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刍论公路桥梁大直径桩基础的设计摘要:近年来,在公路桥梁项目建设中,常用到大直径桩基础设计。长期以来,受到施工技术水平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时常以小直径群桩结构为主,大直径桩基础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工程工期、减少了成本投入。在今后桥梁工程基础部分施工时,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桥梁;大直径桩;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交通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也是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大型立交桥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并且多以斜交的形式为主。当实现跨越时桥梁建筑
2、高度就要增加,这样就会对桥梁的长度、填土高度产生影响。因此,为缩短桥跨,就会采用设置桥墩的形式,以降低桥梁高度。若采用小直径群桩结构,既不美观,又方便交通。所以大直径桩基础结构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是当前桥梁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 1 大直径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大直径桩基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1 从设计上主要要注意:墩顶是否满足位移0.5式中 L 为跨径(m);桩的间距大,要注意盖梁或承台的刚性。在设计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桩基形式,桩基结构布局要合理。 1.2 从施工角度要注意:因大直径桩设计精度对整个基础影响较大,因此要满足单根桩施工的高精度要求;单根桩的钻孔时间长,塌孔
3、危险大;要考虑施工工艺及设备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2 工程实例分析 2.1 地质情况分析 某高速公路上立交桥设计为互通式结构,桥位处地质概况:第一层为路基填土,厚 1.0m;第二层为可硬塑状亚粘土,厚 1.4m;第三层为碎石土,硬塑粘土亚粘土夹 10%碎石,厚 3.6m;第四层为棕红色强风化泥岩,已风化成土状,厚 3.5m;第五层为弱风化泥岩,棕红色,裂隙发育,间夹粉砂岩,厚 1.9m;第六层为弱风化粉砂质泥岩,棕红灰紫色,岩芯基本完整,厚 2.6m;第七层为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岩芯完整,有少量裂缝发育(见图 1) 。 图 1 岩层剖面图 2.2 桥梁工程设计要求 在该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匝道桥上跨
4、高速公路,上部结构为搭支架现浇的斜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斜度为 25,全长 105.06m,跨径组合为 20m+30m+30m+20m,匝道全长 3.09km,共设 3 座桥梁,13 道涵洞、通道,1 处匝道收费站。下部为柱式墩,挖孔桩基础、肋板式台、扩大基础(见图 2) 。其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桥面宽度:双向车道,全宽 16m; 车辆荷载:汽车-超 20,挂-120;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 7 度,按 8 度设防; 桥下净空:按高速公路要求,净高 5.0m。 图 2 高速公路剖面图 3 对桩基础结构设计及特点 3.1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对中墩及基础型式进行优化,提出了双柱墩、独柱墩、双排
5、桩基础、单排桩基础等型式,最终采用无承台大直径挖孔桩,桩径为 2.2m,独柱墩,柱径为 1.8m。这种型式在江苏尚为首例,在国内亦不多见。 3.2 本工程设计特点 与其他型式相比较,其主要特点如下: 3.2.1 无承台可节省承台及部分桩基础工程量(桩基受力更为明确) ,经济效益显著; 3.2.2 能减少开挖承台对已实施的高速公路路基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高速公路通讯管线的布置; 3.2.3 对司机视觉影响小,有利于高速行车; 3.2.4 桥下空间通透,外形比较美观。 3.3 桩基受力分析 独柱墩墩顶设固定支座,其余各墩、台均为活动支座,共考虑如下四种水平力: 3.3.1 温度及砼收缩、徐变影响 由
6、于结构对称,近似认为中墩受温度、砼收缩、徐变等影响,所受水平力 H1=0; 3.3.2 汽车制动力 考虑最不利情况,活动支座均已滑动,制动力由中墩承受,按四车道布载,求得制动力 H2=330kN; 3.3.3 汽车撞击力 由于波形护栏离墩较近,汽车撞击力较大,参照国外有关规定,考虑汽车撞击力 H3=500kN,作用点距地面 1.2m; 3.3.4 顺桥向地震力 本地区基本烈度为 7 度,按 8 度设防,最不利情况为活动支座滑动,连续梁随固定支座的桥墩振动,但须考虑墩顶活动支座的摩擦阻尼对地震力的折减,可得 H4=410kN。 由此可得桩顶总水平力 H=1240kN,弯矩 M=4474kN?m。
7、墩顶垂直力用空间梁格法,支座采用桁架单元模拟求得。中墩处恒载反力为 8696kN,最大活载反力为 1235kN。 桩身内力采用 m 法,计算模式如下页图 3 所示,桩柱顶假设为铰接,采用 m 法计算桩身截面内力。现行规范中取地面以下 h=2(d+1)m 深度内各层土的平均 m 值作为整个深度的 m 值(d 为桩径) 。但当大直径桩及桩侧各层土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变化时,应按多层地基考虑。将桩按其刚度不同划分为 n 层,使各层具有相同的地基系数及抗弯刚度,建立桩的挠曲微分方程: (1) 式中, (EI)i 为第 i 个桩基处的刚度;Xi 为第 i 个桩基处的水平位移;Zi4 为第 i 个桩基处的垂直
8、位移;qi 为第 i 个桩基处水平应力。 将桩尖矩阵 Xn=Fn?Fn-1FiF2?F1?X0=E?X0 展开为(推导过程略): (2) 图 3 计算模式示意图 式中,X0、0、M0、Q0 分别为桩地面处位移、转角、弯矩和水平力,Xn、n、Mn、Qn 为桩底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水平力。Q0、M0 可按结构力学方法算得,由桩底边界条件: Xn=0,n=0 可求得桩最大弯矩 M=6952kN?m,桩顶的水平位移为 0.78cm,最大水平压应力为 246kPa,均满足要求。桩身弯矩如图 4 所示,据此对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桩柱配筋设计及强度验算。 图 4 桩身弯矩图 设计桩长时,考虑到第六层为软质岩
9、石,遇水极易软化,而岩石软化会使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显著降低,因此设计中将第七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由桩身内力可得桩在岩层表面处弯矩值 MH,作如图 5 所示假设,即忽略嵌固处水平剪力的影响,桩在岩层表面处弯矩 MH 作用下,绕嵌入深度 h 的 1/2 处转动;不计桩底与岩石的摩阻力;不考虑桩底抵抗弯矩,MH 由桩侧岩层产生的水平抗力平衡。同时考虑到桩侧为圆柱状曲面,其四周受力不均匀,假定最大应力为平均应力的 1.27 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M=0) ,便可得出下式: (3) (4) 图 5 受力示意图 为了保证桩在岩层中嵌固牢靠,要求桩体对桩周岩层产生的最大侧向压应力 max 不应超过岩石的侧向
10、容许抗力(其中 K 为安全系数,且K=2) ,得圆形截面柱嵌入岩层最小深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5) 式中, 为抗压强度折减系数;Rc 为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由于桩顶水平力较大,故设计桩底嵌岩深度为 3.0m,以增加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结语 该互通立交已竣工,高大的混凝土桥墩稳健地托起平缓舒展、看上去薄如蝉翼的桥面板,反映了内部力的传递顺序,表达了结构与外形的统一,具有良好的真实感。由于设计手段的完善,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优点的无承台大直径桩基础正在悄然兴起。上述计算方法应用在互通式立交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凌治平.基础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2匡文起.结构矩阵分析和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JTJ024-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4胡人礼.桥梁桩基础分析和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 4施颖,王劲.大直径桩基础设计与应用实例J浙江建筑.2002 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