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生命發展的彩虹談生涯教育 臺灣藝術學院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陳木金 博士壹、前言 生命發展的彩虹之理念,整體而言已從個人終身所從事工作或職業的總稱,逐漸擴大至包含非工作或非職業的活動,也即個人整體生活型態的開展,形成了一幅個人生涯發展的生命彩虹圖。 生命發展彩虹圖的研究為生涯發展論近三十年來新興的理論,然而其淵源則與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社會學及人格理論有關(Super,1988)。因為差異心理學在編製心理評量工具方面有中要的貢獻,特別是一次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對軍事人員的甄選工具、三十年代經濟恐慌時期明尼蘇達就業安定研究中心的各種性向測驗、以及Strong的職業興趣量表等,在自我了解的增進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發展心理學,特別是 C.Buehler 對個人工作之前及其實際工作經驗階段的探討;以及R.J. Havighurst 在發展任務上的觀念)則描述個人特質,如能力,興趣、 價值觀的發展歷程;職業社會學,如 D.C. Miller & W.H. Form等在個人工作史上所作的縱貫研究強調環境對職業選擇與適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