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510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丽江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摘 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并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和工农业的重要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地下水利用和保护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丽江市 水资源规划 利用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1.1 自然地理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西北中部、金沙江中游,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跨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个地貌单元,属低纬度的内陆高原山区。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玉龙县玉龙雪

2、山最高峰扇子陡为全市最高点,海拔 5596m,华坪县新庄河汇入金沙江的河口腊乌渡为全市最低点,海拔 1015m。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 至 2005 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塘坝 3937 座,其中:中型水库 6 座,小(一)型水库 36 座,小(二)型水库 90 座,塘坝 3805 座,蓄水总容量 3.20 亿 m3;引水工程 6796 处,年设计供水能力 39261 万 m3;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 74645 万 m3,实际供水量 65691 万 m3,其中向工业年供水量 2167 万 m3,城镇生活年供水量 1624 万 m3,农业年供水量 58709 万m3,生态环境供水量 100 万

3、m3,水电站年供水量 129748 万 m3(河道内用水) 。供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 1.3%。 二、水文地质特征 地层组合、岩性特征决定了地下水赋存条件。按照赋存条件的差异,丽江市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1 地下水开采方式及用途 丽江市地下水开采方式可分为凿井式、泉水引流式。凿井式大部份在工业相对发达人类集中的城区和盆地取水不便、水源较少的乡村。取水时间性可分为季节性、常年性。工业、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和乡村生活多为常年性,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为季节性。 3.2 地下水现状开发利用量 2005 年丽江市地下水实际开采利用量为

4、 1.319 亿 m3,其中生活用水 0.745 亿 m3,占全年开采总量 56.2%;工业用水 0.089 亿 m3,占6.7%;农灌用水 0.496 亿 m3,占 37.2%。实际开采量模数为 0.64 万m3/km2?a,实际开采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 4.8%,占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的 10.1%。其中浅层水的实际开采量为 1.041 亿 m3,占全市实际开采量的 78.9%;深层水的实际开采量为 0.278 亿 m3,占 21.1%。 四、地下水及其生态与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对地下水及其生态

5、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剧。主要表现为: 局部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由于补给区开发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地表水的涵养功能减弱,引起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部分地区泉水涌水衰减或断流; 由于废污水排放和面源污染不断加剧,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五、浅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修复方案 根据地下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基本规划单元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配置对基本规划单元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制定各基本规划单元不同水平年的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方案。 水质标准: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具有生活供水能力的集

6、中式供水水源区,水质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的类水的标准值,现状水质优于类水质时,以现状水质为控制目标;工业供水功能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区,以现状水质为控制目标。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具有生活供水能力的区域,水质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的类水的标准值,现状水质优于类水质时,以现状水质为控制目标;工业供水功能的区域,水质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的类水的标准值,现状水质优于类水时,以现状水质作为保护目标;地下水仅作为农田灌溉的区域,现状水质或经治理后的水质要符合农田灌溉有关水质标准,现状水

7、质优于类水时,以现状水质作为保护目标。水量标准:年均开采量不大于可采量。 水位标准:开采地下水期间,不会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不引起地下水系统和地面生态系统退化,不诱发环境地质灾害。 六、 深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方案 近期规划水平年(2010 年) ,控制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区的年均开采量小于年均允许开采量,提出超采区的压采量。 中期规划水平年(2020 年) ,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区禁止开采,控制深层承压水一般超采区的年均开采量小于年均允许开采量。 远期规划水平年(2030 年) ,深层承压水超采区禁止开采;尚未开发利用深层承压水的地区,原则上作为保留区在规划期不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七、地下水利

8、用与保护修复措施 浅层地下水以地下水二级功能区界线与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界线相切割,作为地下水规划的基本规划单元。深层承压水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规划单元。 7.1 工程措施 2010 年在南华建地下水治理工程一件,估算投资 200 万元,2020年在县城建地下水治理工程一件,估算投资 300 万元,2030 年县城建管理维护工程一件,估算投资 200 万元,共计投资 800 万元。 永胜县浅层地下水永北镇分散式利用开发区利用与保护规划工程估算总投资 3600 万元。 7.2 非工程措施 7.2.1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站包括水位(头)监测站、水量监测站和水质监测站。根据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

9、区的要求,中型和小型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区,要求每 1km2 至少保证有 1 个监测站。保护区中的各地下水二级功能区,地下水水位(头) 、水量和水质监测站的布设密度,要求每 100km2不少于 1 个。我市 3 个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区均属泉水型水源地, 这三个区在中远期共设监测站 9 个。生态脆弱区设立地下水监测站 7 个,诸备区 1 个,地下水涵养区设立 58 个。 7.2.2 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制定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完善丽江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对事关城乡人民饮用水安全的区域,严禁开采地下水,对划定为保护区和保留区的地方,严格控制开采量;对出现生态恶化的区域,禁

10、止开采,对已开采的予以封填。 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根据浅层地下水的功能区划,确定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总量;完善丽江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建立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做好确界立碑工作。 加强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地下水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目标,全面贯彻实施云南省用水定额 ,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深入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推广节水技术改造、节水新技术、节水新产品,促进废、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一是调整水价要与改革水价计价方式相结合,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及超

11、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二是制定合理的水价来促进景观用水的可持续利用。不同水景观的水价应分类设定。从黑龙潭调水,可采用较优惠的价格;从清溪水库和拉市海调水,水价必须反映供水成本,应执行水利工程供水价;三是合理确定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同时,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四是在城市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城市规划区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开采地下水,已开采的潜水井,实行地下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综合水价执行同一标准。 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针对目前我市存在的“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弊端,成立丽江市水务局,对全市防洪、供

12、水、排水、节水、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地表水管理,水土保持等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变多部门的分散管理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变城乡分割管理为城乡统一管理。建立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投融资新模式,组建丽江市供排水有限公司,负责城市供排水设施、融资建设及经营管理。 加强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选拔,加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保障执法经费,完善执法装备。 结 语 丽江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全市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使开采区地下水水位自然恢复,使地下水开采与补给达到自然平衡,改善地下水水质,最终达到地下水资源科学配置、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支撑丽江市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规划的实施还将对水土流失防治、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