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430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摘要: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就个人的教学实践经历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方法 Abstract: The Plastic Molding Technics and Mold Design is the core courses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major, which is comprehensive and

2、strong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is very important how to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odern“teaching method,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individual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m

3、ethods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plastic; mould design;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独立学院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的是塑料成型、金属塑性成型、模具制造等岗位的一线工程师、工艺师、管理师,要求既会动手操作又懂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是当今模具企业迫切需要的主要力量1。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模具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结合传统讲授,针对专业的特殊性,采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式。 1 案例教学法 此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在授

4、课前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即准备一定数量的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设计小组,每组有一个简单典型塑料件的模具设计任务,每个小组指派一名组长。教师授课以一个案例为主线,按照塑料模具设计流程进行教学,从塑料产品的选材、成型方法、模具设计、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等完整的塑料模具设计流程进行详细的讲解,要求学生按教师进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模具设计相关工艺计算和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每个设计步骤实现“教师讲授学生实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师讲授一个设计案例,学生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效果,从而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掌握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知识,

5、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期结束时学生需完成模具装配图的绘制并进行简单答辩,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2 直观教学法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采用直观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知识,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模具结构时,结合模具实物及模具挂图进行讲解,各组成零件及其相对位置关系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在讲授模具的动作原理时,播放模具运动的模拟动画,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模具的运动过程,教师结合动画进行讲解,学

6、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 “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的过程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书本知识。该教学方法的切入点是“提出问题” ,要求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弄清楚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的学习难点等问题,

7、并结合重难点设计问题。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才能进行回答的。避免于呆板、机械,学生只是回答“是”或“不是” ,教学就收不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模具温控系统的设计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对模具的温度进行控制?” “你能想到的控制模具温度的方法有哪些?” “你认为模具温控系统的设计依据是什么?”等,通过这些提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且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掌握本章节的重点知识。 4 “小组讨论法”教学 “团队合作精神”是企业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小组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

8、构的教学策略,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是很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途径。与主要关注师生互动的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合作学习更强调发挥学生互动的积极作用。 研究实践表明,通过有组织的合作性人际交往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意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意义。讨论教学法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合作学习讨论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果呈现方式,它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每一小组各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最终意见。教师实施“问题引导教学法”时,引导学生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9、通过讨论,学生的同时能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5 现场教学法 将实训地点设在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或校外企业现场进行,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实训任务,采用现场大量“实例”例如注射模设计以注塑的零件为载体,压塑模设计以压塑的零件为载体,挤塑模设计以挤塑零件为载体,并将教学实训与生产相结合,学生一边听,一边练,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变得直观具体,行动形象,不但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还普遍提高了教学质量。 6 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采取考核分数,奖励等手段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性,促进学生之间智力活动的相互感染,从而开拓进取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针

10、对每个模具设计项目完成程度进行考核评分,为企业解决难题进行奖励。该方法有效穿插到上述教学方法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 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法 将 CAD/CAM、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针对考核内容的不同,各部分内容侧重点不同,采用模块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真正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所学知识实用够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模具工资格标准,将其内容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并对于考证学生有关知识和能力进行重点辅导,以达到模具工资格知识技能要求为最终目的。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组织两个兴趣学习小组:模具拆装

11、兴趣小组和模具加工兴趣小组。以为企业加工实际产品为过程,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创造一种成就感、并利用企业的回报适当给予报酬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加强对整个学习过 程的指导与控制。学生既学习了课程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实际加工产品的能力,对于生产实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从经济上减轻了一定的负担。此外,把行业软件引入到教学中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利用三坐标逆向模拟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模具的造型、刀具选用、机床运动、工艺规程制定等内容的教学,通过虚拟的加工模拟,形象地表述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 8 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小组各成员

12、自行设计制作模具零件产品,教师检验,针对学生作品中的“精品”和“废品”进行比较教学。教师善于提出各种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地创新 性思考。比如“为什么模具的导柱与导套不能采用等直径的对称布置?为什么导柱的高度要比凸模高?” ,这样的问题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教师 结合模具的实际应用讲解课程的知识要点,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参考文献: 1 梁汉优,耿家源等独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5 2 金敦水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3“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学技术,2011.01 3 王春伟,杨春枝提高“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