备也。 ”( 廿二史札记 卷二三 宋史事最详 ) “曹魏指吴蜀为寇,北朝指东晋为僭,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似此之类,历世有之,伤风败义,莫大乎此。 ”( 通志 总序 )“取诸家之说及诏、敕、制、诰、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诠次。 ”( 三国北盟会编 自序 )“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 周礼 卷四 地官司徒 诵
4、训 )“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 (乐 )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 ”( 四库全书总目 卷 68史部 地理类 太平寰宇记 )“范氏之 吴郡志 、罗氏之 新安志 ,其尤善也。 罗志 意存著述, 范志 笔具翦裁。 ”( 文史通义 卷 8外篇3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 “备载天下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土产、风俗、里至、宦迹、人物 ”“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 ”( 通志 金石略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 春秋 。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 ”“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 ”, “庶乎有国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 !”“望纡天鉴,择善而行,引而伸之,触类面长之。 伏愿行之而有恒,思之而不倦,则贞观巍巍之化可得而致矣 !”“书 贞观政要 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而读之 ”( 资治通鉴 卷 248,唐宣宗大中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