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课程建设的理想与追求杨 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 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应当成为教育改革、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 关于课程的有意义 什么东西是好的?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 对教育意义的追求要通过教育课程得到落实和体现。 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反映了对教育意义的追求。 例:上海二期课改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让课程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 程 设计 知 识 基础课 程 设计 价 值观念课 程 设计 基本概念教育哲学基 础
2、人的本 质观 、教育 观主体性,活 动 ,全面 发 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国民素 质 ,人生 观 ,世界 观 ,价 值观 心理学基 础儿童 观 、 发 展 观、学 习观接受、探究、模仿、体 验 ,自主性,个性,潜能开 发 , 问题 解决 社会学基 础社会 观 、价 值观 社会 积 极性,社会化,社会需求, 责任感, 创 新精神,社会 实 践 知 识 学基 础知 识观 、科学 观 “双基 ”,学科体系,工具学科,跨学科 领 域 教育学基 础课 程 观 、教学 观 综 合或整合,基 础 学力, 综 合 实 践, 终 身教育 1、课程的知识基础2、 分析我国新课程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课改前我国对义务
3、教育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是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症状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 从这个指导思想看,课程设计取向具有比较浓厚的社会中心主义倾向,是一种社会社会本位的价值观。 ”新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选择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一种比较明显的儿童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例,上海二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
4、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在一个具有强调课程设计的社会需求取向传统 的社会,将儿童发展本位与社会本位联系起来考虑是非常必要的。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总目标及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规定了新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 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 初步的创新精神、实
5、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八个方面1、 公民意识 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培养目标没有做分学段规定,主要考虑义务教育作为整体,学生最终应达到的目标和课程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上述八方面的目标都赋予了特定的适应新世纪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对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梳理,找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内涵 , 需要学校根据目标要求,重新设计和更新学校 的教育哲学理念,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精神。例:上海二期课改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人生经历五种学习经历 :,1、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2、潜能开和认知发展的经历3、体育与健身的经历4、艺术修养和 发展的经历5、社会实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