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摘 要:人类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两个阶段,而与人类相伴而生的技术经由古代的手工技术、近代的机器技术,演变成与科学结合、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成为人类卓有成效的生存工具,但现代技术引发的生态与人性危机,促使人类寻求全新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生存。作为新技术生存的典型代表的低碳经济,既维持生存的高效率,又无碍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克服现代技术危机、实现健康和谐的新技术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89-03
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既相互对立,又血脉相连。一方面,人类利用自然提供的资源,赖以生存;另一方面,人类不断突破自然的局限性,实现自身的发展。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矛盾,都可从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中找到其根源。现代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人类“战胜”自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埋下了众多隐患。目前,人类面临的现代技术危机,正是由这些隐患演变而来,要克服危机,必须追根溯源,探寻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的发展历程。 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因素生存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中,人类主要依赖的是自然物质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为此,人类就要不断利用生物资
3、源。自然环境对人类自然生存的作用,主要是为动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人类的自然生存是一种“动物性”生存,但人并不是动物,而是区别于动物的物质、精神的统一体,它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需要。人的欲望会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是无限的;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代人满足欲望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人类生存有两大基本矛盾,一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二是人类欲望无限性和人类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于是人就通过改造自然来实现自己的需求。人类改造自然界,一是靠人类自身,二是靠其他人造物。人类必须依靠自然来改变自然
4、,即把一部分自然物改变成改造自然的工具。工具是人造物,是人利用自然物制造的人造物。有了工具又可以制造更多的人造物。人类通过应用工具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人类改变自然其实就是用人造物取代自然物。 技术是制造工具和利用工具的方法,本质是说就是制造人造物的方法。技术带来了工具的发展,反过来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技术进步。从手工工具到机器,是工具的一次巨大飞跃。机器的出现,使机械代替了动物能,获得了手工劳动所不能达到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出现,技术开始同人分离,开始以物的形态、知识的形态存在和传播。人造物成了技术的物质表现,成
5、了技术物,人类利用技术物既取代自然物,同时又取代自身,使人类生存的两个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于是人类从主要依赖自然物生存转向主要依赖技术物生存,从主要依赖自己体能生存转向主要依赖技术生存。 技术物与自然物有本质的区别。自然物是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演变出来的物,相对地,技术物是按“人工选择”由人制造出来的物;自然物的变化是主要由自然界支配,不牵涉人类主观行为,是一种自然变化;技术物的变化则主要根据人的主观意愿变化,是人控制变化、人制造变化;自然物“不为人” ,技术物“为人” 。 自然演变充分展示了自然界的协调性,人类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技术物是自然物的改造,不再具有它的原
6、料所具有的在自然系统中同各种自然物的协调关系。自然物被用来制造技术物,其自然演变便中断了。利用技术可以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运动,例如工业生产,并要求其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向和规模发展。技术的真正作用就是使自然的“惯常行程”中断,采取“非惯常行程” ,甚至采取过去不可能发生的行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类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不顾自然原有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常常是违反自然界的“正常结构”的,具有反自然的特性。所以人们越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越增加应用技术的力度,对自然界“正常结构”的破坏就越严重。人总具有生物生命,对自然“正常结构”的破坏,会威胁
7、人类的生存。 技术使人离开自然越来越远,终于使人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技术物是物,技术是人强加给自然的东西,但它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对于自然来说,技术是异己的力量,技术物是非自然的物。技术本身具有反自然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技术生存的反自然性质。生态危机的根源,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若使技术成为绿色技术,那就要引起技术的异化,改变技术的“惯常行程” 。技术的局部改变是可以的,技术的整体改变则会使技术生存回到自然生存。新技术生存应当包含自然生存的某些因素,这才是人类的明智选择。 一方面是人类无度的扩张和索取,另一方面却是自然资源和承受能力的有限性,随着大工业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开采,人类消费空前扩
8、张,自然资源加速耗竭,环境不断恶化,于是,导致土壤沙化,湖泊干裂,植被毁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灾害频仍。自然已经异化,自然的报复已经开始,人类如果依然故我,则自然界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报复将不可避免。这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第一种危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从工具的出现开始,人正常的自然进化便受到了干扰,人类开始依靠技术生存。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科学的发展则要改变这种自然法则,因为技术本身具有反自然的属性。医学使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基因的退化。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对医学的依赖性,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种群进化
9、的程度减弱,导致种群结构退化。许多现代人如果离开了技术物,就很难在自然界中生存。 随着克隆技术和人造器官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殖方式有可能从两性生殖转化为无性生殖,从自然生殖转化为技术生殖。人的器官也会被技术物取代,即人造器官取代生物器官。当人利用克隆技术“生产”自己的后代时,人类自身也成了技术物。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智能,机器人取代完整的人。有人甚至主张用人造器官代替人体,如果真是那样,那人体,人的生物性、人的物质性都消失了,成了现代技术制造的“幽灵” 。 技术物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首先,人们开始从对自然的崇拜转向对技术物的崇拜。很多人成了简单的机器的操作者,忽略人自身
10、的价值。同时,追求物质享受也成了许多人人生的终极目的,例如有人把拥有一幢豪宅或一辆名车当作人生最大的成功。物质崇拜流行。其次,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已严重到可以毁灭人类的程度。现有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上百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等诸多问题,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问题。另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们之间的贫富、强弱的差别就越大。 技术的本质是人造物,是人制造人造物的人造物。技术的功能是“造” ,主体是人。但是技术生存又可以使自然“非自然化” ,使人“非人化” ,这就导致了技术生存的危机自然危机(生态危机)与人的危机(人性危机) 。这种危机来自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我们应该通过发展“新技术生存
11、”来克服,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物矛盾,提倡人与自然相谐调,重建生存中人的价值。 新技术生存既包含技术生存的因素,又包含某些自然生存的因素,是对技术生存和自然生存两者的去粗取精,是两者的优化平衡。吸收自然生存对自然的尊重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放弃生产效率过低的缺点;吸收技术生存高效的特点,克服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新技术生存就是要无损于人类生存的高效率,又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的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人性张扬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技术生存要利用绿色技术来改变当代生存的困境。所谓绿色技术,就是符合“3R”的标准的技术,即:一是节约(Reduce) ,即省料、节
12、能;二是重新使用(Reuse) ,即对资源的再利用;三是循环(Recycle) ,即生产者、消费者、回收者构成“生产消费复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发展人性化技术,在技术的设计、开发时,将人性赋予技术,使技术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张扬人的个性。 由于技术的自然属性的作用,任何技术和技术应用都潜藏着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性,新技术生存要求人类充分认识技术的限度与技术应用的人的局限。人类开发和使用技术,不能仅着眼于解决生产的效率问题,以至于将获取更多的利润作为技术评判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技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问题,以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恢复被技术压抑的人的精神
13、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通过尽可能地减少技术的负价值,消解技术异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种种困境。 为了消除现代技术生存危机,实现新技术生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必须减少对物质、能量的索取和消耗;为了消除人性危视,人类必须把自己从社会机器中解救出来,克服人的物性、被动性,达到心理更新。新技术生存吸收自然生存的合理因索,依托绿色技术与人性化技术,与自然和谐,与人性谐调。人类将以其全面发展的理性,进入一种自觉、节制发展的新境界。此时,符合以上标准的低碳经济就成了明智之选、大势所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贪婪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物质需要,不断运用高新科技,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休止
14、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有害气体的高排放,把自己从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体系逐渐带入了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体系,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全球变暖的尴尬境地,这些都是技术生存发展必然出现的弊端。面对全球变暖的生存困境,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人们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提出了现代(非原生态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5、,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这都是技术生存危机的具体体现。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
16、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克服技术生存的危机,达到技术与自然的均衡要求我们提高重视,制定详尽的规划,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首先,针对中国社会的现状,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这套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前历史时期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恰到好处地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也应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以人类的智慧结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用以指导战略的
17、实施,完善过程中的不足。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出于克服技术生存危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吸取教训,让技术对造成的自然危机和人性危机被人类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为人类创造价值。我们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有识之士的共识,许多国家也把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提上了议事日程,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协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汲取人类智慧成果,对其他国家优秀的历史经验,采用因地制宜、去粗取精的学习态度,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这样,不仅能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也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发展,这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本质思想的。 最
18、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每个人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必将成为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先锋。在生活中培养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态度,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和“奢侈消费”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一个人不间断地努力,尤其是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上,将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人类通过应用工具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技术带来了工具的发展,工具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在此过程中,技术生存引发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使得人类开始
19、反思,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的结果,是克服人类技术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纲领,是向世界低碳经济型国家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林学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 (4). 2 林德宏.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 (4). 3 姜长阳.人类正在退化J.商场现代化,2000, (11). 4 李平.绿色的技术生存绿色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 (2). 5 王能东.技术生存论趋向绿色技术生存的哲学
20、思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 (8). 7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 (2). 8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 (5). 9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 (1). 10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 (2). 11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3). 12 吴金明,李轶平.经济发展载体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