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 ,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
2、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 ,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 ;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
3、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一分析探究一猜疑假设一论证评价” ,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和 CAI 软件,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
4、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随时加以调控,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实施小组“改错课” 、 “自学课” 、 “竞赛课”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把掌握知识的评价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注重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二、初中数学创
5、新性教学的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好奇心,为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起好导向作用。创新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1)启迪引发式。即通过实验、教具和多媒体的演示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或由旧知识的探索、发现、拓展引出新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开展思维活动。(2)矛盾揭示式。利用隐含于教材或学生新旧认知中的矛盾因素设计“冲突” ,如在解答时可有意出现差错与疏漏,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3)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或将学生认知结构运用于陌生环境中的问题,使之在惊奇中迫切进入积极思维状态。(4)似是而非式。
6、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进而深入思考,明辨是非。(5)猜想证明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法的思路做出猜想,使之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独创意识。通过这些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提问能力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 初中数学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未养成质疑习惯或者由于所学知识较难而无法下手时,教师可以先精心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
7、到难,既可以从一个概念、一条性质、一个公式或者一道计算题入手,也可以从算理、解法、知识内在联系或者关键字词上去进行,还可以在疑难处或困惑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不仅从常规、常理、常式中去生疑,也要从特殊、变式中着眼去生疑,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富成效。 (三)启发多向求解,培养发散思维 多向求解就是指学生运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向、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
8、的最明显标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学问题的多种思路和多种解答方法,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生回答问题、解题、实验和制作时,要鼓励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或制作可用多种方案;对学生布置作业、考试命题时,要加大独立见解和创新成份的比例;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不囿于教师和课本上的参考答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持之有据的学生,应给予加分或较好评价,从而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又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四)注重突破创新,鼓励超越常规 学生智能有“尖” ,才能突破创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打破
9、常规、标新立异,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不相信惟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开放性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可允许学生充分想象,尽情发挥,鼓励学生有创见地回答问题,把发散思维发挥到极致。在解决综合题的教学中,可针对综合题已知条件隐蔽抽象等特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运用假设、转化、逆推等推理方法,启发和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定势,深入思考,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在课外作业的完成中,可跳出搬“作业”的传统模式,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或练习卷,然后交换测试和批改,鼓励交流争论,促进交互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主动参与、选择、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五)实施验证反馈,激发创新动机 学
10、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结果未必科学和正确,必须经过老师或同伴的诱导、点拨及评定,或通过自己的认真反思、不断纠正,在修正中升华,在检验中证实。教师评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法和能力,要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么考虑?” ,及时肯定和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对答问有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和引导。设计富有创新性的练习题进行测评是验证反馈的重要方法,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测评和反馈,每个学生在 ABC 三类练习题选做其中一类,鼓励中低层次学生在掌握本层次的内容后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形成争取不断递进的氛围,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 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