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722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任务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分析了各阶段改革的成绩,进而提出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所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 会计标准 会计国际化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改革历程,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国营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到为了适应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新的经济形式的会计制度改革,到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的会计制度改革,再到以体现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为主导思想的会计制度改革这四大变革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效,并且在变革中不断改进、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制度。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

2、(1)1981 年会计制度改革。1980 年财政部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先后制定发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 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 、 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 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这一阶段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不仅在于调整、增加了一些重要的会计科目,如“应交税金”科目的增设,适应了国家的财经政策,还在于增加了会计报表,如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生产费用表和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适应了我国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1985 年会计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大门,外商投资纷纷涌入中国大陆,中外合资经

3、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大量出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大不相同,因此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突破,其所提出的会计核算要求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大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一针对性问题,1985 年财政部正式发布并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这两部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改革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划时代的意义。该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它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中外合资

4、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开创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新局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先导,是 1993 年和 2001 年会计制度改革的参照与蓝本。 (3)1993 年会计制度改革。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以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经济形势,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 1992 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 财务通则以及 13 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主要致力于五大方面:一是改革了会计等式,由原来的“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会计等式,改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二是

5、改革了会计报表体系,正式确定了对外报告的三大表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财务状况变动表,其中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的排列顺序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基本要求达到了一致;三是“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前者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后者包括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实际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性等,其中的谨慎性原则突破了传统的制度禁区” ;四是初步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明确要求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将传统的“企业管理费用”分成“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 ,这两个科目不再直接计入成本,而是

6、作为当期的费用计入利润表中,此外谨慎性原则的实施也是一次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重要改革举措;五是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剔除不适用的会计科目,并新增了一些沿用至今的会计科目,如取消了“清理维护费” 、 “专用拨款”和“未分配承租收入”等科目,将“折旧”改为“累计折旧” 、 “车间经费”改为“制造费用” 、 “应交利润”改为“应付利润” 、 “利润”改为“本年利润”等,新增了加 “坏账准备” 、 “固定资产清理” 、 “资本公积”等科目。不难看出,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框架,引导会计制度向纵深方向发展,并完成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基本接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里程碑

7、式的深远影响。 (4)2001 年会计制度改革。1993 年的会计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作出了很多变更并进一步与国际通用规则接轨,但总体来讲是一次形式上的改革,而实质上的改革是发生在 2001 年以后的会计制度改革。财政部 2001 年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所有上市的金融企业施行;2004 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于2005 年 1 月 1 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2004 年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范围内全面实施。这次改革的口号是“体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这次改革的指导

8、思想是:当合理性与可靠性出现矛盾时,会计规范要向可靠性倾斜,防止虚假信息误导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这次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回避公允价值以防止企业通过改变资产用途来启用公允价值、改变账面价值形成虚假收益,缩小了利用会计计量操纵报表的空间;第二,实施非常活动收益跳过利润表以避免因非常活动产生的高额利润误导报表使用者,净化了利润表;第三,对持有资产普遍计提减值准备以强化投资者的危机意识,同时也更忠实于资产的本质。 二、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的任务 我国的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与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亟需改进与完善,主要的改革任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按市场经

9、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二是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三是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1)正确构建我国会计制度。市场经济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市场经济的反映,会计制度也应该随之变化、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但事实上,会计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状况,还需要“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其规范化的要求,即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 。这是由市场经济和会计制度本身的特点

10、与性质造成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内部连贯性和规律性,但会计制度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体现与反映,缺乏内在的规律性。此外,会计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是阶段性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会计制度有了新的要求之后,才对原制度进行修正与改革的,具有间歇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在构建我国会计制度的问题上,我们不仅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来制定会计制度,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建立能适应各个行业的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以及制定和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 (2)完善我国会计标准。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

11、,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在完整性和系统性上完成得还不够,存在一些缺失。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在这些会计分支上,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此外,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

12、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 (3)正确认识会计国际化。早在 1981 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中,财政部就已经开始参考和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走出了会计国际化的第一步。在之后的几次会计制度改革中,财政部更进一步地采纳了大量国际惯用条例,加速了会计国际化的融合,不但在形式上做了很大改进,在实质上也更加向国际化靠拢。但会计制度的借鉴和融合并不代表硬搬照抄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条例。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不仅

13、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也不符合世界各国会计国际化的通行做法。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会计国际化的真正含义,会计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种“如何把握借鉴国际惯例和考虑中国国情的辩证关系” 。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种,我们不能一味照抄,而应结合中国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正确把握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和结合中国国情的“度” 。正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所指出的那样,成员国企业所公布的会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这一宗旨反映了各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真正含义。我国的会计改革应该秉承这一宗旨,切忌操之过急、不顾国情、片面追求美国化或者国际化,避免由此导致的

14、会计信息混乱或者失控,这样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 三、结语 纵观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不难看出这是一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发生的会计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并逐步迈向了国际化。虽然改革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了很多挑战。会计制度的构建不仅应该适应和反映市场经济,同时也应该具有前瞻性,这对我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无疑是一大挑战。此外,会计制度国际化并不等同于直接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会计制度,而应结合我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具体国情来实现国际化的目标,从本质上实现国际化,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同化。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反映客观经济情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新情况、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会计制度还需做出适时改变,以更好的反映经济现实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甫贵.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J.财会通讯,2005, (1). 2陈敏,陈金艳.我国会计改革及其利弊分析J.财会月刊,2006, (6). 3胡听.论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完善J.科技信息,2006, (1). 4董红.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J.科技信息,2011, (11). 5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