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453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本刊讯】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T306002014) (以下简称通则 )国家标准,标准于 2014 年 6 月 25 日正式实施。 一、 通则的制定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技术支撑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次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国务院批复了多个相关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

2、为国家战略部署。通则的发布与实施,实现了全国技术标准的统一,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对全面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二)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本要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提出,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确保 15.6 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 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成 4 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建

3、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8 亿亩。 通则的制定和出台,也是贯彻落实上述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高质量完成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本要求。 (三)顺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各级地方,目前,各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行业标准,许多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标准。编制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通用性、基础性国家标准,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各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从国家层面规范各项相关建设工作,做好各部门、上下的衔接协调和同口径统计,有利于“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式的有效落实。 二、

4、通则的编制过程 2012 年 7 月 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部际协调会议,明确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会同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编制通则 ,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2013 年 1 月 25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通则列入了国家标准立项计划。 在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多次沟通,立足国家层面,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编制单位按照国家标准管理程序和要求,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创建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实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完成了通则 (送审稿

5、)起草工作。2013 年 7 月,通则 (送审稿)通过了全国国土资源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经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商和修改完善,完成了通则 (报批稿) 。 三、 通则的主要内容 通则全文共分为 9 章 32 条和 3 个附录,其中核心部分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原则、建设区域、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等 6 个方面。 (一)高标准农田的定义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二)基本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循规划引导,因地制宜,数量、

6、质量、生态并重,维护权益和可持续利用 5 条原则。规划引导所指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 (三)建设区域 综合考虑国家相关规划布局与生态保护要求,确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 3 类区域,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优质农田作为高标准农田,保障了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 重点区域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

7、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水利、农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依据 GB/T 28407 评定成果确定的县域内等别较高耕地的集中分布区域。 限制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土壤轻度污染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在前述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提供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 禁止区域包括:地面坡度大于 25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

8、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 (四)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通则在提出土地平整的基础上,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为重点,配套开展相应的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作,并规定了各项内容的具体工作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如:耕作层厚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以及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地力等级。 (五)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 通则对土地权属调整、地类变更管理、验收与考核、统计、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等管理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提出了要开展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评定及动态监测评价,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同时,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作为基本农田的

9、划定和保护、开展土壤培肥和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工程管护等建后管护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高标准农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四、 通则的主要特点 (一)综合多个部门相关技术标准、管理要求及地方实践经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性、通用性国家标准 通则是在认真总结相关部门有关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要求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的一般要求,重点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内容,以及科技应用、建后管护等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为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规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指导相关行业

10、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确依据规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设区域科学合理 通则明确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并依据相关规划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实行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因地制宜、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强调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通则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要求在建设前,应查

11、清土地权属现状,调查了解土地权利人的意愿;在建设中,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协议;建设后,依法进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四)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利用并重,确保长久发挥效益 通则把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作为重点的同时,注重对建后的管护利用,明确规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要求通过土壤培肥、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加强工程设施管护、加强地质灾害等灾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持续发挥。 (五)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的上图入库 通则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管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目标;依托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定期全面报备建设信息,实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和部门共享,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